一梦逍遥
——读《庄子》有感
高二(15) 储迅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谁在浩浩的长江与黄河的奔腾呼啸中狂歌,“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谁,在一洼小小的干泥塘边长叹。是谁,一梦化作一世逍遥,是谁,一生写尽一代风华。
“昔者,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一个带着上古遗民的气息,孤独而出世的智者,一个千年前彷徨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的贤人,带着战国的风尘,从微黄的书页中,缓步走来??
世间一梦,万事逍遥,是什么让你无视那让天下人趋之若鹜的权势,在苏秦、张仪等人的梦想之前哂然一笑,面对那“愿以境内累之”的楚王,面对那恭敬立在自己身后的楚王使者,头也不回,“持竿不顾”的吐出那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千年一梦,万世逍遥,湿润的吴楚大地的广袤平野上,依旧回荡着千年前你不一样的逍遥,当诸子百家们纷纷奔向城市,奔向诸侯将相的府邸时,你却转过了身,走进了乡村,面向着布衣百姓,讲述着你的道与德;当孟子、商鞅等向帝王们洋洋洒洒的
陈述他们的治国方略之时,你却行走在田野之间,向着路边的老农讲述着大鹏与斥鷃的故事;当苏秦,张仪之流得意洋洋,愉悦的听着自己口袋中诸国相印相碰而发出的清脆声音时,你默默辞去了漆园小吏的职务??你是先秦诸子中的异类,在那样的时代中,你显得是那样的逍遥。
还记得你鼓盆而歌的那个日子吗?是她,在那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和你一起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毫无怨言。是她作为你最坚强的后盾,为你那惊世的智慧提供最坚强的支撑,但是,她却是那样的去了,可以想到你的悲伤,但是,你是庄周,你的智慧决定了你不会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无谓的哭泣悲号,你的鼓盆而歌中,又有几分豁达,几分悲伤,几分逍遥。
风起,云涌,大鹏南飞,从苍茫的北冥之上飞往那浩淼无际的天池之畔,是你那瑰丽的笔触为他装上翅膀。你在那风云涌动的战国,用你的逍遥,守护着心灵的月亮,谱写了战国诸子不一样的风采。当田野间的风吹过你的身旁,纵然如此逍遥的你,是否感到一种乡愁的滋味。
不是物质之乡的乡愁,而是精神故园的愁思。
你带着上古的气息而来,从精神上你更像是上古时的人们,而非那个战火纷飞中的乱世的子民,你向往上古那淳朴的民风,却只在现实中看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的精神故园早已毁于一旦,心灵的月亮也已蒙尘,你的精神根本无乡可回,你只有怀着那永恒的乡愁,在精神的无何有之乡中,独自彷徨!
这是梦吗?或者不是吗?天下众生都是迷茫的吗?还是唯独我一个人是迷茫的?精神的故园无处可寻,你却只有仰首问天,无限彷徨。
但是,纵使怀着无法消却的乡愁,你却依旧是庄子,不朽的庄子,纵使世事苍茫,你无法参透,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远离喧嚣,远离嘈杂,到山林田舍中去,为世俗增添一抹来自上古的亮色,在那枯寂的世界中,一梦逍遥。
纵使你已离我们远去千年之久,翻开你的书,依旧感受到来自上古的不灭沧桑,仿佛看见你的淡淡的乡愁,心灵与智慧的力量,以及一世逍遥。
轰鸣的机械文明在我翻开你的杰作时已经远去,尽管窗外车水马龙,轰鸣喧嚣,我也只能听见你在那精神的故园像我们慢慢讲述你的故事,我们知道,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既然旧的精神故园无法归去,那我们何不自己开辟一个新的故园!
我们知道你永远不会老去。
因为你说过: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的逍遥
——文科强化班 龚玺
逍遥的庄子乃何许人也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蒙人。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逍遥游》更是经典名作为历代人所传诵。他是一个天才,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言辞犀利,说尽天下英雄。人们称孔子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这位神人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想象丰富。胡文英这样评价他:“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样一个眼冷心热的神人是如何“乘万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呢。想探究这一问题,这就不得不提他的作品——《逍遥游》了。
逍遥是一种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百科中这样解释“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思想、意义等”。我想它也应该包含价值观、义利观、生死观。庄子在这些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逍遥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包含了一种“无为”的思想。
庄子逍遥于名缰利锁之外。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他,有传言称庄子要取代他做宰相,惠子感到害怕,就派人去找庄子,不愿庄子直接去见梁王。庄子听说了这件事,直接跑去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它从南海飞到北海,只在梧桐树枝上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清冽的泉水它不喝。有一只猫头鹰叼着一只腐烂的老鼠从鹓鶵下面飞过,抬头看着它,发出“吓”的声音警告,惠子啊,你现在是用梁国宰相来吓唬我吗?”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名在庄子眼里,就是腐烂的老鼠。楚国是个大国,也曾想请他出山当宰相。庄子巧妙地用一只死后被供在庙堂的神龟比喻当宰相,说自己宁愿像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的乌龟一样,这就是庄子对名利的态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庄子能够看破名利,超然物外。虽然他穷困,却不潦倒,穷到要问别人借大米,仍然对趋炎附势的曹商鄙夷不屑。他清楚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而怕精神上的潦倒。
庄子逍遥地看待生死问题。在《至乐》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去吊唁。到了他家一看,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敲着盆在那儿唱歌呢。惠子质问庄子:“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亡故了,你不哭也就算了,怎么在那儿唱歌?”庄子说:“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能不难受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生命又走向了死亡。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我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睡去,我却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这样的豁达与坦然,真正参透了生命的真谛,正是他逍遥的体现。对于自己的死亡,他也很豁达,庄子临死前,跟他的学生们说,死了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不要什么奢侈的陪葬,
天地就是他灵魂的安身之处。庄子的生死观,他对于形体和精神的认识,体现了多么宏大的气魄。
读完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名利是缰绳,是手铐,死亡是形体的毁灭,是终结,而庄子之所以逍遥,是因为他看破了名利和生死。
逍遥的境界该如何到达
《逍遥游》中这样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忘却自我,“无功”不追求功绩,“无名”不追求名位。要到达绝对自由的境界,必须“恶乎待哉”。要达到无待,就要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摆脱物质和精神对自己的影响和束缚。如贾顺先所说无待又与齐物论有所联系,“除去自己的是非、毁誉、贵贱等的差别,甚至从物质上没有物我之间、人我之间的界限。”
《人间世》中提到了心斋,就是用心的斋戒去反躬自省,庄子假借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光用耳朵听,还要用心来听,用气息去感受一切,在回归到心里,转化为自我认识,就是心斋。庄子始终保持理智清醒,自我审视,对人生的境界也有清醒的认识。
《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是庄子获得精神上绝对自由的根本方法。坐忘,把得失、毁誉、贵贱统统忘掉。这其中有消极避世的精神,但对当今人们匮乏的信仰,社会物欲的纵横,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忘却一切名利争夺,追求真正的自由。
庄子的逍遥,是“心游万仞”、无所拘囿、淡泊名利。境界决定眼界,眼界决定主观判断,主观判断又对人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天我们去了解庄子的逍遥,再反过来反省自身,反观内心,是为了让人真正成为人。虽然每个人的见解、眼光、经历不尽相同,境界也各有高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解读庄子,向着逍遥游的境界不断攀升,追求自由,风发扬励,感悟自我。
参考文献——贾顺先《庄子思想新探》、张松辉《庄子研究》、吴怡《逍遥的庄子》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初见逍遥游三个字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样一幅悠然惬意的风景一位学者立于竹筏之上没有船桨竹筏顺着水流漂游两岸青山徐徐向身后…
我读逍遥游许多人喜欢老庄之学然后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它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多数时期思想上占统治的地位的都是积极入…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此文来源于文秘站学说的最…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与齐物论作为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庄子一书具有观点上的统摄作用而且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很多人喜欢老庄思想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觉得难以实现几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这也一直提倡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相比之…
笑看人生——读《庄子》有感最初听说庄子,是来自于那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只觉得诗句好美,关于诗中人,却还不曾有什么…
庄子心得读后感在晨读的时候老喜欢把庄子这本书拿着读只是被里面光怪陆离的故事吸引着当成了志怪类型的书籍觉得离开我们生活的现实太远太远…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与齐物论作为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庄子一书具有观点上的统摄作用而且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庄子心得有感读于丹庄子心得体会颇多最喜欢有两章境界有大小和顺应与坚持纷繁芜杂得社会如何去圆融通达的完成我们的人生如何让我们的人生…
读庄子心得有感读孙建工商0712110907149于丹庄子心得体会颇多最喜欢有两章境界有大小和顺应与坚持纷繁芜杂得社会如何去圆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