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提倡说真话

人们提倡说真话,但谁都知道,有些真话是不该能说的。鲁迅说过一个故事:有家刚生了小孩,大家都来恭喜,有的说这孩子将来会发财,有的说赞美这孩子有官相,最口舌笨拙的,也祝福声“长命百岁”。唯独有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被大家一顿痛打。

理查德.耶茨,也是个会说欠扁之真话的人。他的真话是:“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在他的小说里,孤独并不具备任何诗意、哲思特质,而直接是灰暗的生活常态,人物在这种孤独之中形象卑微,举动笨拙,毫无出路可言,对于读者,所能拥有的阅读感受,也是一种惨淡无希望之旅。

作家本人大半生从事艰辛困顿的写作,短暂走红,又陷入长久的被遗忘。妻女离开了他,长久以来独自生活,白天疯狂写作,晚上烂醉如泥。一生如笔下的故事般凄清。

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拥有包括冯内古特在内的一大批作家拥趸。他的写作技巧是超卓的,因此,更需要读者在翻阅中保持勇气。关于普通人生活里的种种失意,失落,惨被孤立,遭受羞辱……一开始,你会随着他简洁、细腻入微因而极其富有现场感的叙述,对此心领神会,似曾相识,然后下意识地想要转开视线,合上书脊,预感到会发生什么,就是自己也经历过并极力想遮掩遗忘掉的那一切。他的人物形象太鲜明太亲切,就像读者自己,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他们出丑,站在那儿像个傻瓜,强装镇静,其实羞愧难当,不知所措,无能掩饰的渺小可怜。

产生共鸣,当然是人们热爱一部作品的原因,但仅此不能满足,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人生的修订,希望为平淡的生活收获指导和救赎意义,得到心的慰藉。

然而在理查德.耶茨这里,读者的指望成为泡影。他只会让你重温焦虑,重回那昏暗拥挤的生活巢穴。比如这本《十一种孤独》。

十一种孤独的人生。被同学们排斥在外的转学生,为了获得认同编造荒唐的谎言,而唯一试图对这孩子给予关怀的女老师,小心翼翼费尽心思,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一腔怨气,只好用污言秽语和色情画来回报她。这第一个故事就令人深感世事无奈,童年时期已让人无路可逃。

下面每个故事里,都有一颗企望获得社会认同,摆脱孤独的心灵在苦苦挣扎,具备传统硬汉风范却又被同僚排挤被学员抵触的军官;刚刚走进婚姻就面临隔膜各自强行忍耐的年轻夫妻;在妻子与同事那里都找不到一点尊重,到酒吧又被女孩冷落的前二战机枪手……

人是社会的人,只要生活在社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愿望,也能把人在某个时刻抛入这难堪境地。这是社会的冷酷,但也未必不出自人物本身的残缺:智力与情商的平庸,外貌或出身背景甚至仅仅是偶尔染上的肺结核病……这里的悲剧,有古希腊式的绝望感,但缺少古希腊的崇高精神,只是庸常的绝望。 优秀作家必须是残忍的,可残忍得如此不留余地,如此“自然主义”是否过分?

在大萧条时代,母亲带着小理查德.耶茨在曼哈顿艰难度日,每当面临饥饿难耐或被人轰走的时刻,母亲就会对对着孩子们高声朗读《远大前程》中的句子。酗酒落魄的母亲,对生活有自欺欺人的理想,像使用过度的安慰剂,令人厌恶而难堪

童年时代的往事,是不是让作家对于所有关于人生的粉饰,包括“希望”,都产生了反感?不能确定。但这个细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关于创作风格的偏执。他说,他对成功不感兴趣,他喜欢写“失败”。 于“失败”之中,更可以看出存在于灵魂深处的激情,哪怕它隐藏得如此之深。犹记得在成名作《革命之路》中,理查德.耶茨揭穿了“美国梦”的虚妄,中产阶级甜蜜生活背后的空洞,人们深感焦虑,却又找不到出路,“革命之路”,只是一条道路的名字而已,毫无指导意义。

“你要搞到房子,就得找一份工作,如果你要搞到很好的房子,一个甜美的家,那你就得找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这就是98.9%以上的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单一的价值观就是问题所在,新一代的人,已经背离了梦想与开拓的传统,在同一化的安稳生活追求中泯灭了个性,他们的孤独,他们的焦虑,自然也找不到解决方案。只能在乏味的人生中,受挫而又茫然地走下去。

《十一种孤独》中,这种关于真相的记录,更加尖锐,毫不体谅与同情,更难看到我们想要的“希望”。 但如果你能从疲惫不知所已的步伐中停下来,环顾四周,也未必没有一些特别的:《乔迪撞大运》中,瑞斯军士隐在夜色深处沉默如石的身影,《旧的不去》中,与世隔绝的肺病隔离病区中的前大兵们,在圣诞

夜装扮滑稽,大笑喊着祝福的话语,跳过一间间被死亡笼罩着的病房……

令人于悲凉中突起肃然之情的细节,几乎都来源于经历过真实战场的军人。或者,作者想说的是:生活如同一场看不到终结之日的战争,生存下来,是是需要用孤决的勇气去作战的。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激烈渴望,年复一年在贫穷与孤独中写作着的理查德.耶茨,也有着这种硬汉子的骄傲。

所以,不必下意识逃避他的冷酷书写。写下这么多庸常看似无药可救的孤独,塑造这么多愚钝可笑的角色,并非出于恶意或绝望。他揭露真相,也许只是在寻找转机,书写孤独,正是他征服孤独的不二法门。

 

第二篇:说真话

说真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说真话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面直陈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因为说真话,可能会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报复;有时我们坦言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因为说真话,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宽容。有时说真话会带来伤害,有时说真话能获到尊重。那么,我们究竟要不要说真话呢?

? 在生活中,应该提倡说真话。著名作家巴金写的《随想录》中有一篇是经典作《再论说真话》。这本篇文章全都讲了巴金爷爷对讲真话的深刻检讨。 巴金爷爷在文章中向中国人发出告诫:“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他还说,“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说真话是真实生活的基础。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布鲁诺在当时宗教禁锢人类思想的年代,到处宣传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思想,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作斗争,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科学研究上,必须说真话,不说真话,就没有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如此绚丽多彩的物质生活。

? 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牧童几次骗村民“狼来了”,最后狼的确来了的时候,却也没有人相信他,他最后被狼吃掉了,而他也成为千古愚昧的代表。这则童话告诉我们说假话可耻,甚至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在《皇帝的新装》中,两个自称是裁缝的骗子为获得大量财富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对于从未存在的新装,大臣们担心的是保不住自己的官位,皇帝担心的是自己再也做不了皇帝,全城的人担心自己不是称职的市民,而都说谎话,纷纷赞扬皇帝的新装。唯独那个单纯的小孩子不怕被别人误会,说出了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实情。几百年来,说谎的大人一直是读者嘲笑的对象,而小孩一直是读者赞美的目标。可见,说谎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诚然,有时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患有绝症的患者绝处逢生,能给予别人一丝丝的希望。善意的谎言让人重拾自信,有时还能救活一个即将精神崩溃的人。有时,真实的言语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说真话,我们更要学会说真话,除了需要勇气、需要技巧,更需要具备必须的条件,这样,说真话,就会在社会中,朋友间,家庭内,起到团结安定,尊重开心,共同进步的作用,既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

说真话是一种美德,一种正气,在我们的社会中应该大力提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