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准则》观后感.教师

《廉政准则》观后感

兰西二小张吉生

观看《廉政准则》宣传片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反映着民心党心的道德判断。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如何在本职的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出发,强调抓紧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廉政准则》的正式颁布实施,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其主要意义有:一是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明确的自律标准。二是为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有效的监督途径和措施。三是为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抓手。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党和国家的廉洁形象。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党员干部是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入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主动接受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

三、主动接受监督,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

监督既是约束,更是爱护。不讲监督的信任就是轻信,放弃监督的信任就是放纵。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将自己置于监督之下,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和最真诚的呵护,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在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在行动上主动接受监督,在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廉洁自律能力。党员干部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管好自己,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防腐拒变的典范,以廉洁的作风、廉洁的形象和廉洁的品质来赢得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

通过这次观看《廉政准则》动漫宣传片,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并结合自身的工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得好、用得正,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后感

解放街小学 张恩忠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掩卷思索:这本书给我什么启发呢?三个关键词:读书、实践、思考。

一、读书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就要有专业自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自信?窦老师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语文,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真正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人。拥有实践经验的教育者,倘若不通过读书,获得洞察人性的智慧,观点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爱读书的人,不管怎样,都愿意在忙碌中,找到书这位朋友,并与之对话的。对话中,慢慢地,回到自己,关照自我,关乎内心。这样,你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人家的文字上,而是进一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及现象一起产生共鸣。” 这是书中窦老师谈读书的一段话。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事情,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做到的人着实不多。

二、实践

做一名有专业自信的教师,需要有专业技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践。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因为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就像自己生了小宝宝,能很自然的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宝宝的,没有体验,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会空谈和泛化。所以,只有教师自己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算。如何提升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我认为这需要研究教学。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自己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窦老师的“抓课眼”值得我学习。在《圆明园的毁灭》中紧紧抓住“毁灭”进行如下建构— 窦老师一贯倡导和践行“主题教学”,其鲜明特色是 “超越文本”。当然这样的超越是建立在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的基础上。 “立足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立足文本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超越文本有两层含义: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二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本”外的文章,增加积累。

三、思考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这就需要思考。窦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我想起了去年山东之行亲身感受的杜朗口反思文化。在杜郎口中学教学楼走廊上密密地摆放着一块块白板,老师每天要把自己的收获、成功的做法,需要整改的问题及措施书写在白板上,教师的思考氛围很浓厚。而且每一位老师都写得很真诚,不加保留。窦老师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语文的浓浓气息,从她的书里感我受到了教育的真谛,做一个教师就应该有专业自信,专业技能,专业自我。我会努力着,让自己更充实一些,更精彩一些!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教师的教育素养》读后感

解放街小学 屈自玲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孩子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能力差的孩子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孩子的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个活动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孩子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解放街小学 张爱兰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 围绕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我进行了观察和引导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方法,获得经验。在第几个”的教学中,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各自表现,发现孩子对人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制作活动,我组织了谈话活动“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通过谈话,让学生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个性品质。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 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计算。“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别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作为教师,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指引我继续前进、,是我前所未闻的,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

在学习中领悟教育现谈谈自己对

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以便燃烧,感悟和探索??,更给了我一丝震撼同时“生“几个和一边又在,震撼?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计算的方法,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 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解放街小学 屈自玲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读后很受启发,感触颇多,先来选其中三段话来谈谈我的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想想我的课堂教学,曾听我课的几位老师说我在教学时激情不够,我就反思我在教时很认真很投入呀,但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没激情呢?做老师的我都没激情,那学生怎会有高涨的学习情绪呢?看来我还要学会“煽情”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将用我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努力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进步。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解放街小学 张爱兰

教师肩负的是双重任务,教书、育人。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在学校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一书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对师德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书中说,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的名言,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要把少年儿童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为革命的“新后代”;陶行知先生爱学生,在艰难之中创办育才学校,让穷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爱生”并不容易。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会时常碰到学生犯了个小错误,需要老师去正确引导、耐心的指正。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刻意的,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使学生关闭他们的心门,这对老师来说实在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师德传统有几千年的积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首行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师生关系的融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气氛就会融洽,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我们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劈头盖脸地对他们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后,我会给他们敲一个我的图章,学生很开心,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章,对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章,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同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指明了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使我更有信心迎接各种工作上的困难,我将一如既往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大胆的在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解放街小学 张恩忠

教师最需要什么?作为一个已经为人师表十几年的我,这个问题,也曾盘旋在我脑中好多次。曾经认为,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如何去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也曾认为,教师,最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灵的健康能给工作带来无穷的力量;也认为,教师需要家长的尊重,社会的推崇,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近来,拜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才认识到原来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远远不够深刻。

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

了69条教师“最需要”的精神东西,如“认识你自己”

品位的人”

写得很优美,每条“最需要”前都有经典语句,供人思想。如“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的一些建议,重点细读了自己平时做得还不够的一些建议。整本书读完,深有感触。

饥饿者的食物。

充他们知识大海的结果

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曾经写过这样的话:

见,养性灵。

可以带你走入皑皑白雪的北国,

受宁静而精神富足的生活??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我平时读书比较杂,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文学、美学、历史、自然科学包括一些杂志等等,想到什么就读什么。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触类旁通的征引,虽然看不出什么学术功底,但却深受学生的欢迎。家”的妙处就在于使平静的课堂变得活跃,

书,读“杂书”

师一生都应该上的必修课。

就完美。

成功的机会肯定会多些。小事正可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平凡中显示伟大,普通中展示特殊。

话,帮助学生整理穿戴;看到地上有纸屑时弯腰捡起来;发现讲桌、黑板没擦干净,默默重新擦一遍;

注意的细节太多太多,书中告诉我们:别人不愿意做的,你多做,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你多付出,那么成功的机会肯定会多些。

衣服都很单薄,

又有什么用,她根本没有棉衣。

家,家境十分贫困,父亲根本没钱给她买衣服。想到这里,我放下手机。第二天我从家里带来了棉衣,一书分成四部分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问题:即“教师人生最需要什、“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一共罗列“人生境界”“拥有魅力”“做一个有“发现自己潜能”??看来教师“最需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浏览了自己平时能做到 “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对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性。林语堂“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书籍郁郁葱葱的山林,百花盛开的南方;可以让你远离喧嚣,享必定是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杂并在不经意间点燃学生思维和灵感的火花。多读 上课前,和学生一起说说就不动声色地让其各就其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 上次下大雪时,我发现学生鲁桂娟身上穿了五件衣服,这五件可又一想,打了她的母亲是个聋哑人,还有一个妹妹,靠父亲一人养活着全这些点滴的小事很快就把我和孩子们的心连《教师最需要什么》“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一、读书是教师的必修课书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读书可以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我的课堂引入了多元的活水,在激活课堂中蕴含艺术生命力。读书是教二、细节可以完美教师书中提到“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 这就告诉我们:别人不愿意做的,你多做,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你多付出,那么我们可以在学生写得好的日记本上画一个笑脸;发现卫生工具摆放不齐,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看着孩子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忍不住拿起电话就要找他家长,领导和办公室的老师都拿来了衣服。

在了一起。从这以后,鲁桂娟变得更加懂事。在她的带动下,班里的晨读、晚读、卫生、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班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像这样的事,在座的班主任可能都经历过。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到今年我毕业已经19年了,也整整干了18年的班主任,我跟大家一样也感觉班主任是越来越难当了,因为面对的孩子有的是家长宠爱过度,有的是多重残疾,还有的是家庭关系复杂??可正因为难当,才更具有挑战性,我们才更得努力去做好。如何做好,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把小事做细,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事倍功半。

三、反思让教师成长更快

教师要善于反思。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在我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经常向别人请教。但却又会发现别人的方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不完全适用,最终并没有很大提高,而自我反思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把备课当作是一个反思与实践的好平台。反思学生怎样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把教学做到切实有效。备课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教学前思、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到教学反思,都是一个思考分析创新的过程,让我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含及教学技巧,从而使教学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教研活动探讨交流的过程,又让我在反思中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在反思中我也一步一步成长为掌握较扎实教学技能,教学游刃有余的特教教师。

以上是我读《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时最深的感受。当然这本书的建议有些我还没来得及仔细品,以后我还会继续地去读,去品,唯有“品”,才有思维的顿悟;唯有“品”,才有教育智慧的生成;唯有“品”,才有生命价值的升华;唯有“品”,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的教师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