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觉醒读后感

《设计的觉醒》读后感

《设计的觉醒》是日本设计教父,无印良品的缔造者田中一光与设计相对三十年的所感。设计的职能是什么,设计工作如何在社会中发生作用,有怎样的解决的方式?《设计的觉醒》带我们回到现场,跟着田中一光诙谐优美的文字,以细致敏锐的观察,感受工作与生活间无处不在的设计意识。

日本设计崛起的时代热风、“无印良品”品牌概念的诞生、年轻设计师职业敏感的养成、著名品牌背后的设计故事??停下手中的忙碌回头思考,觉醒的,也许不止是设计。

《设计的觉醒》作者田中一光说:二十一世纪无法回避对上世纪的反省和挽救之责任。设计也无法脱离“环境的再生”、“消费-使用-丢弃的文明怪圈”以及“人情的复苏”这三重考量而存在。当理想的蓝图在近代都市的延长线上慢慢消失,某种怪诞的宗教就开始在人们荒芜的心灵中悄悄潜入。

在《设计的觉醒》这本书中,田中一光一直用平时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说了他这一生设计思考的觉醒过程。

田中一光,是日本著名的设计师。是平面设计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在书中他有详细的说自己的设计构想,工作的细节,以及很多设计一路的成长,而且读了那本书之后,感觉田中一光不单纯只是一个设计师而已,他更是一个在二战后的自觉反省的日本人的典例,探究着日本人真正的需求,真正的设计。他的这本书反思设计与社会的碰撞和

带来的影响。设计解决了现实问题的方式,跟着这本书的文字,感受到设计工作与生活间的共鸣和无处不在的设计灵感。田中一光用他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辉煌的设计历程来诠释设计思考的觉醒过程,而因为他经历了日本的二战后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用一生的时间去引导平面设计的方向。

书中也写到无印良品,我一直对无印良品很好奇,那种简单的设计所带来的人类新的认知,很简单很干净,是我喜欢的那种设计,我一直就喜欢干净的设计,不复杂。其实越简单反而越难。

这本书的目标是为让人们了解在中国经济日益强盛,设计日益为大家所重视,同时又出现了各种困惑的现在,试图让大家通过田中一光的设计思考,去了解对于那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在普通不过的日常我们其实是多么“不了解”,进而让人们站在新知识的肩膀上,邂逅新鲜的“设计”,让“设计”在自己的身体中觉醒。

设计的觉醒过程,就是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认知不断觉醒的过程,这意味着司空见惯的东西里也有大量的值得我们去再发现的未知部分,“觉醒”是设计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设计的觉醒》就是试图给我们提供接近设计觉醒的入口。

书的后半部分是朱鄂写的田中一光的传记。这我很感兴趣。以下是我摘取的几个田中的特点

1。他幼时喜欢看戏,包括音乐剧,舞台剧,舞剧,还有电影;

2。他的青年时期正好适逢日本战后大发展,举办奥运和世博。(他们那里的盛会的举办模式和我们这里不一样);

3。奈良——京都---东京,这是他住址的变迁

4。他一生未婚

5。他爱做菜,从他工作室出来的助手都可以做一手好菜。据说女孩去他那里工作一年,就可以成为准新娘。

6。他年轻时一直有贵人相助,前辈提携。到中晚年他也一直扶植新人。

7。跨领域阅读,他的阅读量很广泛,虽然书中没有写的很详细。

8。好奇心很强,好环球旅行。

从书中我学到了田中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及他对自己所见之物的思考。觉得一个设计师一定要勤于思考。还有我们做设计的人要和做设计的人多接触,互相学习、进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慢慢的我相信我们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第二篇:被设计掩埋的世界 读后感

读《被设计掩埋的世界》后有感

在第一眼看到《被设计掩埋的世界》时所联想到是:可能又是一本类似于金子由纪子的《不持有的生活》中,介绍如何处理生活物品的泛滥导致的生活工作空间不足的情形,或是像《佐藤可士的超整理术》来帮助大脑有条不紊的进行设计工作的书籍。带着对现世生活中混乱不堪现象的一些悲观态教授着人们合理有序的设计生活。然而在仔细的阅读之后深刻体会到的是对自己自以为是的羞愧与对作者德耶·萨德奇的敬佩。他对设计进行了完整的诠释,同时也为学习设计的人或是感兴趣的人给予了明确的指导。

这本《被设计掩埋的世界》是由现任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德耶·萨德奇撰写的。虽然作者在开篇的前言<被物品掩埋的世界>中也曾提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被大量的物品覆盖,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物品而奔波劳碌,但作者所要做的并非赤裸的批判与数落物品的各种罪行,而是在为物品与进行申诉并探索物品对于人们所代表的真实涵义。就如同他在前言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和我们拥有的物品之间的关系,永远不可能直截了当,而是混合有知与无知的复杂关系。物品绝非如伯格所说的那么单纯,而正因如此,才使它们太有意思,不容忽视。”

本书的英文名为《The Language Of Things》,直译为中文应该是‘物品的语言’。如果说物品会“说话”,我认为它的语言就应该是设计。虽然物品是书中的主体物,然而设计才是本书所要探讨的本质。全书

1 / 4

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设计的语言、原型、奢华、时尚和艺术来诠释设计这个作为物品代言人的名词。这样的安排不属随意摆布的思维却是精心的策划。由物品设计表象下的含义步步入深,贯穿历史,从莫里斯谈到现代时尚,由设计的实用性谈到其艺术审美价值,还介绍了设计给予人们社会地位的诠释与标衡。

在阅读本书时,不得不让人们考虑它的出处来源。它出自于英国这个发明了工业设计的国家,而时至今日,英国的工业设计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英国相当于是一位经历了由诞生、发展到成熟全过程的步伐稳健且阅历深厚的导师。《被设计掩埋的世界》就像是在回顾工业设计在英国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以略显悲伤的语气缅怀着一件件设计师精心雕琢的作品,品味着每一位设计师隐含于作品中用心良苦的理念,探求工业设计步履中人们的心智。同时我不得不佩服德耶·萨德奇广博的学识。书中没有一句可以称得上是无聊闲侃的话语,他用列出了大量知名设计师以及众多的代表性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无一不经典,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

让我先忽略这本书如此脉络清晰的层次感,因此我便可以先记录下我最为喜爱的这一部分,那便是德耶·萨德奇写“设计╳奢华”的这一部分。“一方面追求满足,一方面又因短时间内拥有太多物品而产生自我厌恶,人们这种心态的起伏拉锯,正是‘奢华’如今的状况。”我想这句话精准的道出了奢华的起因,人们多半被困在廉价物品堆积如山的粗糙的生活当中期盼某一天可以从中脱离,并进行着无限的努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从这样的生活中逃离的途径竟是将自己置身于

2 / 4

另一种物质世界,而对这个世界的唯一要求便是优等的品质与精心的设计。如果你与我一样这样肤浅的认为“奢华”是如此简单的事件,那么你便会同我一样被书中介绍的“奢华”所折服。

在伦敦的塞弗瑞吉(Selfridges)百货公司的一楼“珍奇厅”中摆放的昂贵奢侈品已经降低了魔法或是宗教在现今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而不难理解书中说的:“如果奢华要继续存在,那么它仰赖的传统不但不能保持不变,还要时时更新。”作者举出一七五四年,第五代登夫里斯伯爵威廉(William, fifth Earl of Dumfries)委托齐本德尔设计五十件家具来搭配亚当兄弟为其建造的房子。整套家具惊人的展示出了家具与房间可以如此恰当的融合在一起正如登夫里斯伯爵要求的那样。它们(这套家具与房子)进一步阐述奢华并不等于庸俗,他表现了贵族的在矜持与低调的高雅,但仍然免去不了在日后的拍卖中成为炫耀性的消费品的命运。

作者也看到现代人的奢华,奢侈品已经成为重要的西方产业,高贵的精品已经可以大量的生产却成了奢华的一道难题,所以:“当今的奢华,意味着去寻找更难制作的新事物。”厂家推出了经典款、纪念版来满足人们对奢华渴求心理。但也同时推动着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开发。而这并非是奢华的本质趋使,他倡导的是时时变化着的理念。本书在简单就是昂贵的标题下写到“在源源不绝的物资威胁着淹没我们的世界里,奢华成了提供我们暂缓的机会。”来作为结束,似乎提示着我们无论奢华怎样的变换,它终究不会改变的它的本质。

在本书的其他部分中,作者仍然用他那稳重且略显感伤的词汇引

3 / 4

导我进入他构建的设计与物质的领域。他是在缅怀同时也是在探索,他提出理念并进行诠释,他扩展的读者的视野,也不会完全的进行束缚。在这里我必须提到的就是在本书的起始,台湾的学学文创志业副董事长詹伟雄先生为本书作的推荐序读起来也很耐人寻味,他精准的指出了本书的精华,同时也为阅读本书做出了指导。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说《被设计掩埋的世界》对于还处于工业发展时期的我们是一种侧面的辅助与指导,而对像我一样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从中学到的不单单是那被列举出的设计作品,还会更多。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