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读书报告[1]

读完《世界文明史》,我更相信一句话:“历史是人的创造”,这句话包含着两个意思:首先是表层的,就是说历史是人类曾经的活动记载;其次历史是包含着历史学家的主观感情,是他们的精神创造。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理出人类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知未来,可以与现实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问题。

人类的文明是复数而非单数,因为历史上有太多的文明,究竟有多少个,连历史学家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么到底为什么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文明会不一样呢?这本书里这样描述: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的差异,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埃及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而不必去支付自然,在他们的处世之道中充满了顺从自然的思想。由于这种顺从自然的思想,埃及人热爱现实生活,也希望这种生活永远延续,而当生命结束时,他们会希望有来生,于是他们创造了金字塔、木乃伊等等。我认为这个原因造成了早期的人类文明之间的差异,但是却不是后来晚些时候的差异来源,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地理的差异。那么当人类发展那种境地,有时什么继续造成人类文明的差异呢?答案是随着人类发展,人们克服空间的障碍,开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这样在互相学习中就会形成新的文明。这新的文明就相当于是已存在的不同文明的组合,但是不同的新的文明是由不同的旧的文明组合而成的,这就是差异来源。如现代西方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希腊、罗马和希伯来宗教的组合。但世界上没有其他那个宗教也是这三者的组合,这就是差异。最后这种一开始的小的差异不会给予不同的文明以不同的历程、不同的经历,从而把这种一开始小的差异无限扩大,从而真正的形成差异巨大的文明。

读这本书,使我对几个文明非常感兴趣。下面将一一讲到。

首先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人类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一开始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并且苏美尔人是世界上最早系统的使用文字的民族,除此之外,苏美尔人也是世界上许多早期生活常用品的最早发明者,比如车轮、历法。说到历法,苏美尔人在那时的历法里就有了瑞年的说法。早期的文明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宗教,苏美尔人也不例外。苏美尔人的宗教史一种多神崇拜,他们认为范式自然界的万物都具有神性,为此他们还搭建了吉古拉特等大型的神庙,城市也是以这些神庙为中心建立。苏美尔人也非常热爱艺术,他们的生活用品,即使是最常用的也会被制作的非常精美。苏美尔人还是学校的最早创造者。可见苏美尔人的文明程度在当时是很高的。但是,为什么他们会穿凿出文明程度这么高的文明呢?这一点,书上没讲到。我想既然是早期的文明,那么按照上面所说的理论,原因肯定就是地理因素了。那么到底和地理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尼罗河环境并不好,因为多灾多难,人们对死亡就是司空见惯,这样他们就不会像埃及人那样重视来生,只会更注重今生,于是造成他们重视眼前的利益和现实的生活。他们的城市外面有先进的蓄水池,可以保他们安然无忧;他们的贸易很发达,因为人们享受生活需要很多的物品交换;他们没什么军事活动,因为他们觉得不需要,只需要享受当前安逸的生活。所以后来苏美尔人的地方很容易的就被闪米特人“占领”了,但是这是由于苏美尔人的这种先进的文明使得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一件事情发生了:落后的民族用武力占领了先进文明,但是在文明本身上,终究是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占领。后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进程到古巴比伦时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当数《汉莫拉比法典》,这部法典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美尔人的文明的不断延续。我们可以从苏美尔文明里得到什么启发呢?我觉得最主要就是,要居安思危,要重视军事的发展。就如后来的希腊,虽然文明程度很高,但是最后还是被亚历山大占领了。

其次就是希腊文明,很多人肯定对希腊文明很熟悉,因为当今西方的思想流行于世界,而希腊文明是它的一个重要根源。早期,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之后形成了雅典和斯巴达来年各个风格迥异的两排城邦。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就是封闭式管理城邦,所以斯巴达的文明程度在公元前6世纪也是停滞不前。那么为什么斯巴达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由于是早期文明,环境因因素起很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周围群山环绕,环境相对封闭,有点夜郎自大的

现象,也较少受到邻邦城市发展的影响;斯巴达尚武使得他们向外扩张,就不得不一直保持他们在军事上的领先优势,由此统治者把人分为几个级别,武士在这个级别划分中拍到相当高的地位,分别是:公民即武士、边民和奴隶;斯巴达也缺乏一个有政治权利的中产阶级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这样这个斯巴达国家就是一个超级军营,全国实施军事化管理。

而雅典的发展确实另外一个轨迹。雅典的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公民,不是武士、外来人口、奴隶。雅典规定,奴隶主一定要善待奴隶,不能虐待奴隶,也不能随意杀害奴隶。其实我们说西方受希腊文明影响很大,这里所说希腊文明其实就是指雅典城邦的文明。雅典在当时是一个很民主的地方,而雅典是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后才慢慢走向民主的。这四个阶段是:德拉古的改革、Solon改革、比希特拉图改革和克里斯蒂尼改革。雅典民主是希腊后来的民主政治的缩影,它在城邦范围内实现了公民的民主,掌握政治和军事实权的重要官吏由公民选举产生,收到公民的监督,并有不太长的任期。大多数的普通官员和陪审员有抽签产生,面向所有公民。各种权利之间有制衡。就是这些原则也行了以后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当然这些不是说希腊的民主制度就是完美的,比如雅典民主制度把妇女完全排除在外,这不得不说是不足之处。

提到希腊,除了政治,不得不提的就是希腊的艺术。希腊的艺术最具有影响力的当数起其神话故事。希腊艺术里大量呈现神的形象,表现神就是为神服务,是对神的敬仰。希腊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样崇拜多神教,甚至还有厕所神。但是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同的是,希腊神之间是有很密切的联系的,不是互相孤立的。希腊诸神就是通过这种神话来编制的。希腊神话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神被人化,神具有人的一切个性,包括贪欲、性欲等等,神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另外希腊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和气它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对神很虔诚,但是并不狂热,这一点可以由此证明:祭祀在他们的社会里地位不是最高的,祭祀活动在他们的生活里也不占多少分量,但是他们很虔诚。

另外一点就是希腊的思想和艺术。希腊古典时期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其实就源于那几个名人: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学生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提倡民主,这点可以从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看出。另外希腊的艺术成就也是相当的惊人,他的建筑、雕塑在今天看来都是无价之宝。

这是早期的文明,体现出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几乎是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其文明程度之高,令人不可想象。下面我将提到,由于文明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文明。

罗马帝国可以说是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了,由亚历山大大帝横扫出的帝国,把地中海变成了国家的内海,融合了世界几乎所有的文明因素,包括东方。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希腊文化的扩展,因为亚历山大从小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教诲,对希腊的文化认同感很强,随着他的全世界的征程,希腊文化也就传到了几乎全世界。这其中希腊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默默的改变,在默默的融合。由此产生出罗马帝国的文化,大融合的文化,这是人类文明个一个新的伟大阶段,标志着人类大规模文化交流融合时期的到来。在文学、艺术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法律和科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各民族的融合中基督教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并在罗马帝国里发生着重要的演变。

这是真正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促成了罗马帝国的兴旺。但是由于罗马帝国从全世界各地挂搜来的财富太多了,使得罗马人原本纯朴的生活作风完全改变,最终拜倒在金枪的足下,而日益腐朽,最终被打败。其实历史上总在进行着这样的更替,中国就是最好的例证。开朝总是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东西总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需,而旧的东西的危害就在不断的积累,渐渐的这种危害使得社会承受不起,这时这套旧的制度就会被先进的另一套制度所取带,而这期间往往会伴随着流血的斗争。

谁也左右不了历史的前进方向,每个人只能顺应历史潮流,并作出自己的努力。如果你看清了历史的这个潮流,你将会留名;如果你看错了历史潮流,那么你只会被抛弃。就如中

国古代的朝代更替,往往是农民起义军先上,而农民起义军要靠一个领袖来振臂高呼以云集之,但是什么时候高呼,这有很大的学问。有的人时机选择正确,成功了;有的人选择错位,结果肯定只会是被送上断头台,人们也不会记住他们。我们记住的人,他们是成功的。但是不要忘记,在他们之前或之后肯定也有人干过和他们一样的事情,只不过时机选择正确的才活了下来,我们才能知道,才能记住。所以,学习历史的目的就在于明白这些道理,并付诸于实践!

 

第二篇: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

学院: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陈险烁

学号:1140910123

电话:

182xxxxxxxx

教育:灵魂的交流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雅斯贝尔斯)

这本书是在老师的推荐下选读的,最初只是带着完成作业的想法浏览这本书,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虽然对书中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这里只简单的讲述一下对教育意义的理解。

书中对于教育含义的多样化阐述着实让我耳目一新。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它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对于这几句话的理解,我把它分为了这几点:第一,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在交流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学会知识、技能、哲理和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并逐渐培养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心灵按照自然规律自由的成长。第二,教育与照料、控制是截然不同的。照料或者说培育,只是机械的去教人做什么、怎样去做,只是把学生看作是生物人,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被给予的关怀和用心的投入。控制则是一种更加不可取的状态,“控制固守着人与人心灵无交流隔绝状态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控制者不是出使用狡计,并以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价。教育的含义里面包含着爱,因为教育是无私的,而控制则不包含着爱,控制束缚了生的自由,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一部分学校里,照料和控制这两种情况都时常可见。二者都背离了教育本来的目的,歪曲了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或者说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我们不是为了某一个学科而教学生,也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教学生,更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教学生,我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生以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并加以德育,协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独立的人,而绝非是单纯的教他们某一学科的知识,以期全部的学生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在这里,我真的想要抱怨一下我国的教育现状,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就我自己的受教育过程而言,高考前的学习基本上是为了一个进入名牌大学的资格,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可以说是着眼高考考纲,立足往年高考试题,切实从解题的角度下功夫,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题法,只为让我们在题海中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并且让我们坚定“高考是翻身的唯一途径”这个想法,然后在高考这根独木桥中能够挤下更多的人。不过,上大学之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牵涉到了太多的因素,经济实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以说,在某种程度,目前的教育是为适合我国发展阶段而生的,是比较合理的。

李约瑟难题与中国文化关系之拙见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反思

5个关键词:1李约瑟难题2文化3五行说4儒家 5马克思

内容提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便是待解决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将从中国历史文化和教义(儒家,道家) 文化主要围绕封建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东方思维的缺陷对科学技术的束缚角度阐述。最后提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反思。

正文: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19xx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从此之后,李约瑟难题成为了无数学者大家争相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在此,我将给出我对该难题的在几个方面的不全面解释。

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儒家的主导思想含有规避风险、明哲保身的内容。由此可能导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重要的。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行为,东亚包括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级身份,不愿意承认学术错误,且又盲目崇信权威,缺乏反权威的意识,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近代乃至现代科学技术上难以进步。

南宋统治朝廷稍微稳固以后,宋高宗就开始大肆迫害功臣,通过秦桧等一帮人杀害了岳飞、去除剥夺了戍边大将的军事政治权力,不但使国家统一大业功败垂成,更使得封建统治专制制度得以进一步加强。封建专权的形成使得民众自由意志不能得以伸展,其反作用的抑制力使得民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意识更加低下,社会思想道德意识更加趋于混乱,对社会秩序形成了更大的破坏性。在这种状况下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根据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以让人们回归所谓“善的本性”,也就是回归人们愚昧混沌的幼儿时状态为目标,以消除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企望、愿望为理论上的手段,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提倡“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的理论思想。“中庸之道”表面上看好似是很合乎情理,但这一“中庸之道”在集权制度下的实际社会效果却只是导致了只认“天”不认“人”,道理逻辑归于权位,只认君父不认平等权益的“三纲五常”制度。自此以后,儒家学说一反前朝历代只限于道德说教的范畴,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行为,实施强行的灌输与限止,从而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思想,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动力。宋、明以来被集权制度下奴化的儒家违反人性的“三纲五常”等,实际上是变相地提倡懒惰思维和奴化意识,这一社会意识对宋、明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特别是严重毒化了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使中国知识阶层留恋于自身历史上业已形成的社会地位,不思进取和发展。

还有一点是从东方思维角度解释的。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功利主义太强,并和特定的政治

伦理观点结合紧密。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系的探求。东方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于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这些因素都导致古代中国无法发展出先进的科学和工业革命,仅仅止步于创造实用性的理论因素较少的发明,无法大规模发展科学技术。

“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抱朴子·用刑》),从“坐而论道”的“坐”字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的中国人做学问往往是停留在讨论的阶段,而更多的人甚至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孔子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弟子一时多达3000人,但无论参与的人数再多,交融的信息量再大,也难以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因为没有实验的支持,许多重要的理论就无法得到证实,许多重要的发明就难以出现。譬如说若人们想测量自己离太阳的距离,就应该外出观察,测绘,制造测量仪器,若是只是如“两小儿辩日”那样一味的讨论与争辩,到头来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毫无结果。

“坐而论道”的“道”字同样体现出古代中国人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的欠缺。中国人注重一个“道”字,例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类别纳入金木水火土范畴的”五行说”。这种理论确实精辟且浪漫,但不可否认缺少了西方人的理性与逻辑。因此古代中国人喜欢将事物看成整体与系统,而不太注重事物的细节,例如中医将人体看做“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的整体,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只有维持平衡才能使身体正常运转,而西方人将人体进行解剖,了解了体内每一个器官的具体功能,从而了解整个人体。由此看来,古代中国人缺少对事物有理有据的分析与科学的认识,导致了科技发展的落后。

当今中国经济与综合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步迈进。看似顺利,实则更需要我们加倍谨慎与小心。古代中国不正是在经济如此繁荣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吗?李约瑟难题与其说是关于过去的古代中国的难题,不如说是对现在新中国的警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同时应当加强文化建设,让良好和谐的文化洋溢在社会中。同时加大与西方文化,科技的交流力度,共同进步,避免闭关锁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吸取历史教训,大力发展科技,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与知识。同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发展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李约瑟难题要想在短时间内被解决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问题涵盖了众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与问题,想要解决它首先要对中国历史有充分的研究。而在我看来比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或者说对现实和未来更有帮助的是李约瑟之问带给中国的反思与警示。希望新中国可从李约瑟难题和世界历史进程中获取经验与反思,并更好地为未来的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