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读后感想

关于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读后感想 参考书目:《邓小平文选》

关键词: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政治路线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正文:述评

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正确方针领导下,全国人民摆脱了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长时间被压迫的人民终于翻身当家得解放,中国有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夸入独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针,个人觉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决策之一,尤其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构想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以快速、良好的势头向前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帝国主义国家用高新技术攻击我国,我们却毫无还手之力,值得任人宰割。建国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在某种程度上,我国依然是闭关自守的状态,因此在社会主义初期建设阶段面临了很多困难。清末以及建国初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切合实际的,是不会成功的。

当然所谓的关起门来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国与国之间的闭关,即

一个国家对另一个的闭关,说清楚就是国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阻止或者禁止本国和其他国家发生双边贸易合作关系,从而保护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完全封闭的状态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各国处在同一个大环境中,闭关直接影响的是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以及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同时影响国外流动资金的引进以便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于闭关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封闭状态,更小范围的讲,可以是一个部门和另一个部门之间的不流通现象。这里的不流通可以是资本的不流通,也可以是技术的不流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封闭都不行,都会滞后经济的发展。倘若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封锁状态,则势必影响技术和资金在各部门的流通,不利于经济均衡快速的发展。无论何种方式的封锁都不行。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从中国的实际考虑,必须首先解决农村的问题,中国社会能否健康稳健的向前发展,关键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稳定不稳定。城市建设的再好,没有农村这一个稳定的基础照样不行。所以,首先应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以此来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积极性,于是决策层就制订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如此一来,没个农民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自由劳动,多劳多得,少劳少的。除去极少的一部分要上缴国家外剩余的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样每家每户的生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使我们的粮食产量年年攀升而且几十年过去,历史告诉我们在农村实

行的经济改革是正确的,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把我国的农村的经济搞活了,对内实行改革政策。

虽然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但总体来说所来的消极的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要少的多,危险存在,但不大。这些就是关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中关于对外开放的正确伟大的方针政策。

文章中提到的指定的正确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当思想。个人认为也是正确的抉择。建国初期坚持了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成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既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并非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适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例如在与国民党对抗时期,以博古等人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坚持要实施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农村的抗战路线,但他并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只会是共 产 党一步步走向瓦解,一步步走向灭亡。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却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事实证明,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适应,衍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但对于文中提到的关于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是不是也能站起来,是不是也能翻身的问题。与文中提到的观点有一定分歧。文中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之所以这么说是考虑到国民党搞了二十年都没有成功,

中国依然是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没有获得独立。我想说的是当国民党在搞资本主义的时候共 产 党部也在搞社会主义吗,依然也没有成功。因为无论是共 产 党还是国民党在受到来自帝国主义和国内敌党的双重攻击下,谁都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取得胜利,所以这种论证并没有说服力。从目前的世界形态来看,至少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有其一定的缺陷性,当然资本主义也好不到哪去。上世纪末的东欧剧变导致苏联解体,摇身一变俄罗斯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这只好说明社会主义在苏联是走不通的。当今世界仅存的古巴、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可以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他们的经济都相当落后,甚至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唯独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原因大家都知道,我们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原来的集体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想说也许由于当时的国情所限只能采用社会主义救中国,但是带有资本主义意味的市场经济体制更能发展中国的经济,因为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巅峰,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形式目前并不能完全实现。前不久古巴领导人同样意识到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组织形式,要到中国学习进行改革。

我想也许这些正是中国领导人的高明之处,成立社会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势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国家组织形式不知道是否可以长久,但愿我们的祖国能够发展成为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国家。

 

第二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心得体会

我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在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讲话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作了十分精辟的论断。 一个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一个是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两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中国人民只有坚信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才能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大潮中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就会实现。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力求为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我们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和分水岭。社会主义国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虽然在社会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有带动后富起来的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任务。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时会不断地制定出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我们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我国的贫困人口数就会越来越少,而达到和超过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我国的贫困和落后的状况就会不断地彻底地得到解决。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理想就会明确地由我们中国共 产 党人光荣地承担起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最进步、最文明、最高级的理想境界,但是,它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的集体的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极大地高尚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坚定而有效地以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出多少倍地去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只要我们的后代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共 产 党人的传家宝,到那时以后,我们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虽然我们这一、二代,甚至四、五代人不能亲身经历,但我们现在为之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最终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