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读后感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读后感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要靠自己的头脑而不单是体力做事。因此,员工的敬业精神,职业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潜在竞争力,甚至进而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读了《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这本书让我颇有感触。

一、作为一名刚到公司不久的员工,这本书给我很多启发,和深思,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认为,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一定要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依靠,推动企业走向成功。每一个成功人物,都依托着一个成功的团队。英雄寓其功于团队之中,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尽力去做,我相信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下我们会成长,企业也会成功。只有抱团才打天下,想不成功都难。

二、要选好属于自己那把“椅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儿不懈努力,你才能够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和进步。在企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坐标,并时刻为去也发展做积累,为自己的进步做准备,你总有一天会有发挥潜能的机会的。

三、书中强调:“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员工,应该把企业看做是自己开的一样,虽然我们不是老板,但我们都是企业的一员,都要依靠企业来生存。虽然岗位不同,但我们共同享受企业的荣誉,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少说多做,业绩定位。不论在企业里,还里在社会现实中,找到自己定位,体现岗位价值和意义,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发光点。

四、我们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薪水,还有比薪水更无价的,就是让顾客满意,让领导满意,实现自己人身的价值。只有认识到工作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时,对工作才会有激情,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激情是工作的灵魂。”只有热爱工作,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最好。

五、变压力为动力,把工作当享受。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普通面临着生活的和工作上的压力。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工作会越做越好,如果你能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这不仅仅是工作而是收获了一份自信,收获一份喜悦,这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我应该怎么做呢?我要和企业凝聚在一起,事事为企业着想,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公司分忧。让公司成功,让自己成长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让企业成功 让自己成长

第一部分 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者

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者。在企业里,我们要向有所作为,就必须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把自己的目标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会取得更快的进步。

以企业为坐标给自己坐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对于在企业中工作的人来说,企业就是自己发展的舞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目标要以企业为坐标来确定。如果离开了当下的企业来为自己确定发展目标,那就是错位,会给人生带来莫大的损失,就像在错误的地点打井而永远也挖不出水一样,你的人生事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

现在的成功学常把目标列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再是计划、行动、总结等,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成功学少了一个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定位。目标一定要建立在确定定位的基础上,定位的错误,你可能一辈子也与成功无缘。定位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企业的需要,就是努力方向

我们都知道,时势造英雄。孙中山先生也说: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时者昌,逆时者亡。每一个时代,都会早就那个时代的英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那些乘时而动、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成为我们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英雄。

在企业里也是一样,企业处于布同的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同,你能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目标,你就会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发展机会。

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企业是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你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扮演自己的角色,就是要以企业的坐标给自己定位,企业需要你做什么,企业需要你怎么去做,你都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做,让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没有企业指标的完成,就没有个人成长目标的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一定要寓于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 我们推动企业发展,企业会领导我们成功。

把老板当做第一客户

只要真正站在老板的立场上,为老板创造价值,而且超出老板的期望,作为你的第一个客户就会为此感动,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谁是你的客户

面对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屑回答:“这个问题还要问吗?如果我连自己的客户是谁都布知道,那我平时怎么做业务啊。”

是的,身在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谁是客户,否则就没法做业务了;但是,你所说的客户,是企业的客户,而不是“你”的客户。试着想一想,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是一家企业,那么谁是你的客户呢?是为你提供的服务支付对价的人。这个人显然是老板,或者说是企业。 所以,对于员工个人来说,老板是你的第一客户。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

因为,如果要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很多人对待老板的态度、工作热情就会完全不一样。

汪中求老师在其所著的《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把老板当作第一客户”的观点,我对此是非常赞同的,现在也经常在针对企业的讲座中向员工提倡这种观点。因为,是老板提供了工作的平台,使你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是老板为你支付工资,购买你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以,从员工个人角度来看,老板是绝对的第一客户。

那么,如果把老板当作第一客户,员工应该如何来做?

让老板满意

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即为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只有满度了客户的需求,客户愿意支付对价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够实现价值,产生利润。所以,企业所要做的核心工作只要一个:客户满意。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一定要让客户满意。否则,客户就不会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实现不了价值,更产生不了利润,也就没法生存。

一个员工只要有了老板是第一客户的服务意识,要让老板满意是非常容易的。怎么做会让客户满意?日常的业务已经足以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了。首先,是服务态度。在业务工作中,如果企业的客户有什么责难,我们作为业务员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客户去排忧解难,而不应有半点怨言。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老板责备了我们一通,我们可能心里就会特别布舒服,并在工作或其他环节上反映出来。其次,是服务质量。在做业务时,如果客户对你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出了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询问,并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帮助客户加以解决,或维修,或换货,或退货,总之要达到客户满意为止。但如果老板向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质量问题,我们可能多半是辩解,甚至是心存不满,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把老板当做客户的意识。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

为客户服务、让客户满意的办法之一,就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把老板当做第一客户,则需要我们多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无论是对于增进我们与老板之间的相互理解,还是提升我们的高度,还是加速自己的成长,都有不可小看的作用。

在企业里,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老板承担着比一般员工大得多的压力,比如,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好,那么,员工可能会跳槽,而对于老板来说,则可能是跳楼;员工失去的是工作机会,而老板失去的则是包含自己的全部心血、甚至是身家性命的财产。因而,老板会比员工更想把企业经营好。这样的思考,会增进我们对于老板的理解,会自觉地站在老板的立场上,为老板排忧解难,从而通过一些行动,主动地、有意识地帮助减轻一些压力。

甚至是一种“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有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我是最重要的一种倾向,这大大局限了我们的视野和心胸。而作为老板,肯定是要考虑那些全局性的问题,把握战略方向,而不能局限在一些具体的、琐碎的业务中。如果你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以全局的视野来看待你当下的工作,从而把它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局限性认为自己的工作最重要。显然,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想问题,会提升我们的高度,开阔我们的视野。

成功者一定有其成功的道理。作为一个成功者,能创立企业的老板,自有其非凡之处。你要想获得成功,与成功者为伍是一个重要的秘诀。

看到过很多宝马代步的老板,但却每天吃在工厂、睡在办公室;下班了,员工都走了,而他们还在挑灯夜战;放假时,员工都去玩、去和家人团聚了,但他们依然不舍离开—他们到底为了什么?

做事要到位,而不要越位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说的都是一个人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思考自己不该思考的事情。勤奋要用对地方,否则就会与其他人的工作重叠,可能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导致混乱,并最终造成企业整体资源浪费。

一家企业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的人如果能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整个企业就能够和谐一致,健康发展。总之,如果像某些企业流传的那样:“董事长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部门经理的活,部门经理干员工的活,一般员工在考虑:企业该怎么发展呢?”那注定是做不好的。

在企业里,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是不一样的,要把事情做到位,但绝对不能越位。

按角色做事

做事情到位不越位的必然要求,就是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角色办事。

每一个组织都有其固定的组织结构,每一位成员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严格的按照角色做事,为其所当为,止其所当止,这样才能与整体步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出现不和谐的状况。

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

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企业看做是自己开的一样。虽然我们不是老板,但我们都是企业中的一员,都要依靠企业来生存。虽然我们岗位不同,但我们共同享受企业的荣誉,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

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员工离开了企业,就无法生存;企业离开了员工,就不成其为企业,也就无法得到发展。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员工要从这种依存关系中来给自己定位,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靠实力说话,用业绩定位

进入某个企业并愿意继续在其中工作的员工,等于是认同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剩下的问题,就是在企业中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知道,定位就是寻找并确定自己在企业里的合适位置的过程。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都有自己的岗位和流程。在企业里,没有不承担责任的岗位,也没有不获得报酬的责任。关键问题是,你想在企业中获得什么样的位置,并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位置? 我们通常说,企业的业绩是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这是对的,是就总体而言的。但每一个人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我们说话的影响力,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实力,而我们的地位,取决于我们的业绩。没有实力,就没有影响力;没有业绩,就没有地位。要想有实力,有地位,就的不断提高能力,创造业绩。

发现了工作的意义,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企业里,我们虽然不是老板,但我们都是企业中的一员,都要依靠企业来生存。我们虽然业绩不同,但我们共同享受企业的荣誉,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感,正像安迪葛洛夫所说的那样—“不管你在那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企业看做是自己开的一样。”

同时,作为一个人,我们生命的意义要从工作中去寻找,而工作的意义,要从我们所创造的价值中去寻找。有时候,当我们找到了工作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也就确立了我们在企业

中的位置。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

工作有着比薪水更为丰富的内涵。成长比薪水更重要,不只为薪水而工作,你会得到比薪水多得多的东西。企业的成功是员工的光荣,员工的成长是企业的希望。

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会永不干凅,一个人只有置身于团队之中才会弥补自己的缺点。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伟大的个人,只有伟大的团队。在一个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者。所以,我们要想成长,就要以企业的成功为前提。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这是员工应该具备的职业理念和生存法则。

第二部分 你在为谁工作

我们可能是在为别人打工,但绝不能为别人而活。我们是在为自己而活,而我们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工作质量。你在为老板打工的时候,你的报酬是薪水;你在为自己打工的时候,你得到的报偿是:命运。

为谁工作,为谁而活

你在为老板打工的时候,你的报酬是薪水;你在为自己打工的时候,你得到的报偿是:命运。记住,命运是属于你自己的,而工作的好坏则决定了:命运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现在企业中员工与企业已经超越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朝着合作双赢的方向发展,企业与员工紧密相连,命牵一线。企业的成功与员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企业的成功也会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因此,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企业的时就是自己的事。

不为自己负责,就得听别人摆布

定位、目标、计划、总结,是人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基本步骤。我们明确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了,但在明确工作目标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你在为谁工作?

这还用说嘛,当然是在为老板打工呗!或者说为企业打工呗!从形式上看,这么说是对的。我们接受企业的雇用,用被老板认可的工作换取我们的薪水或报酬。但是你仅仅是在为老板打工嘛?绝对不是。

让我们换个角度提问,你也许会让我们更清楚一些:你在为谁而活?

你可以说,你是在为老板打工(这也是为公众所接受的不准确的说法),但你不可以说,你是在为老板而活!我们每个人都是为我们自己而活的。这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所以,我们在为老板打工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打工。形式上,我们为老板打工,实质上,我们是在为自己打工。就是说,我们的人生价值,是通过我们为企业或者说老板打工方式实现的。

多年来,在一种定式思维下,人们习惯地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既然是为别人打工,人们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来磨洋工;有些人甚至以偷懒耍滑为能,以投机取巧为荣,以偷工

减料为常;有些人则以逢迎老板为务,养成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的作风。

工作的回报绝不只是薪水

在工作中,你付出了,当然就应该得到回报,薪水就是这种回报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薪水绝不是我们这种回报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开阔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并获得友谊等;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会磨砺我们的心灵,锻炼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能力,并在反思中增长智慧等,从而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全面成长,获得人生幸福所必要的各种知识。

如果你不把目标只局限在薪水上,那么你从工作中的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多。

明确企业对自己的期望

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人,都不能满足于“我并不比别人差”,而应该追求“我比别人强”。

做正确的事

如果你走错了路,你跑得越快,离你的目的地就越远。

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解决“做正确的事”,管理机制解决“正确地做事”。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可能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

实现期望,永不放弃

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第三部分 结果导向,业绩说话

在企业里,做事情要以结果为导向,用业绩说活。没市场者没舞台,没业绩者没地位。这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如果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那么,工作会越做越好

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

这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把结果送给企业,把过程留给自己。

每一种作业,都有一个流程;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个过程。在企业里,我们要遵守企业的流程,认真对待工作过程,并保证过程朝着目标前进,最终达到预定的结果。

我们要重视过程,因为我们是在过程中成长的;我们更要注重结果,因为结果才是企业成功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强调让企业成功,让自己发展,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重视过程,但应以结果为导向,用业绩来说话。

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没有做成事的人常常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来为自己辩解。是的,不管成果如何,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有关方面会为你安排一个让你满意的位置。

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用劳动的结果—商品或服务来进行交换,而不管你的生产过程。就是说,靠结果说话。消费者永远不会为你的辛苦埋单。在企业的表现就是,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不管你多么辛苦,不管你多么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即没有绩效等于无效。

一切用结果说话,只有产生了绩效,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你经历的苦难才有价值。这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过程保证结果,结果肯定过程

我们知道,过程是结果的保证,而结果则是对付过程的否定或者肯定。如果过程不到位,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期望的结果。

现在,作为中国快餐业两大外国巨头之一的美国肯德基炸鸡,早已为中国人所熟悉。早期,在进入中国之前,肯德基曾两次派人前来中国进行市场调查,以便确定是否进军中国市场。

企业在结果中成功,个人在过程中成长

在企业里,企业要求你必须完成工作任务,用结果说话,企业就在成功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但结果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甚至是十分艰苦的过程。而我们员工个人就要经受这个过程的磨练,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生命重在过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基本的人生哲理:成功的结果固然喜悦,但追求成功的过程更让人快乐。人生的乐趣,存在于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有了过程,人生才有乐趣,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然而,虽说生命重在过程,但做事一定要追求结果,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也不会在过程中体验到追求的快乐。注重过程、追求结果,正是人生的矛盾统一体。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把结果送给企业,把过程留给自己。

我的责任我担当

工作就要完成任务,岗位就要承担职责

工作就意味着任务,岗位就意味着职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岗位。工作的底线就是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岗位责任。

能承担,才能当重任

当工作任务落到了你身上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承担。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苦果,你都得承担。

承认错误是进步的开始

从哲学的角度看,错误就是主观人士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出现了偏差。所以,错误是人们检讨自己从而获得成长的最佳机会。不敢正视错误,或者逃避错误的人,实际上是放弃自己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懂得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从认识的角度,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认清事物的真相,要达到

正确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误的时候,敢于正视错误。可以说,人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敢承认错误。敢于承认错误,才能通过改进,不断地取得进步。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站在新起点上。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而尽职尽责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不断地纠正错误,并在纠正错误中前进。

完成任务是我们获得荣誉的前提,而承认错误,则是我们获得进步的开始。所以,不要找借口,要直面自己。

第四部分 工作背后的功课

工作质量是需要人品质量做保证的。没有一流的人品,不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做好工作背后的功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同时端正态度,富有忠诚的敬业精神。

人的品质决定工作品质

人的品质决定工作品质,只有第一流的人品,才能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提供第一流的服务。

在企业里,不管干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最终都归结到一点,就是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但是,工作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做的,任务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的。在社会上,做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务的情况普遍存在。

在我看来,做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务的情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力不胜任,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种属于力能胜任,可以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第一种情况属于能力问题,第二种情况属于态度问题,而能力与态度结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人的品质。

人的能力包括做事、沟通、学习等方面的能力。相对于态度而言,能力是一种客观状态,表明了与工作相应的程度,但能力不是矢量,不具有方向性。如果没有约束,能力不一定能导致做好工作的结果,甚至会起反作用。

人的态度包括忠诚、敬业、责任心等方面。相对于能力而言,态度是一种主观状态,是一种矢量,有其导向性,具有引导能力的作用。如果工作态度正确,人的能力就会做好工作的指向;如果工作态度不正确,那么人的能力就会被引向错误的方向,不可能有效的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所以,人的品质是能力与态度的统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又具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好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品质决定生活品质

在工作中,只有能力与态度相互统一,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人的能力与态度是分离的,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态度不正确,或者既无能力,态度也不够端正。这都是导致我们工作不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完成。

我们说,人的品质决定工作品质,只有第一流的人品,才能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提供

第一流的服务。更进一步地说,工作品质也决定了生活品质。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二流的产品绝对卖不出一流产品的价钱,自然就没有生产一流产品的人收入多,因而从物质层面来说,有一流人品的人自然要比二流人品的人生活得更富裕。

反过来说,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反应了你工作的品质;你工作的品质,反应了你人的品质。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品是绝对不能打折的。

人品是修炼出来的

既然人品决定了工作的品质和生活的品质,我们自然希望拥有优秀的人品。那么人品是怎么来的呢?

人品是修炼出来的。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都是我们人生的功课。只要不断地学习和修炼,我们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品,提高工作的品质,同时也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本部分内容,就是要说明做好所需要的素质,以及提高各种素质的方法。

有能力,才能胜任

作为一名员工,重要的不是具有什么样的学历,而是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做什么样的业绩。“绝活”是从苦练中成就的,能力是从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提高的。

你要做好某项工作,必须具备做好相应工作的能力。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否则是无法做好工作的。而且,不只于此,按照中国古代智者的说法,如果你力不胜任而强以为任,那将招致危险的结果。《易经·系辞下传》中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说:薄德寡悻而职位高贵,智慧很小而谋划大事,力气很小而要身挑重担,很少有不招致灾祸的。所以,不同的岗位要求有相应的能力与其相匹配,否则就能以完成工作任务。

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所以,老子说要“事善能”,即做事要以能力为善。

信封企业理念,忠实企业利益

一个忠实的员工永远会以企业的利益为重,会保持自动自发的精神,为自己负责,为企业负责。

时任微软公司副总裁的李开复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接受记者采访时,讲的一番话颇让人深思。主持人让它按聘用员工标准排列顺序:忠诚,创新,智慧和团队精神。他把忠诚排在第一位,并介绍了他的个人经历。

他曾经面试一位求职者,那人在技术、管理方面相当出色。但他谈话期间,他向李开复表示:如果录取他,他可以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李开复认为,无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都不能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事原则和起码的职业道德—忠诚。如果他来微软工作的话,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这里的成果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

李开复说出了微软公司的用人标准,同样,蒙牛总裁牛根生更明确地表示: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可以说,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公司,无不把品德放在第一位。而忠诚则是我们工作必不可少的美德。

我认为,在企业里,忠诚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事信奉企业经营理念,二是忠实企业利益,三是尽心尽力做事。

工作时尽心尽力

忠诚的更重要的含义在于,我们对待工作要尽心尽力。这就意味着,有了忠诚的精神,

你就有了一种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外在的监督在起作用,就是说,老板不在时你也要努力做好工作。在工作时间里不努力工作的人是不诚实的。

没有高于学习的能力

现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力是一个人适应世界变化的能力,甚至,学习已经变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没有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最终被淘汰出局。学习力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没有高于学习的能力!俗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比尔·盖茨曾对进入微软的大学毕业生们说:你的文凭只代表你的过去,它的价值只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它的有效期最多只有三个月。要想在微软继续干下去,那就必须从零做起,积极主动地需求新的知识,以增加你的附加值。

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需要学习,而已经在企业中工作的人更需要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力是一家企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学习意识是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有效沟通,才能创造业绩

要建议,而不要意见

在企业里,沟通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是与上级、下级的沟通,横向是与左右同事的沟通。

我认为,在与上级的沟通中,如果觉得上级的管理有什么问题的话,对上级要提建议,而不是提意见。为什么呢?因为提意见,表明了自己对上级有不满意的地方,出发点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提建议就不一样了。提建议,也表达了自己对上级有不满意的地方,但出发点是站在与上级共赢的立场上,而且这一不满意已经隐含在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之中了。所以,不会引起上级的反感,也会很容易让人接受,达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说沟通是一种艺术的话,这也算是一种艺术吧。

要和气,而不要生气

在企业里,我们在与同事进行横向沟通的时候,要和气,而不要生气。

在工作中,我们在进行正面信息沟通时,一般会很和气,但在进行负面信息的沟通时,比如因出现错误或没有完成任务等情况而受到指责、批评时,要和气就不那么容易了,经常会出现生气、愤怒等负面情绪。

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本着共赢的原则。这是我们处理任何关系的根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很快就会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说别人时,要对事不对人,既要层次清楚、责任分明地界定事情。这样的话,别人容易接受。如果对人的话,容易陷于互相指责以及人身攻击的泥潭。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保证团队朝着和谐共赢的方向发展。

至于与下属的沟通,则属于领导力范畴了,就不多论述了。

总之,不论在企业,还是在其他单位里,沟通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感悟、去把握。

坚守承诺,保证结果

在企业里,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能力,但等重要的在于培养我们的一种责任心:对

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

柳传志在描述企业各级干部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时,说过这样的话:基层员工要有责任心,中层干部要有上进心,高级领导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被他视为一个员工基本的素质。

我认为,在一个员工所要具备的素质中,责任心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有了责任心,那么,他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你能力,否则他担当不了责任;有了责任心,他就会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并全力完成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所以,责任心,是所有素质的综合,有了责任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没有完不成任务的工作。

那么,责任心包括那些内容呢?怎样来界定是否有责任心呢?我认为,责任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坚守承诺,一个是保证结果。

坚守承诺

坚守承诺与信誉是一体的两面。坚守承诺是从自视的角度来看的,即对自己来所,一定要坚守承诺,对他人有个交代;而信誉则是从外视的角度来看的,即外人看他是否能够兑现承诺,如果兑现了承诺,即为有信誉之人,否则便是无信之人。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身成业的。在企业里更是如此,如果你不能坚守承诺,没有信誉,你就无法立身于企业,更不用说进步和成功了。

保证结果

就责任心来说,坚守承诺还不够,还要保证结果,才算完整。在我看来,坚守承诺只表明了过程,但还要有一个结果。唯有保证结果,才能给责任心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在企业里,当你担当了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不是只表现一下完成任务的决心就可以的,而是要完成任务,要给出工作所要求的结果。而责任心的最终表现,就是要给出这样一个令企业满意的结果。

责任胜于能力

在工作中,能力和责任,哪个重要?当然都重要。但是,如果二者不可得兼、非要让我们舍此彼此的话,我们将做何选择呢?我的答案是:舍弃能力,而选取责任。

为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两者的取向不同:能力是过程取向,而责任是结果取向。我们知道,能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必备素质,但能力是一种过程取向,并不一定保证结果。例如,一个人虽然有能力,但可能因为没有目标,或者有目标而缺乏道德约束,从而可能使最终结果偏离目标。而责任的结果取向非常明显:你必须拿出一个结果,给人一个交代。所以,责任必然导向结果。

两者的约束力不同:能力是一种自我状态,没有约束力,而责任则是需要对他人负责,有一种外在的约束力。

两者的立场不同:能力是一种主观因素,需要通过外在来显现,而责任是客观存在,只能满足,不能更改。

两者一比较,我们就会知道,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责任胜于能力。能力由于其取向及不受约束的特性,所以,并不一定导致对企业有力的结果,除非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这就是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原因。

所以,在企业里,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能力,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我们的一种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让能力外责任服务,听从责任的召唤。而一旦有了责任心,我们就会无所不成。

责任心让我们成就事业

我们主张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实质上是提倡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所以,做好细节,重要的就是用心工作。 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就是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岗位责任心。李素丽所说的“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用心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关键。做了一辈子工作的人很多,但成为相关方面的专家的很少,为什么?因为我们做事不用心,只不过是会做这种工作并把这种经验重复了一辈子而已。

对日本人来说,泡茶招呼客人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如果泡的茶不好喝,客人常会直接推断这个公司一定管理水平不高。所以,泡茶事小,却很重要。

第五部分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在企业里,成长环境是大家共同创造的,你就是别人的环境。团队成员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帮助、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才能创造合作共赢的局面。

你把别人放在心上,别人才能把你顶在头上

在企业里工作,每个人都承载着完成业绩的重担,需要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但有很多因素,比如不合作、生硬的人际关系等,会影响我们潜力的发挥,最终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有利于合作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缺少不了一个因素—相互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

尊严,基于对人类这种生命属性的一种认同—作为一个人,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这种尊严应该得到尊重。在一个组织中,这种尊严是人群得以合作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或者取消这个前提,那么人群就会失去合作的基础,变成一种压迫和奴役了。

自尊,才能尊重他人

人们常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这话是对的。自尊是我们尊重他人的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知道被尊重的价值的。

自尊,才能尊重别人,也唯有自尊,才能自立、自强。自立,让自己不依靠他人;自强,让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不断地取得进步。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物理学上有一个简单的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我认为,这个道理在社会上是普遍适用的。就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像物理作用那么机械而已,但互相作用的原理是一样的。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时,镜子里的人也会皱眉;你对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得他人的尊重的。

在企业里,我们要学会去尊重别人,这是自尊的需要,也是创造和谐气氛的需要。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和谐气氛中,我们生命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才能创造出辉煌的

业绩。

尊重他人是肯定自我的一种方式

尊重看似一个很空泛、不切实际的议题,其实,尊重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请不要随地乱扔烟头、乱扔垃圾,因为清洁的环境不是免费的,而是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当你乱扔烟头和垃圾的时候,就是对环卫工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当你在不许吸烟的场所吸烟的时候,就是对公德的不尊重。所以,你在吸烟的时候,先要注意一下是否是禁止吸烟区;在可以吸烟的地方,也要征询一下身边人的同意。

当你口出恶言的时候,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

当你轻易否定别人的方案的时候,是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价值的不尊重。

······

其实,尊重他人是自我肯定的方式,否则,你就是在以另一种形式否定自己。

所以,在社会上,尊重无处不在。我们在工作中,更要时刻注意尊重他人。这也是在创造一种自我尊重的方式。

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当你有海一样胸怀的时候,你的事业,就可以与海相比拟了。宽容,要从加强自己的修养开始,从加大自己的心量开始。

在本书的前言里,我曾经说过,要想创造一种合作共赢的局面,除了具备智慧、努力的因素外,还需要宽容。宽容才能合作,合作才会有共赢。没有宽容,就难以合作,不能合作,哪来的共赢?

宽容是我们创造和谐局面的必备条件。人与人之间,相接必有摩擦,相触必生碰撞。如果不能宽容,必然争斗不休,哪来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表明了一个人对世界的接纳程度,也就表明了一个人的容量。一个人容量的大小,也决定了这个人事业的大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胡雪岩在谈到一个人的心胸和事业的关系时说:有一个县的心胸,就能做一个县的生意;有一个省的心胸,就能做一个省的生意;有一个国家的心胸,就能做一个国家的生意。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写了一篇散文《海尔是海》,其中说:“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因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江而来,汇成碧波浩渺、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

当你有海一样胸怀的时候,你的事业,就可以与海相比拟了。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平时,在与人相处时,碍于一些成见,我们总是觉得某些人看起来不顺眼,但是,在产生这样感受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没有想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平凡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中国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过于挑剔,连朋友都找不到,更谈不上合作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势和劣势,有长处和短处,有优点和缺点,要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是很困难的,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与自己相处,同样,也不应该影响到我们与别人相处。

宽容,从加大自己的心量开始

前面我们说过,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所谓完美的团队,不是团队成员没有缺点,而是这些缺点通过一种机制被仰制住了,不发挥作用,而成员身上的长处,则通过合作达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宽容,才能创建完美的团队。

从个人修养的层面看,我们也应该有颗宽容之心,如果我们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自己的心量不够。宽容,要以加强自己的修养开始,从加大自己的心量开始。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对于一个人来讲,为别人铺路,其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平道路。

现代商业经济的一个最伟大的法则就是:你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通过得到别人的认可来实现。就是说,不管你多么有才华,多么有能力,你的价值,只有得到别人的承认,并且别人愿意为此付费时,才能实现。

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得到的结论就是: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帮助别人,是我们成就自己的途径。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当我们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道理时,我们就不应该放弃帮助他人的机会,因为这也是成就我们自己的机会。

不顾别人,就是为自己挖掘陷阱

帮助别人是成就自己的途径,反过来,如果你不顾别人,就是在为自己挖掘陷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