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争》观后感

《贸易战争》观后感

最近看了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的《贸易战争》节目,深入浅出的了解了近500年来,一次次大国崛起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分为了以下五个阶段,分别是:

一、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阶段

二、自由贸易,大旗易主阶段

三、自由贸易,谁主沉浮阶段

四、全球化的阴谋与爱情

五、多极化的时代变局

15世纪,欧洲陷于早期的重商主义狂潮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大力限制进口。从西班牙葡萄牙为了香料、胡椒,开始了对大海的征服,渐渐明晰了地球的轮廓,并且在肆意的贸易掠夺中,得到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使得荷兰眼馋。比较有经济头脑的荷兰人上下一心,集社会财富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创造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有限公司等延伸至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商业体系,并且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海上商船队,还充实了强大的海军力量,荷兰崛起了。这些国家的成功刺激了极占海洋运输贸易优势的英国,它通过海岛开展的海外贸易打造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在女王的默许下,海盗生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这些贸易行为严重影响到了荷兰为首的国家经济贸易与财富的积累,最终不可避免的荷兰与英国兵戎相见,但是却是以英国略占上风使得荷兰败羽而归结束了这场消耗惨重的战役。虽然表面上荷兰依然是当时的强国,却挡不住一点点衰落,最终被崛起的英国取代了霸主地位。先前他还通过了《航海条例》,从而大大打击了荷兰的海外贸易。这时在西方一直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货币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要使国家致富必须增加货币。因此重商主义强调贸易保护,关注的是多向别国输出产品,少向别国购买商品,使得货币流入国内。

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多于消费能力。但是,由于欧洲各国都在实行重商保护政策,贸易壁垒使得开拓海外市场变得困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自由贸易主义对当时英国的发展较为符合,于是英国开始向各国推行自由贸易主张,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劳动力创造出1+1>2的财富。英国大幅度的降低商品进口关税,拆除关税壁垒,甚至使用武力来打开别国大门——对中国倾销鸦片。不过在这场贸易战争中英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由于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它的工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生产出了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那这样的产品去和别国竞争显然是拔得头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靠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发展自己的工业。随着时间的过去,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终于激化了,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争得世界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都遭

到重创,美国一跃成为各国的债主获得了最大收益。

二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英国、苏联、法国等国家为战后全球经济重建绘制蓝图。此次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建立世界银行协定》,因为担心其他地区的廉价商品大量涌进美国而损害美国经济利益,国际贸易组织宪章没有通过。19xx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功建立使全球贸易渠道畅通。新中国成立后,美英法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日本、德国在战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为抗衡社会主义国家而结合的盟友,帮助其在战后开放贸易自由。经济快速发展后,美国通过调节美元汇率,对日德的经济进行干涉。日本在干涉后先后经历了繁荣假象,泡沫经济,虽然经济遭遇重创,但是还是找到了出路。德国则是通过关税保护,转型发展本国工业,稳定中逐渐发展经济。

在普雷维什理论的影响下,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一种进口替代战略,但是由于其策略过于保守,对经济的发展带动力较小,一些亲西方的国家改弦易辙,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新战略。如亚洲四小龙,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接纳别国的产业转移,不断获得外来的资金技术,它们的贸易量呈爆炸式增长。19xx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拉美国家纷纷放弃进口替代战略而转向了出口导向。19xx年,莱-特维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但谁也没想到,一场全球化引发的危机正在悄然来袭。美元在短期内大幅升值,导致全球资金迅速流向美国,同时也让过度依赖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危机。与此同时,20xx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对外贸易由此驶入快车道。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也越演越烈。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逼迫人民币升值成了对中国贸易战的焦点。

20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爆发,在世界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沉没,美国陷入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奥巴马临危受命,提出美国必须从消费型经济转向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全球贸易再次充满挑战和变数。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角力。

通过梳理这500年来动荡的贸易发展,不难发现,不论是大国的崛起还是经济的发展,都是需要机遇的。不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美国跃居世界霸主的地位,没有契机,都无法发生。随着机遇的转移,贸易的话语权不会永远停留在哪个人的手里不离不弃,风水轮流转,可能某个今天还很落后的国家,会在未来遇到机遇的垂青,一跃成为贸易的中心。并且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与生产技术的改变,传统上来讲必须具备的大国条件可能在未来都将变得不重要。当然,通过对世界500年来贸易的了解,我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形式感到既忧又喜。按照我国目前这样落后的生产技术,经济的零碎发展,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提升我们的既有优势,甚至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浪费。片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句话是“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我们的肉制品后说‘这样的肉放在我们国家连狗都不吃’。”话很难听,但是细细想想其中也是不无道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向生产要产量,却

不太注重技术的改革,注重产品的质量,这样生产出来的商品不光是对劳动力对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未来我国在贸易方面需要做的还很多,如果不能大刀阔斧的对原有产业原有形式进行深层次改革变革,我国终将只能是一个世界性的低级工厂,无法将更多的资金收入囊中,无法实现更高经济水平的跃升。

 

第二篇:贸易战争二

20xx年4月30日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盛大开幕式。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也罕见地用中文致辞。蓝峰: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的城市革命国家举办,感到无比高兴。这次精彩的世博会将展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崛起。其实回溯到世博会的起源,是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当时共有25个国家参加,而主办方英国举办世博会的目的是为了贸易。当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送了展品去参展,可是所有其他的地区国家参展的展品都是土特产,要么是手工业制品,工艺品就是这些,那唯独英国它全部参展的几乎全部是工业品。所以这一次世博会其实是英国向整个的世界展示了它的工业的力量,蒸汽机、火车、煤等等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工业化国家,它的工业力量差不多等于除英国之外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工业力量的总和。但是英国的人口有限,大量的工业品迫切需要找到海外市场。但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在实行贸易壁垒严重的重商主义,英国一方面极力向各国推荐自己的工业品,另一方面它向全球提出了新的贸易主张----自由贸易。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自由贸易的理论,他认为:“贸易促进社会分工,更细的劳动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提高,后者进而带动需求与供给的增加,需求与供给的上升又进一步回过头来促进贸易的发展,使市场容量与深度发生新的升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保罗?肯尼迪:亚当?斯密认为,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征服(其他领地)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事实上,当时的英国是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820年,英国制订的制造品平均进口关税率是45%-55%,而当时北欧的丹麦是25%-35%,欧洲中部的普鲁士是8%-12%,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只有6%-8%。为了打开别国的市场,英国率先取消了本国的贸易保护,希望通过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了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取消了丝织品进口的禁令。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1846年废

除了《谷物法》,1854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英国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到1875年,英国对制造品平均进口的关税率已经下调为0,而丹麦下调到了15%-20%,普鲁士下调到了4%-6%,荷兰下调到了3%-5%。这个时候它已经不需要条例来保护了,相反的它需要自由的向世界各地去发展,就是英国本身经济迅速的发展,产品极大的丰富,而且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强,他就需要其他国家也向他开放市场,开放市场就推行这种自由贸易。由于拥有无可匹敌的工业优势,自由贸易政策让“英国制造”得以在更广阔的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制造品的出口量占到了世界制造品贸易的2/3。但英国在推行自由贸易的时候,依靠的并不完全是英国产品的竞争力。一方面它通过一些外交谈判了,一些方式。另外一方面也都推行,采取一些武力,如果不同意的话,那么就动武,最典型的就是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战争的导火索源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遭到了中国查禁。为什么当时自称最文明的国家要向中国走私毒品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的产品无法同中国的产品公平竞争。有一个英国商人,拿着中国,中国当时还没有工业化,所以中国都是土制的,但是中国的纺织水平非常、非常高,以至于他拿中国的木织机,就是木头的这种织机的,手工业的这种东西,织出来的丝绸和棉布的产品,一个英国商人把这个产品拿到英国去,跟它的机器纺织织出的老板说,你能不能用这个价格给我织出来这样的布,英国这个纺织机老板看了看说,我做不到。事实上直到19世纪初,英国始终没有什么大宗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易,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却是英国必不可少又无法替代的进口品,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流入到中国。于是英国选择了向中国倾销鸦片。两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在中国贩卖鸦片完全合法化,中国为进口鸦片每年流出3000~4000万两白银,据马克思说,鸦片收入提供了英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但给中国人带来切肤之痛的鸦片战争,却在英国的历史书中却被轻描淡写,这是因为在19世纪,英国在自由贸易主义的大旗下发动了太多类似的贸易战争。那它为了追求它的商业利益,它主要的是要求打开世界各地的门户,然后通商,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愿意按照它的要求进行所谓的自由贸易的话,它就会去,就会去打击,就会派军舰过去惩罚,这就是炮舰政策,所谓的炮舰政策就是这个东西。就在“日不落帝国

”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这一次站在最前沿是刚刚崛起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发生了很重要的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动力方面来说,蒸汽已经老了陈旧了,电成了这个动力。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电气行业,电力工业等等。钢也取代了铁,钢成了比铁更重要的材料了,那么机械行业在钢的基础上面它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部门,除此以外新的工业部门比如说化工、石油这个电力、电气、新的交通工具等等,这些就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的龙头产业。那么英国恰恰就在这样的一个转型过程当中它落伍了。为了避免和英国这样的工业强国进行直接竞争,让本国的新兴产业有一个不受冲击的发展环境,在德国,一位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是完全反对自由贸易论,他说你后起的工业国家,在自由贸易理论里头就会被人扼杀,被人弄死,所以你只有树起你自己的关税,统一的关税,保护你的幼稚产业,让你的工业有一定的发展的市场,你才能够发展起来。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卑斯麦,采纳了这种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的发展模式,1879年,德国推行了声势浩大的增加关税的政策,目的在于巩固德国地主和重工业主义者的利益,史称“铁与黑麦的联姻”。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迅速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德国靠着保护主义,靠着这个东西发展的非常、非常快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起步了。而且它的贸易保护政策比德国更有过之。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首次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概念。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我对关税知之不多,但我很清楚,当我们买海外制造品时,我们得到了商品,而外国人挣了钱。当我们买国内的制造品时,我们既得到商品又挣了钱。”而美国的另一位总统威廉.麦金利则说得更加直白:“我们在农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矿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制造业上领先所有国家。我们领到的这些奖杯,都经过数十年的保护关税。”从1875年到19xx年,当英国制造品进口平均关税为0的时候,美国的进口关税是40%-50%,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美国始终是世界上制造业进口平均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是靠贸易保护来维持它的市场,维持它的工业发展,所以发展起来了。德国、美国这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不仅在本国树起贸易壁垒,阻止英国、法国这些老

牌工业国家的产品进入,同时它们还打起了这些老牌帝国海外殖民地的主意。19xx年,美国占全球工业产值的36%、德国占16%、英国占14%,法国占7%,但是英法的殖民地却比德国和美国多得多。新兴的国家开始去争夺殖民地,他们要的就是非常具体的一块一块的殖民地,它要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以后它就把它圈起来围起来,然后就建造一座贸易壁垒,贸易之墙。这么一来的话,就把英国挡在外面了,英国本来是全世界通行无阻,现在被一座一座的墙挡在外面。就是自由主义的理论被逐步逐步的放弃,国家的干预重新开始了,它(英国)也开始去构建一座贸易的墙,建造关税壁垒,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大体上是到20世纪的30年代,它最终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了这些工业强国的矛盾异常尖锐,各种磨擦和冲突也越来越频繁。最终在19xx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丁一凡:就很快的这种摩擦就慢慢、慢慢升级,就变成了,最后衍生成真正的战争。在一战中,欧洲一共有1000多万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17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向战争 双方提供军事物资的美国其商品出口总值翻了一倍,GDP从249.2亿美元增加到639.7亿美元,增长了156.7%,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二十个国家的债主,掌握着世界黄金储备的40%。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德:当时战前美国欠欧洲国家的30亿美元,到战后欧洲国家欠美国的100亿美元19xx年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福特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厂,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煤、铁、砂子和橡胶从流水线的一头运进去,有2500辆T型车从另一头运出来。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日趋成熟,对橡胶的需求量大幅增长,而橡胶的产地恰恰集中在英国的殖民地,英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上的较量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为了制约美国,19xx年,英国推出了史蒂文森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超武;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禁止向英联邦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出口橡胶,你如果出口的话,关税价格是出口到英联邦成员国的4倍,所以通过这种措施来保证英国对原料市场,对自己殖民地的一种控制。19xx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为保护国内市场,各国竞相开征新关税,并实行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王晓德:你像19xx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国税通过了

紧急关税法,提高了农产品的税率,紧接着19xx年的时候,美国又通过了一个关税法,不仅对农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而且对,尤其是在战时出现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在国力日渐衰退和全球贸易环境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下,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已经与自由贸易的精神渐行渐远。到19xx年9月止,仍有80%以上的进口商品免税。不过在大萧条的打击下,英国的金本位制已形同虚设,自由贸易政策实在是难以为继了,英国被迫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19xx年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持续了一百年的自由贸易在英国正式宣告结束。就弱小的时候需要国家来保护,那么一旦这个经济强大了就需要自由,需要自由贸易,那么相对别的国家又崛起,自己又相对衰弱的时候,又想要求保护,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轨迹可以说。19xx年10 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 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股市的崩溃,意味着人们对于投资的信心没有了,人们的财富转瞬消失,所以,投资和消费都开始下降。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了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到19xx年,全美证券贬值总计840亿美元,比当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开始了。戴超武:这个看似是在美国本土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实际上同欧洲各国,特别是同英国、法国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快也传到了法国,传到了英国,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种波及全球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都在启动着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19xx年初蔓延到英国,使英国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并在19xx年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英镑地位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剧烈冲击。19xx年9月20日,英国正式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并将英镑贬值30%,以改善其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王荣军:实际上这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英国没有能力,或者说英国能力不足以去解决这样一场事件,英国的力量不足以对付这场危机,这实际上是一种象征。当英镑贬值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许多外国央行损失惨重,并被斥责为对外汇储备处置不当,有多家央

行负责人被解除职务。时任荷兰央行行长的杰拉德威瑟林引咎辞职,英镑崩溃给荷兰外汇储备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最终使他自杀谢罪。王晓德:因为英镑贬值,贬值实际上就是要促进出口,促进出口,提高关税,英镑贬值,促进出口,也造成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也是想促进出口,这样就引发了,为什么叫货币战?就是引发了各国之间的这种货币战危机全面爆发后,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钢铁公司平均每年售出600部机车,可是19xx年一整年只卖出了一部。企业的不景气让美国的失业人口剧增,到19xx年初,美国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大约是当时全美人口的15%,19xx年9月《财富》杂志估计,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口在内,全美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福格尔:我们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大萧条,造成了极大的焦虑,很多人的亲戚朋友都失业了,那时很多人还不习惯依靠政府的帮助。戴超武:因为失业,这一次危机失业人数非常庞大,对吧?以至于酒店的高层的建筑里面来住人了,然后就会问他,你是来睡觉,还是来跳楼?19xx年4月,美国国会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关税议案,要求全面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以保护美国的本土产业。戴超武:有34个国家向美国提出正式的抗议,因为它定的总体的关税大概上升到53%,53%还要多,所以这个是美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关税最高的一次但是胡佛总统不顾30多个国家的反对,在当年6月正式签署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该法律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xx年进口情况,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戴超武:签了以后其他的欧洲,包括日本的国家很快跟进,就是关税壁垒,一般的都是上升到50%,就是和你看齐嘛,你是对我的产品加收50%多的关税,那么我也要收你同等的关税这样一来,原先指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幻想在各国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以世界进口总额为例,19xx年时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xx年巨幅下滑到了246亿美元,还不足大危机前的一半。王晓德: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各国之间竞相发生贸易战和关税战,国际贸易几经瘫痪。对于美国这个外向型的国家来说,损失尤为严重罗斯福:你能说出我竞选的口号吗?女 孩: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罗斯福:对,就是这句。在大萧条带来的创伤还未平复的时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笑容和自信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在19xx年3月4日称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在他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有近十万人冒着严寒来聆听他的演讲。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博物馆历史学家 鲍勃?克拉克:他告诉美国人民要抛弃恐惧,齐心协力帮助国家走出大箫条。随后,罗斯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新政,史称“罗斯福新政”,其核心是改革、复兴和救济。当时,面对国际贸易几乎陷入瘫痪的情况,罗斯福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振贸易。王晓德:当时罗斯福在19xx年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他说他将竭尽全力来恢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这个时候,很多美国人也开始呼吁各国拆除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赫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一直主张通过自由、互惠的自由贸易,来增加美国的商品输出;同时通过减免关税和逐渐的消除关税,来消除各国之间战争的根源。19xx年5月初,赫尔率领了一支阵容强大的美国代表团出席伦敦经济会议,他非常希望能在这次会议上与各贸易大国就互惠贸易达成共识,为此,他还随身带着互惠贸易协定的副本。他也希望罗斯福能够动促国会,授权总统在一定期限内有权利与这些贸易大国进行谈判,相互降低关税。但当时罗斯福考虑到来自国内的压力,没有答应,赫尔的计划最终泡汤,赫尔对这件事情非常气愤,差点以辞职抗争。王晓德:因为30年代的时候,国会内的孤立派的实力非常强大,罗斯福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这个啥,对孤立派也礼让三分,实际上,罗斯福是自由贸易的忠实追随者,主张互惠贸易,他只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在赫尔和罗斯福的推动下,19xx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互惠贸易法,授权总统在三年之内与其它国家进行互惠贸易的谈判,经过谈判,美国与许多国家达成了互惠贸易协定。王晓德:这个互惠贸易协定的达成,对美国恢复国际、恢复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对罗斯福采取的摆脱经济危机的战略起了促进的作用。19xx年8月,希特勒在德国继任总统,并将总统和总理的职务合二为一,称为元首,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使美国成功走出了困境,但在德国,应对危机的方法却是纳粹的崛起。王晓德:西方国家解决经济大危机走了两条路,一条就是罗斯福的新政,另一条就是日本和德国采取了

军国主义的这样一种方式,试图通过战争的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危机。希特勒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他采取的经济措施使德国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阴影,也因此获得地下层民众的支持。希特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第三帝国初期也就是19xx年到19xx年就实现了,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国内政权巩固之后,希特勒渴望在欧洲建立纳粹霸权,为达到目的,他在19xx年入侵波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一战类似,美国再次成为了战争的最大受益者。王荣军:就是美国成为这个二战实际上最大的赢家,就是举一个数字吧,就是它的黄金储备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曾经达到过,就是占世界黄金总储备的74%。 这就是二战刚刚结束时的伦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侵袭,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空军密集的轰炸之下,英国的重要城市几乎成为一片瓦砾,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各国也是遍地狼藉。这个时候,已经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美国抗衡,美国也顺理成章地开始考虑制定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期:王晓德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杜鲁门在一次讲演中,趾高气扬地宣称,“我们是经济世界的巨人,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19xx年,来自44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一起商讨战后国际经济运行的问题。戴超武:最主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呢,它最重要的影响是完成了一次霸权的交替。我们讲就这个世界的经济霸权的交替,就是讲,从英镑的霸权转到美元的霸权。会议最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是:确定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同时成立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王荣军:从金融,从贸易,它规定了,就是各国,各个经济体之间,应该以什么样的规则来交往,它规定了这个,规定了这个国际经济体系的这个运转规则。关贸总协定中明确规定,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能再随意提高关税,或者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的协定,如果要强行实施,就有可能遭到其它国家的经济制裁。王晓德:就是国际上有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你要想获得,你要想得,你就必须让人家也要得,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双赢的结果,就是说你要获得别国的市场,你就必须要让渡本国的市场,来换取人家其他国家对你的产品开发市场此时的美国急于释放战争期间积累的巨大产能,所以不遗余力地

向世界各国推销自由贸易主义,希望全球各个市场的大门都能向自己敞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才真正彻底从贸易保护投向自由贸易的怀抱,这时,距离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支持自由贸易,已经过去了整整168年。王晓德:这样就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秩序,没有出现像在30年代出现那种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这样一种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