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一切好的生活-读后感

《你值得一切好的生活》读后感

关于工作事业,关于情亲爱情,关于面对自己,作者把这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

对于我,最深有体会的就是第一章,关于作者对于工作,对于事业的态度。来看看下面这些话:

“而可怕的是什么呢?是你明明想要的是苹果,却非劝自己去吃梨子。”

“对自己不坦率,是不会快乐的。只有正视自己,你才能知道,得到什么才会令自己快乐的。若知道目标是什么,有生之年总会达到的。”

“到了这个年龄,就更难把别人的恶意当回事儿了。对同事的最高需求就是,哪怕你恨我,只要工作干完了,我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别在工作的时候给我闹就行。”

“不会对因为除了利益以及自己喜欢的之外的人示好。对于不喜欢自己的人从来不削一顾,也从来没想过因此改变,皆因内心一句话,“有种你来咬我啊”。不讨好任何人,除了亲人和朋友。”

十块好运大王的这种“我行我素”,就如同她自己在文中所述一样,并非刚出校园时的初生牛犊,而是因为在经过了生活的打磨之后,知道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底线在哪儿,有什么筹码,才能知道自己能够付出多少,能够妥协多少,能够接受

多少。这些底线,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年岁中得到的,是对自己的信心。

扪心自问,是不是也能做到这样的我行我素?三十而立,已经不是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的年纪了,也不能因为身边有人吹捧自己或贬低自己就动摇。还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父母说逢人就叫“老师”是肯定不会错的。可渐渐的,也逐渐习惯被人叫“老师”。妄自菲薄和盲目自大,就像天平的两个极端,我们要的,是找到中间那个恰好的平衡点。

对于工作的态度,我真心同意作者的观点:工作是谋生的工具,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是能够带你去更好生活的一条道路,但它既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也不应该是。我不能理解工作狂的想法,也不是最求至善至美的那类人,对待工作,只求问心无愧就可。

“如果工作中没有出过差错,那基本上就是工作上最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和任何人交恶,那基本上就拥有一个不太坏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身上没有任何充满恶意的留言,那基本上你就有一个好名声。”作者这些对于工作的态度,道出了我的心声。有时候有些事并不是需要我们做的多么好,我们只需要小心的把糟糕的那部分绕过去就是成功了。

正确认识自己,坦率面对自己,学会善待自己,正如本书的标题,你值得一切好的生活。

 

第二篇: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本书以真实、稚嫩的语言,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它让我们通过孩子的视角了解到:小林先生--“巴学园”的校长伟大而朴实的教育思想。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故事的内容讲的是:小豆豆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却让老师头痛万分。她总是不停地开关她的书桌,“她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她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一样一样地全部放到书桌里面,然后又把它们一样一样拿出来”。可是,小豆豆为什么要这样呢?老师不理解,甚至为之生气,因为这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正常学习。只有妈妈明白,因为小豆豆第一天放学回来后,就兴奋地向妈妈报告:“哎,学校就是了不起!家里桌子的抽屉,是这个样子地往外拉。但是学校的桌子,却是把盖子往上提。就像垃圾箱的盖子那样,要光滑得多。桌子里装得下好多东西,棒极了!”

她把自己最珍爱的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里。小豆豆没有哭闹,而是立刻跑到校工叔叔放工具的库房里,扛了洒水用的长把舀子出来。她找到厕所的掏口,开始了她的浩大工程。结果,地面上堆起了一座挺高的小山,而便池却几乎被掏空了,但那个钱包仍然无影无踪。但是,这时小豆豆已经觉得“即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的活儿。实际上,在小豆豆的满足之中,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生气,很信任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因为校长见到后,只是轻轻地说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 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校长听完,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就走开了。小豆豆爱钻篱笆,衣服总是弄得破破烂烂的,校长很了解孩子的乐趣,为了让他们毫无顾忌地玩耍,他请家长们给孩子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豆豆在学校,不是被妈妈当着校长的面“揭疮疤”,也不是“要是再那样的话,你就没学上了”之类的恐吓、耸听之危言。而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然后,小豆豆就把陈谷子烂麻的事情都搬了出来,甚至把“擤鼻涕、钻篱笆”的事都说了出来,当小豆豆因绞尽脑汁仍找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而伤心时,校长摸着她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校长的一上午4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虽然小豆豆非常开朗,不把什么事情放在心上,但她还是感觉到了“只有校长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无忌的。所以,教育就要给孩子一个观察、表现、挑战的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发挥个性、张扬自我。巴学园的周墙是各种各样的树木;巴学园的校长可以在任何场合和任何学生说话甚至学生可以坐在他身上;巴学园教室里的位置是可以挑着坐的;巴学园的大树一人一棵,随便地爬??。所有的这些怎么能不让孩子高兴?怎么能不让孩子盼望天快点亮、早点到学校?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在小林校长的观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礼堂里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让孩子在晚上看“新来的电车”是教育,露营、走夜路试胆量也是教育;运动会是教育,茶话会是教育,学种庄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是教育,参加同学的葬礼也是教育。总之,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成长,这是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小林校长经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小豆豆每天都有好心情;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所以,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后来成了某公司的要员;而每天呆在酒精灯、烧瓶、试管边的阿泰则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当然了,到学校第一天就给校长说了4个小时话的小豆豆则成了电视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吗?其实有时学生们做的一些事情就是出于好奇,并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些复杂的思想。我扪心自问,感到如此的汗颜,我们何曾尝试着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去同孩子们进行交流呢?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大多数做的只是制止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而没有深究学生之所以犯错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简单地制止甚至是约束学生的行为不去犯错,仅仅起到了管理的作用,而没有起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那么,不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又怎能在学校顺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呢?行动起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一名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教育者吧。

在我们眼中,小豆豆纯粹是一个问题儿童。在巴学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眼中的问题儿童。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会自卑,好像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联系自身,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今天班上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愿上学,是家庭因素还是老师的原因?是学校原因还是整个教育制度的原因?孩子屡教不改的毛病,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对,还是??。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倾听孩子,这才是爱!这才是责任!。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理智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吧!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讲的是:爱丢东西的没头脑长大了以后也是个没头脑的建筑工程师,盖了一座三百层的大房子,却没有电梯。怪脾气的不高兴长大以后也是个怪脾气的演员,在«武松打虎»中演一只把武松累死的老虎。后来,他们又变回了小孩,知道了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我也有爱丢东西的坏习惯,有时

候也会跟别人反着来,这样是不对的。我不想做没头脑,也不想做不高兴,我会改掉缺点,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了做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