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新模式 读后感

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读张卓玉先生《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作者: 张艳

“教高中数学是个苦差,且不说高强度训练、大课时量能把人熬死,光是浩如烟海的数学题就能让你做疯……”

从我调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有不少同事给我吹风,让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走进高中课堂,我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出现了诸多的“水土不服”。每天办公室里来的最早、走得最晚的一定是数学老师,办公桌上作业最多、试卷最厚的一定是数学老师,而往往受批评最多的也是数学老师……高耗低效成了数学教学久治不愈的顽疾。不可臵否,长期以来“得数学者得天下”成了数学老师摆脱不掉的紧箍咒,这也直接捧杀了数学教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动下,数学这门学科的“地位”愈来愈高,成了高考取胜的“法宝”,增加课时、购买资料,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把教师和学生折磨得苦不堪言。高考成绩不理想,数学老师自然也“罪责难逃”,首当其中成了“众矢之的”。我深切地体悟到了做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的悲哀与无奈。

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张卓玉先生的《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感触很深。这是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多年来教育经验的总 1

结,凝聚了教育改革者的智慧和心血,也是对每一位教育后来者的谆谆教诲,书中的观点新、立意高、逻辑性强,既有宏观层面的阐述,又有微观层面的指导,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特别是在如何深化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觉得,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必须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彻底改变功利性的教学观,注重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把高效课堂作为教改的核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第一,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张卓玉先生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老话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既不是给学生“鱼”,也不是交给“捕鱼的办法”,而是激发学生对“鱼”的需求,教师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激活学生学习欲望的能力,这个观点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学任务,向学生介绍当代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学习对优化人才的智力结构、促使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名人轶事,对定理、公式的由来进行形象化的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接受困难的考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 2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特别是对后进生,适当的兴趣激发,可以激起他们潜在的力量,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教育模式下,课堂重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学生课堂,是师生开展交流、探究、共享的平台。“是否引发观点碰撞”、“展示是否体现小组探究过程”、“是否激发思考”等成为新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要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能力变迁情况因材施教。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由于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关联度较小、学习难度差异较大,学生进入高中需要一个适应过渡的过程,教师切忌从高一起开始就“瞄准高考”,总是在“上难度”、“上分量”上走极端,导致很多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好,要坚持分层分类教学。教师要跳出“本本”,不能太过于坚持自己的“教案”,把完成所谓的课堂任务作为最高要求,要根据学生实际、课堂实际,沿着学生的思想、思维因势利导,才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要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该讲的讲深讲透,不需要讲的放手让学生探索、总结、归纳,给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以我为主”的旧思维,要善于在“导”字上做文章,只要有教师的满堂讲,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探究、合作。

第三,让尊重成为成长的记忆。新教育模式提出,要把抬头仰望的聆听变成朋友般、同仁般的探究,把居高临下的讲授变成平等宽松的交流。这才是基于尊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长久以来,我国的“师道尊严”理念深入人心,无形之中,为 3

师者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种种“规矩”,总喜欢在学生面前端着架子、树立权威。当今社会,学生的法律意识、人权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等都有很大的提高,老师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已经不合时宜,甚至适得其反。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老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能居高临下,要尊重学生的尊严个性,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对同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有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生多渠道学习成为可能,很多学生比老师学得更深更透,探究得更广泛,教师必须要放低身段,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让自主成为创新的动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到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任何资源都要通过教师的选择、过滤而传授给学生。新的教育模式下,学习资源的范围几乎是无限扩大的,教师的“一碗水”甚至“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主动适应角色的变化,要积极活跃在各种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参与社会活动的协调者和组织者。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时间战”、“题海战”,似乎屡试不爽,成为部分教师的制胜法宝,殊不知,这种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可能提高点分数以外,毫无 4

益处,甚至成为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以牺牲大量时间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换取区区几分的提高,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五,让反思成为进步的阶梯。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由经验型教师到学者型教师必经之途。新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反思,提出了走出教改误区的一系列观点,值得我们警醒,很有借鉴意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应该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要多反思一下教学成功之处,多审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多看到学生的独特见解,多体味学生的问题和建议,通过反思,更加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不断提高。

5

 

第二篇: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

李云翔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正在经历着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 1

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中职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中职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年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 2

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年级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年级心理健康组织,应由年级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班主任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中职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

二、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中职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中等职业学校深入进行,中职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中职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中职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中职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 4

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中职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