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读后感2

《去年的树》读后感2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主要讲一只小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树,最后面对着用树枝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的故事。赞美了鸟儿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真挚情谊。为什么呢?因为鸟儿有一颗实现诺言的心。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是在四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在讲台上问:谁愿意为我们班争取荣誉,做一张关于抗震救灾内容的手抄报?我一听是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没等老师说完便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接着说:今天晚上必须做完。我一琢磨,时间太紧张了,就放下了手,又一想,时间少怕什么?又举起了手,老师就确定了我们十名同学。 放学回家后,吃过晚饭就赶紧做作业,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作业也完成了。 却把 老师布置的手抄报忘得一干二净,洗漱完后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高兴地来到学校,刚进教室门,班长就问我要手抄报,我这才想起忘了做,便说我交给老师了。过了一会老师来到教室,问到我时,我说班长收去了,老师看了我一眼轻轻地说:你再这样我可不喜欢你了,说完就上课了。当时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下不为例呗! 通过读《去年的树》一文,我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后悔,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去做,可不能说了不算,我为什么要撒谎呢?我还不如文中那只小鸟呢!与那只诚实守信的鸟儿相比,我差的太远了。

今后 ,我要向那些诚实守信的同学学习,做一个说话算话、践行诺言的好孩子。

 

第二篇:看《去年的树》观后感

看《去年的树》观后感

百圣源小学 马秀田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的故事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来年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只看到了短短的树根,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全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教学中这位教师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自由发展”的教学思路,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者以读文贯穿整个课堂。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次对话,感悟鸟儿与树的深厚情谊。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另外教者在引导学生精读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加以活用。如引导学生体会鸟儿是怎样地寻找好朋友树,自然引出“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千辛万苦、不顾一切”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 听完这节课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老师那精美的语言,极强的表现力征服于整个课堂,征服所有的听者,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语言教学的匮乏。尤其是在我的计算机课堂上,总是按以往的教学模式“任 1

务驱动”式的教学完成一节课的任务,我总是说的很少而且语言枯燥无味,不能完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为学生做的多,这样是能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这样是不客观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深的知道语言的交流,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勾通,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心路历程。是教师语言完美的展现,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是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任意遨游,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美丽!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需要较好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保种能力应用到教学设计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体会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想象力,给学生更大想象创作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能课堂的主角,把学生真正带入教学的情境中。老师的真功夫就就应展现在课堂上,扪心自问,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且这是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升的。仔细想想既然选择了选择了教师,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使自己能够真正地做到课堂的“主宰”。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