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教育类文章有感

读胡适教育亡国论有感

现今的人都说教育做的怎么怎么好,小学入学率怎么怎么高,但是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做的不好,检直可以亡国。学校的课程表,看来何尝不完备?体育也有,图画也有,英语也有,那些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之类,更不用说了。但是学校的弊病,却正在这课程完备上。例如我们家乡的小学学校,一门课程的老师一节课要教40分钟,时间自然不充足了,却也要每节课每人照顾个0.6分钟,又要花2到3分钟时间照顾顽皮小孩。我心想,这40分钟的短暂的课程教习,能教会孩子什么?教的课程,在我们山里的小地方,又有什么用处?至于那英语一科,更无道理了。请问那种学校教的的英语,还是可以增进外语的多方面发展呢呢?还是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呢?若果然要教英语,为什么不去外国找一个会说英语用英语的外国人来教。为什么一定要用那实在不中听的中国的国产货来学习英语呢?那些穷人的子弟学了课程回家,能买得起老师来巩固他所学的课程知识吗?能买得起老师来解答他学习遇到的疑惑么?我真是莫名其妙了。所以我一直想说:“既然要办学校,尽不必问教育部规程是什么,须先问这块地方上最需要的是什么。譬如我们这里孩子最需要的是关于农业的知识,工程建设的知识,机械的知识,而列位却把各种教科书去教他们做全能的圣人!孔子尚且未能做到,更何况后人。而且还用那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去教60多个孩子学书!

就一节课每人不到0.7分钟的课堂时间,列位自己想想看,这样的教育,造得出怎么样的人才?所以我希望中国办的学校,不要注重课程的完备,而要注意课程的实用。有关部门说这些教育怎么怎么好,是没有用的,只有他们教育的学子说,学校怎么怎么好,教育怎么怎么好,这才是教育兴了。

现如今普通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而言,高又高不得,低又低不得,竟成了一种无业游民,这都由于学校所教的功课和学生的需要毫无关联,有些专业课程虽说是本科生课程,可是中专甚至对于有些只有小学文化的毕业生而言都可以做的职业,却花费了一个人整整16年的时间去学习,且社会上用的人多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没受过多教育的人往往更早的去找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学校造就了他们少数优秀学子学习的机会,无疑却少了工作经验,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苦苦比别人多学了几年,结果呢却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没有达到工作此行业满多少时间,而惨遭淘汰,这种教育不是亡国的教育么?

拜读胡适所著之作,颇有感触,静观中国之所变,或10年,或20年,改革者不是没有,只是他们太厉害。不改之则教育衰,教育衰,则国危矣。愿以有生之年,得见圣人,兴我教育,兴我中华,而败我中华者,虽死也必千古流传。

 

第二篇:读《胡适论教育》有感

读《胡适论教育》有感

114012010081 龚明欣

据统计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九百多万,并且录取率达到70%,也就是说进入大学的有将近七百万,这些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学生了。在中国,无数人为了考入大学倾尽全家之力,一考再考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国家、社会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为什么每个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大学生?我们每个人也希望走进大学?

因为即使是现在这个可以说“大学生多如狗,研究生遍地走”的时代,社会仍然普遍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分子。这就是父母为什么要求我们读书的原因。在我们的父辈这一代还有许多人知识水平不高,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踏入更高的学府就读,学历不高,在社会中或多或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他们希望我们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前途和身份地位。即使是大富之家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被当作是暴发户,所以千方百计送孩子上名牌大学;普通的家庭则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所以也要求孩子上大学。可以说我们进入大学或多或少地抱着家长对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是否让父母感到了欣慰?有多少人进入大学后不是专心学习,而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的,这真可以说是当今大学生的悲哀!!这怎么可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怎么能够肩负起建设未来社会的重任?

正是因为大学生被当作社会精英,所以“人家对于你们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总希望会与平常人有所不同,和大多数没有念过大学的人

有所不同。他们预料你们言行会有怪异之处。”这是胡适先生在一百年前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的,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有着深刻意义的。

那么“大学男女学生与众不同的这个标志是什么呢?多数教育学家都很可能会同意的说,那是一个多少受过训练的脑筋,——一个多少有规律的思想方式——这会使得,也应当使得,受大学教育的人显出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们四年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一定教过你们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的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的习惯。这些就是,也应当是,标示一个人是大学生的标志。”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懂得独立思考,能够根据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而不是人云亦云。古语有云:谣言止于智者。应当说大学生即使不是一个智者也可算作半个,但是,如今社会上的不实言论有多少是我们所传播的,甚至直接是由我们捏造的。我们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将其夸大成狂风暴雨,弄得全世界沸沸扬扬,这难道应该是一个大学生的所为吗?昔日大学生前辈们以爱国为口号,掀起五四运动,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精神觉醒,今天的我们却以谣言来败坏社会风气。这岂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采!我们应当做的是“成为更好的公民,更聪明的选民,更有智识的报纸读者,成为对于目前国家大事或国际大事一个更为胜任的评论者。”而不是谣言的创造和传播者。

既然进入大学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客观判断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样的习惯呢?

第一,我们要学会自找问题。胡适先生说大学生“那应当有一个或者两个或更多足以引起兴趣和好奇心的疑难问题,借以激起他们注意、研究、探讨,或实验的心思。”“这种自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方式最重要的用处,是在于用来训练我们的能力,磨练我们的智慧。”

第二,我们要学会读书。胡适先生说:“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就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活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如何读书?读书时应该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不要走马观花;口到是看到好的文章要朗读熟读,甚至于背下来;心到是要搞懂每一个字、词、句的意思,遇到不懂就使用工具书查询,不可不求甚解;手到是摘录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三,我们要学会自修。“灌进去的知识学问,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可靠的学问都是以自修得来,自修的能力,是求学问的唯一条件。不养成自修的能力,决不可能求学问。”而要想学会自修,必然要具备以下两种修养“一工具的求得??第一种工具是语言文字??第二种工具是科学的基本知识??”“二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遍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勤谨和缓’??。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的去作。??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不要忙,不轻易下一个结论。??”语

言文字和科学的基本知识是我们在小学和中学学习的,在大学更重要的是陶冶品性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的作用也是必不可缺的。学校尤其是大学,应当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环境,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而不是像小学一样,安排得一板一眼。大学应该要多一些选修课,让学生自由地选择。

对于社会来说,要提供给学生安心读书的环境。学生运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可以上溯到东汉的太学生请愿,翦伯赞写道:“知识青年,往往出现为革命的先锋,这在中国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而中国的知识青年第一次出现于政治斗争的前线的,便是东汉末的太学生。”,作为学生首先的应该是学习,但是青年学生更有一颗爱国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社会及政府不应该怪我们冲动,而应该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没做。“社会若能保持一种水平线上的清明,一切政治上的鼓吹和设施,制度上的评判和革新,都应该有成年的人去料理;未成年的一班人(学生时代的男女),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利,社会也用不着他们来做学校生活之外的活动。”学生运动的产生,是不应用强力镇压的,而应该改革社会制度,使社会实现公平。

大学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看是漫长岂是很短,很快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那么作为一名准教师,应该知道教师的素质要求,好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达到,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弥补不足。

“师范,就是教师的模范,他们至少要有两方面的理想:人格方面;是要爱自由和爱独立,比生命还重要,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把自由独立看作最重要的,这样的人格才算圆满;另一方面是知识,就是要爱真理,寻真理,为真理牺牲一切,为真理受苦,爱真理甚于自己的生命。”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果一个老师不爱真理,因强权而传授歪理邪说,那么学生怎么还有未来?国家怎么会由有未来?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怎么可以顽固不化?那只能培养出一堆书呆子、老八股。老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因此必然要有自由独立、热爱真理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教师的教育并不是仅仅只停留在学校,不能认为学生一毕业就不关自己的事,而应该是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仍然保持继续学习的欲望。要知道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最普遍也最容易的就是“溜回到怠惰和懒散方式的思考和信仰”,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十几年的教育不就毁于一旦了吗?因此教师应当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继续学习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们有一个或者多个足以思考一生的问题。问题从何而来?这就需要老师们指导学生去寻找。

五四以来,大学生喊出了“新生活”的口号,“新生活”是什么?胡适先生回答“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可以说是有意思的生活。’”我们今天做到了吗?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不必太在意,但是我却认为“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