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悲伤欢乐,世态炎凉

——《城南旧事》读后感

哀愁,沉思。在这些看似深奥的词语竟然在一个未满十岁的小女孩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女孩的目光中,在离情别绪的情节中,讲着许多的故事。

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城南的一切都让林海音感到新奇、为之着迷。在这里,他认识了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遍体鳞伤的好伙伴妞儿、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妈,小英子的好奇,为她带来了难忘而又悲伤的童年,她的快乐并不是快乐,她的悲伤也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淡淡的,温柔香甜,不急不快的味道。

城南旧事是一篇自传体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反映了一个孩子眼里的20世纪老北京生活,书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儿童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天、好坏,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天空上升上来的。这些种种反应了儿时的童真,天真无邪,但儿时有儿时的想法,儿时也有欢乐,也有悲伤,也有喜怒哀乐···

秀贞,是英子的第一个朋友。英子非常喜欢她。英子后来知道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小桂子(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搬到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因为找皮球,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为了让弟弟上学,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嘴唇厚,善良,分不清他是好人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铜佛,警察来抓走了这个人,这件事使英子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溺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十分痛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丢下自己的孩子。后来,英子的爸爸得肺病逝世。英子随家人乘车,带着种种疑惑和不舍告别了童年。

《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说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惠安馆的“疯”女人,藏在草丛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人。她致力于刻画中国人的勤劳、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他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人物的悲剧。

城南旧事说是小说,是自传,但更像是一片不一样的议论文,议论这大千社会,议论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点评:这篇文章是一篇读后感,内容新颖,以主人公英子的童年、经历事情作为素材、整齐的框架,完整的内容,使文章丰富多彩,设身处地、跳出文外、语言精炼,富有同情心。文章抓住了林海音童年的“凄婉”、“含蓄”、“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等进行叙述,文章完整。

 

第二篇:城南旧事之我们看海去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在短短的寒假里阅读了几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城南旧事》。

单看这题目--城南旧事,一个“旧”字,就让我联想到:四合院里琉璃的瓦片;围墙边摆放的破酒坛;运河边低垂的杨柳;梧桐树下干黄的枯叶以及惠安馆那破旧的老门牌……

作者林海音在书中讲述了她儿时去草地里捡球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神秘人物”,天真的作者和他结成了好朋友。后来作者无意得知,他竟是一个令人们憎恨的小偷。

生活在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说上学堂了。衣食无忧、上学只是一些富人的特权罢了,而穷人们却只有挨饿、受冻的的份。那小偷在这种生活条件下,只好选择了去偷、去抢。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喜欢学习的弟弟和一个瞎眼的妈妈,他本善良,只是生活的遭遇让他选择一条无奈的道路。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一定会好好上学,而他和英子的约定——我们看海去,这个愿望也就更能轻松地实现。

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以一种乐观开朗积极的态度去看待。

只要有快乐和友谊,还有自己的坚韧意志,就能克服重重难关,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