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观后感:生命之舞

“千手观音”观后感:生命之舞

“千手观音”观后感:生命之舞

千手观音的表演,我从未亲眼看过,也不曾知道它的壮美,它的惊艳,而在这里,我读出了那不一样的人表演出的不一样的千手观音。

那是一个舞台,也是一个心灵的驿站。灯光的初亮,全场静穆,当她们身上聚满闪光灯时,金色的服饰华丽而使他们不失朴实,他们笑着,纵然她们不会听见观众在台下赞叹,也说不出她们台下辛苦的付出。她们默默地伫立在台上,用她们的动作、神态诠释着漫漫红尘中她们走过的坎坷。

看她们整齐排列成队伍,细长的手指有力的伸展着,像是滑动的音符,一上一下,一起一落,服饰放射着夺目的光,映在观众的眼中,也映在她们的脸上,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她们纯洁的心底。或许聋哑对于她们这一刻来说是幸运的,她们拥有了与世隔绝的安静和一份持久无语的耐心。她们可以在无声的世界中亭亭玉立、思考人生,使她们动人的舞姿多了一份宁静,一份专注,一份成熟??

依然是那样美,美的让人目不暇接,美的让人沉醉其中,美的让人流连忘返。与她们双目对视,心灵是一种震撼;为她们鼓掌,心灵是一种感动;由她们思考,心灵是一刻深沉。

她们就那样静静舞动着,翩翩诉说,隐隐微笑??

惊鸿一霎,在文字中,我观赏着,看她们“以手为言,以眼为语”,看她们注入的每一滴汗水,用心去舞,舞着生命的奇迹??

 

第二篇:关于千手观音

关于《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协助,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关于千手观音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代兴林国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小女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中侍奉父母,唯妙善从小虔诚礼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一怒之下,妙庄王命人拆了庙宇,赶走了僧尼。哪知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久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手眼合药才能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不久妙庄王的病体就康复了。此事不仅使妙庄王深受教育,同时也感动了释加牟尼。他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便赏赐了千手千眼给妙善公主。从此,妙善公主就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舞剧《千手观音》创造了崭新的舞剧形式,以十二幅绘画和十二首颂歌的结构方式,展现三公主为寻莲救父而历经千难万险由凡入圣,成为千手观音的成长历程,表达一种富含哲思臻于至善的崇高主题:“千手观音非凡,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千手观音平凡,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只要心中有光,只要心中有爱,就要伸出双手,播撒温暖!”舞剧在美学品格上,追求“静”、“净”、“境”的至美境界。其中,“静”在十二首颂歌中流淌;“净”在十二幅绘画中展开;“境”在“寻莲”之旅中感悟。

在舞蹈千手观音开始的时候,音乐逐渐响起,宛如钟声的伴奏打着节奏,舞蹈演员在在已经设计好的位置上,后边打着放射线,一闪一闪。从形式美的角度上看,放射线有着一种神秘、光辉和高大的感觉,给人一种崇高感。演员站在舞台中间,神情庄重,仪态大方,身着黄衣造型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这种黄色给人以光明之感。这一体现与佛教千手观音带给人们救苦救难的圣母形象相契合。而后身后的演员将手随着音乐波动逐一打开,千手观音的形象在观众面前展现无遗。此后舞台灯光颜色开始变换,从蓝色变为紫色。再由紫变为黄,之后再黄变成蓝,往复变化。之后在三分钟的时候音乐节奏变得欢快有了些许的异域风情,节奏亦不再单一,变得多样。演员们都都从舞台中后方走到台前。在最后,音乐回归前篇,变得庄重神圣,所有演员亦回归原位,重新组成千手观音。回归到“静”、“净”、“境”的之美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