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破窗效应—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感 杨玉雪

这是《30个教书匠教你做班主任》一书中的文章,读完它,感触颇深。

何为“破窗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的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阶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在此基础上,犯罪心理学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教育实践中,“破窗”效应的例子也不少,我们要合理的利用这一规律开展工作。

读完这个效应,我发觉我的工作仿佛就是这样,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当发生问题,如果我在场,那么问题就当时解决了,可是更多的时候,我是不在场的,当有学生告知我发生的事时,我总说你先回去,我待会解决,可一转眼,这件事就被其他事情所代替了,久而久之,便让总是犯错的人抓住的缺点,越来越猖狂,以至于很多的时候当问题变大时,竟让我猝不及防,就拿上次的学生中午不回宿舍来说吧,其实这些问题早就有征兆,只是我没有及时的去制止,而是放任了学生对我的“告状”,总认为不可能出现,结果,学生越发大胆,竟然威胁他人一同出去,幸亏这件事宿舍老师发现的早,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这也恰是“破窗效应”的结果,而我也直到读到此处我才意识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长此以往下去,班级的班风会变成什么样,学生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些违纪的问题呢?经过这次,我也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我会改掉这些拖延,一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但是,还有一方面我认为自己还是做的不错的,就是利用班级“头目”来管理众多追随者。我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就刚愎自用,总认为自己无懈可击,于是我在各方面都选择比他优秀的人与他做同桌,那么他的那套理论对于同桌就起不到任何作用,让他的自信心受到挫折,同时我启用他为班长,利用他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来管理其他调皮的学生,慢慢的我发现,只要他一出手管

理,班级会瞬间停止骚动,按照他的所说去做,在这件事中,认为我的做法还是可取的,虽然不能完全的改变他的性格,但最起码会让他有所收敛,不仅利于班级,更有利于他的发展,基于这两方面,我觉得这个破窗效应,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管理手段,如果好好加以利用,肯定会取得不小的收获。

 

第二篇:关于企业形象的读书笔记

关于企业形象的读书笔记

一:进行企业形象建设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三个效应:

1:组织抉择的垃圾桶模型:“单边政治”指有些人,集团其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单一问题上,他们的好恶判断总是在那一问题上打转转。

2:“无赖原则”人们在考虑制度案排时必须持定“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这样一种假设。制度设计要求达到的目的,就是不论人多么利欲薰心,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钳制功能,使人“规规矩矩”地服务公益。 3:“霍母斯马车”法则:堪称世上最理想的设计。

二:启动企业形象建设工程时应明确的三个“效应”

1:“破窗理论”被打破的窗户,威尔逊认为:“一扇没有人去修理的被打破了的窗户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说明没有人在乎它,于是这便会招来新的,更大规模的破坏行动,并且很快便会引来一系列其它形式的犯罪。”

2:“150人定律”不要忽视企业中的各种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发挥。如有可能将相关正式群体的人员控制在150人左右,人们在多出这个数值的团体中合作的效率就会有所降低,当个体的生活圈子过于狭小时就会感到孤独。

3:拉绳实验:二人只是单独总和的95%拉力,三人只是三人拉力总和的85%,八人则为49%,针对群体可能会降低个体的效率,特别是那些非常优秀的个体在群体中效率会大大降低的情况,企业决策者应考虑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政策,给这些优秀人才以宽松的个人空间。

三:实施企业形象建设工程应注意的四个“效应”

1:“80比20”法则:维弗列多.巴瑞多(意大利经济学家),20%的时间和精力,产生80%的效果;20%的员工,为公司带来80%的效益。

2:“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机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而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防微杜渐”

3:姆佩姆巴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好的及时推荐,一时拿不准的不轻易否定;热牛奶在冰箱里比冷牛奶冻得快!

4:“苏步青效应”,企业要注重培养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优良氛围,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将企业变为“人才孵化器”;“我已经培养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

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苏步青效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