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文解析典例

课文解析典例

一、赵普

1. 掌握课下所有注解

2. 翻译全文

3. 课后练习一三

4. 中心: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 写法:

细节描写

(1)读书的细节描写:“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其读书之决心(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和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印证了这一点。

(2)荐才的细节描写:“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反映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奏荐人才,表现他沉着镇定,有极大的决心和耐心。同时通过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反衬这一点。 叙事简洁:关于奏荐谁,奏荐具体过程,文章没有详写,而是通过一奏再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显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通过太祖“不用,亦不用,卒用”反衬这一点。

二、黔之驴

1. 掌握课下所有注解

2. 翻译全文

3. 课后练习一二

4. 中心: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

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5. 驴子的品质:蠢笨无能、外强中干

老虎的品质:智勇双全,遇事冷静、细心、慎重、机警,知己知彼,善于斗争,对于陌生的事物,坚持认识。(重点写虎,衬托了驴)

6. 关于内容:开头这样写的作用:一是点题,二是通过写驴的来历,为故事开展交代了地点,创设了条件。故事

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同时也是老虎不断观察、考察到试探的实践过程,从现象(形庞大、声洪大)到本质(“无异能者”、“技止此耳”)的推进过程。其中老虎迫切想要了解驴子的心理是主线。以下分点来讲。

(1) 惧驴:老虎一开始见到驴子,“庞然大物”,(驴子的第一次正面描写)一时惊恐,“以为神”,受迷惑,同时警觉。

“蔽林间窥之”,“蔽”的动作是老虎惧怕驴的表现,“窥”既反映了虎迫切希望了解驴,认识驴的心理,又反映它的小心谨慎,想了解对方的急切心情推动情节继续发展。“驴一鸣”,是驴子的第二次正面描写, “远遁”“以为且噬己”,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表现老虎恐惧到极点,远遁是自然表现,因为驴子体型庞大,来自外地,叫声不熟悉,叫声洪大,老虎毫无准备。

(2) 识驴:这一点是重点,也贯穿了整个文章,从“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就已经开始,到“觉无异能者”是转

捩点,对驴的认识从现象开始转入了本质,因为习惯所以胆大,进而试探,以致行动,“益习其声”“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一步一步,老虎逼出了驴的第三次正面描写“不胜怒,蹄之”,至此,老虎摸清了驴的底细,“技止此耳”,从心理独白的角度写出虎深刻认识了驴的本质——貌似强大,其实虚弱,这是经过多次实践而得出的正确结论。

(3) 吃驴:“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显得干脆利落而又威势凶猛。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是老虎不断试探采取行动,另一方面驴不断暴露自己。属于双线。

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解答“虎如何从不敢到敢?”“虎为摸清驴的底细采取哪些措施?”“你认为虎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等问题。

7. 关于写法:重点通过虎的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细致、准确、生动地描写老虎,写出老虎的智勇。 语言精炼传神,如写驴,用语极少,但却写出来驴的愚笨无能。

8. 关于寓意,文章删节的最后一段: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

取,今若是焉,悲夫!

9.关于《三戒》的写作意图: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三、《爱莲说》

1.掌握课下所有注解

2.全文翻译

3.中心: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宛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现力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4.写法上的特点:

(1)象征手法:以三种花象征三种人,从而表达作者对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自然地借花言志,表达全文主旨。

(2)衬托手法:三层衬托见书上笔记。以菊花正衬莲花,同时也是相应地以陶渊明正衬自己;以牡丹对比反衬莲花,同时也是相应地以“世人”对比反衬自己“独”爱莲花。

(3)句式的变化使用:文章最后一段陈述、疑问、感叹颠倒了原来叙写三种花的顺序,将牡丹最后评述可见用心,具体详见笔记。

1

(4)炼词:如“出”字表现了莲花脱离污浊、显露水面、清新鲜活的神态。“不染”表明莲花虽然生于污泥之中,但不受沾染,守身如玉,洁白无瑕的仪容和品格。“濯”字表现莲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断地洗涤,唯恐蒙受些微不洁的心态。“不妖”使人想见莲花素净雅致、仪态庄重的本色,不同于牡丹的妖艳取悦于人。

(5)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6)修辞:比喻拟人。把菊花比隐士,把牡丹比富贵人,把莲花比君子。

反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反语暗讽世人追逐荣华富贵.

5.结构上的特点:

(1)线索:全文以“爱”字为线索,贯穿始终,将全文连缀成整体,结构严谨,首尾相应,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熔铸于一体。

(2)前后呼应:“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与“陶渊明独爱菊”相应,说明爱菊的人太少,真正的隐士太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予独爱莲”相应,感叹爱莲的人更少,洁身自好的人更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世人甚爱牡丹”呼应,以嘲讽的口气慨叹爱牡丹的人太多,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太多。

三、木兰诗

1. 掌握课下注解,补充或更正(鞍马:泛指马和马具。寒光:清冷的月光。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策:记载??

在策上,名作动。扶将:搀扶、扶持。将:与扶同义,搀扶。裳:此指衣裳。)

2. 全文翻译

3. 课后练习一二三

4. 中心: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刚毅、深明大义和不贪

图利禄、淳朴高洁的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通过木兰这一形象,表达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嘲讽;通过木兰凯旋后卸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反映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这本身也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讽刺;赞颂了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不亚于男子的;本文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 写法:

(1) 详略得当:文章详写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4句)和军旅生活(6句),

原因是作者主要关注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件罕见的事情,而不是表现战争,突出的是木兰女性的特征和身份,表现的是木兰的深明大义、对父母的孝道和对国家的忠诚。故而文章详写出征的情景,刻画她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详写辞官还乡,表明她不慕荣华富贵,希望早日与家人团聚,详写归家的一连串动作,则表现回复女装的喜悦。

(2) 渲染:出征前的准备采用铺排手法,烘托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周密的准备戎装的气氛,表现一种跃跃欲试的

精神;出征路上两个“旦??暮”的句式虽然相同,但其中地名却在变化,显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两个“不闻??但闻”相对照,既描写了宿营地夜晚空寂荒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又表现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的情怀。如此,使木兰的形象更鲜明,更富有个性,更可爱可信可敬。辞官归家的铺陈表现喜庆欢乐的气氛,以及木兰回归女儿身的欣喜若狂,充满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3) 多种修辞: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反衬、顶针、对仗。读来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6. 结构:开头造成悬念,后面不断承接上文,结构严谨,形成一体。

四、再别康桥

1.背景:诗人在19xx年8月,结束留学告别康桥后,写过一首诗——《康桥再会吧》表达离别心情;19xx年19xx年曾两次重返母校后,分别留下了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他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人告诉我们:康桥是一个开启他性灵、波动诗情的地方,是诗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读诗,要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走进诗人内心。那么,对这样一个在诗人心中占有神圣地位的地方,诗人与它告别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明确:离别康桥的惆怅 对康桥的依恋、热爱之情等。

2.正音:青荇xìng 沉淀diàn 漫溯sù 斑斓bāanlán 满载zài 似 shì的

3.关注注释1,了解作者,要求解释“再别”的“再”(再次)。

4.找出体现诗人惆怅情感的诗句。(第一 六 七节中表现惆怅明显。)

5.还有没有表达其它的情感?(还有热爱、依恋。表现在2、3、4、5四节。 )

6.诗人的情感是有起有伏的,而这情感的起伏正是这首诗的线索。

热爱

惆怅 惆怅 7.形象的具体把握和炼字的赏析:

(1)“夕阳中的新娘”“荡漾”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2)“油油的”“招摇”“甘做一条水草” .... “招摇”写出水草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显得安闲、自在。拟人手法。再看“招摇”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谓“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见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之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 2

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水草是如此卑微,但因为它是康河的水草,诗人甘心成为其一员,可见,这样自由、安闲的境界诗人是多么留恋和向往啊!

(3)“彩虹似的梦”

问: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是谁的梦?为什么是彩虹似的?什么时候做的梦呢?传递出什么情感?

答:诗人关于康桥读书时的梦 彩虹似的炫美却又短暂 ,那彩虹似的梦,让人想到五光十色充满青春朝气的梦想、理想

(4)“漫溯”、 “星辉斑斓”、“放歌”

问:“漫溯”仅指空间吗?“星辉斑斓”是实景吗?想像一下,诗人若“放歌”,会放什么歌呢?

答:“漫溯” 不仅指空间上的下游向上游追踪 在这里更是指时间的倒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溯”。诗人在回顾过去在这儿读书时的美好日子。他要“寻梦”,重温少年明媚的理想。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星辉斑斓”应是虚景,因为前面在“漫溯”,在“寻梦”。“放歌”的内容应是歌唱理想、自由、爱等

(5)“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问:“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夏虫真的在为诗人沉默吗? 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那些诗词吗?

答:诗人突然从梦中醒来,由幻想回到现实(同《破阵子》),离别在即,那难舍的心情,怎能描绘呢?唯有沉默、沉默!满腹伤感、失落、依依不舍。

由于他满腹惆怅,不能言语,他觉得康桥懂他,“夏虫”更了解他,同情他,陪他沉默,“此时无声声有声”啊 !诗人的眼中景无不染上了他个人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啊!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会遇见。比如:杜甫《春望》中的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此,此时此刻的静默无言,是诗人与康桥的最美的告别,这是一曲深情地别离歌。

(6)“不带走一片云彩”

问:“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真的什么也没带走吗?他带走了什么呢?有没有留下什么呢?他走的怎样?(动.作)

答:带走了康桥留在他记忆中美好的印迹,带走了他对康桥的眷恋。

他留下了他对康桥的爱。他轻轻地来,悄悄的走,生怕打扰了康桥,他不敢“放歌”,仿佛在悉心呵护着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完美的统一在一起了。

问:本节与开头一节,节奏相同,语句上的变化也不大,表达的情感也没有变化吗?

答: 有变化。经过了中间一部分感情上的回荡,诗人再次造访了他的精神家园,他得到了安慰,所以最后“挥挥”衣袖中,既有告别时的不舍与眷恋,也显示出了他的洒脱。

五、毛泽东词二首

1.掌握课下注解

2.课后练习一二

3.《沁园春雪》

(1)中心: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2)上阕:借助对景物的概写、具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动感十足,色彩明丽,形象地体现大好河山的雄伟、纯洁素雅而艳丽多姿,表达诗人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对祖国的热爱,也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看课上笔记,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的因素:视觉因素,精神因素,时代因素)

(3)下阕:“江山如此多娇”,娇与“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一个“竞”,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后面的评古以一个“惜”字写出古代帝王的不足,意在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4)写法:欲扬先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比喻,借代,对偶

4.毛梅和陆梅的比较(见笔记)

(1)毛梅:乐观豪迈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象征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后一句为主流,体现诗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已是悬崖百丈冰”,将严寒具体化,形象的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衬托突出梅花凌寒开放的难能可贵,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用拟人手法以“山花烂漫”衬托梅花高兴的样子和高尚的品格。

(2)陆梅:愤懑抑郁

上阕写梅花的困难处境。以环境、时光、自然现象烘托。

下阕托梅寄志,以“群芳”反衬梅的孤高,表现作者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孤高和坚贞的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侵袭等凄惨遭遇,,“零落”写梅不堪风雨摧残,纷纷凋落,“碾”写摧残者的无情,着力铺垫蓄势最后一句“只有香如故”,表现凄凉落寞备受摧残但不改高洁情操的志趣。

六、《三个太阳》看笔记

七、《新闻两篇》看笔记

八、说明文要点

1. 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具体指主次,因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作用:使说明更富有条理性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6)引用法:增强说服力,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如在文章开头,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7)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3.说明语言

(1) 说明语言的要求基本是客观、准确,可以表现为精确处理(如列数字,对范围程度表述的准确)和模糊处理(用大约、估计一类词)两种情况。

(2)根据科普性与否的区别,将语言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特征。

(3)答题规范:

结合说明方法:这里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结合具体内容:事物特征),使说明??(参考前面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结合修辞手法: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使说明形象生动

结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富有感情,如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

十、《童年的朋友》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中心:本文运用细腻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以一个孩子的观察角度,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的深厚的爱和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3.外祖母形象:饱尝生活的艰辛,而又对生活充满爱,性格乐观、坚毅,爱“我”对“我”有深刻影响的朋友式形象。

4.写法

(1)外貌描写:

“头发”那段,既表现外祖母对生活的不如意,艰辛,也是对我态度温和的反衬(对比),表现对我深厚的爱。 “笑”那段,写出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表现她的乐观,对我的重要影响,赋予我战胜一切苦难的信心和力量。

“眼睛”那段,写出她年轻的心和坚毅的性格,和对我的深远影响,通过鼻烟壶和衣服的黑,反衬眼睛的明亮和内心的坚毅。

身形和举动那段:写其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

(2)语言描写:“”,语含责备和批评,关爱,更是对我朋友式的轻松、平等、和蔼。关于声音的比喻写出外祖母对我的爱和在我心中的影响。

(3)最后一段抒情议论,通过比喻来表现中心。

十一、《一面》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中心: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录作者19xx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性格,抒发了对鲁迅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3写法:

(1) 以小见大:

(2)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通过外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三次外貌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

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刻画出一个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

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抒发我对

鲁迅的精神崇敬和健康忧虑。

十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中心: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2.百草园:

(1)紧扣乐字,按季节变化顺序描写百草园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使用准确的词语。如:轻捷的叫天子,既写出鸟的轻灵,也写出孩子的羡慕,喜爱,此外,写虫儿的叫声,植物的形色味等也是如此。写冬天的百草园,开头写无味和下雪后拍雪人塑雪罗汉,是反衬和正衬下面的捕鸟的快乐有趣。

3.过渡段:“不知道”三个“也许是”的疑问猜测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和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再别康桥》的惜别,前者主要对百草园生活所意味着的自由无忧、回归自然的喜爱和离别时的不舍,后者主要表达对康桥生活所意味着的青春、理想、梦幻,自由无忧等的眷恋和离别时的惆怅。两者有同,也有异。) 4

4.三味书屋:反封建教育制度而不反老师。

(1)小园子的乐趣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脱离实际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又以此来比照百草园生活的自由快乐。

(2)老师:尊重他的博学方正质朴,表现其严厉而可敬可亲有趣。

十三、《月迹》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中心: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捷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3.具体内容见笔记

4.写法:

(1)线索:三条,第一:盼寻议月;第二:孩子的心理情绪发展顺序“失望——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第三:童心想象力发展: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经在月里了——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月迹既是月亮运行轨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2)童趣

(3)想象

(4)奶奶的形象

十四、《我们家的男子汉》

1.课后练习二

2.中心: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关爱之情。

3.小标题的形式串联文章素材:本文的男子汉兼有男子汉、男孩、男人的特点,所以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各有侧重,总体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顺序。注意每个小标题下内容的概写和详写的侧重,按人物性格特点组织材料。

(1)表现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

(2)表现孩子的个性以外,一个男孩,一个要求独立的男人性格初露端倪

(3)表现他的刚强,一条男子汉形象显现

(4)表现他对生活挑战的勇敢面对,沉着,刚强,成熟,一条男子汉形象更加鲜明

十五《黄鹤楼》

1.中心: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2.写法:

(1)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仙字贯穿始终

(2)句式多变,对用对偶,有判断、陈述,有铺陈、夸张、比喻。如:“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一组对偶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耸构巍峨,高标巃嵸”这一组织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表现对仙境之仰慕。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