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冷雨凄风打画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梦江南

纳兰容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赤棘子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忆王孙

西风一夜翦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玉连环影(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

纳兰容若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欲写两眉愁,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如梦令

纳兰容若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纳兰容若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纳兰容若

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纳兰容若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愁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点绛唇 (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又 (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浣溪沙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又 (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销尽夕阳前。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奈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下校书人。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又 (北古口)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

又 (寄严荪友)

藕荡桥边理约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筵。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纳兰容若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行来废寺失题名。

驻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劳劳尘世几时醒?

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传统,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高观纳兰性德之悼亡词,至真至诚,至情至浓,字字句句,发乎内心,少泥淖拖沓之语。在于他的悼亡词是一种对话,是生者与逝者的心灵沟通。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在悲怆中透着徐徐清丽之风,载情为本,张显灵性,悲凄中荡漾着渴望心灵沟通的灵动之美,脱去了干涩的悲伤,换之以灵犀暗度,不仅感染读者的感情,也撼动着读者的灵魂。既是悼念亡妻的血泪哀歌,也是对自身命运不得志的体现,具有极深的社会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二篇:纳兰容若研究综述

纳兰容若研究综述

摘要:

纳兰容若(1655-1685),满洲人,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有“满清第一词人”、“国初第一词手”之称,王国维更是赞其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饮水词》,再有后人在他原有诗词基础上进行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纳兰容若秉性多情,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其词哀感顽艳、真切自然、清新隽永、触动人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词风具有极大的兼容性、自成一派,对纳兰容若及纳兰词的研究成为了当今诗词研究的一大热潮。本文从纳兰容若的思想、词作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出发,对纳兰词进行了研究与简析。

关键词:

人物思想 词作内容 艺术风格

一、关于纳兰容若的思想

纳兰容若生长在裘马轻肥、钟鼎鸣食之家,父亲明珠位居宰辅,显要当朝,纳兰自己则身为皇帝的一等侍卫,“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与其尊荣享乐,无所不备的贵族生活相对照,其词给人的感觉却是另一番情景:情调凄凉哀婉,气氛悲郁怆恻,字里行间充满怨恨幽愤、徒唤奈何之情态。对于纳兰容若的这种思想矛盾的成因,历来著家说法不一:杨芳灿《纳兰词序》认为:“先生貂珥朱轮,生长华朊,其词则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盖其三生慧业,不

耐浮尘,寄思无端,抑郁不释,韵淡疑仙,思幽近鬼。年之不永,即兆于斯。”;吴绮《纳兰词原序》认为纳兰容若“资本神仙,虽无妨于富贵,而身游廊庙,恒自托于江湖”,“才由骨俊,疑前身或是青莲,思自胎深,想竞体俱成红豆也”;金梁外史识《饮水词》则说:“或言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以上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近现代研究者对其原因的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家世家史使然。纳兰的高祖及其部落曾惨遭努而哈赤的屠杀,这种烙印深深铭刻在纳兰的思想里,成为一种不敢明言的隐痛。其父则权倾当朝,炽手可热,又纳贿擅权,结党营私,纳兰为全家的安全担心而忧郁。

2、爱情经历使然。纳兰婚前曾恋一女子而终不能结百年之好,成一段情思难解的伤心恋爱史;与纳兰恩爱非常的妻室卢氏的早逝,给词人留下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3、时代折光。封建王朝的衰败没落在敏感的词人心里投下阴影,规定了他不可能唱出盛世之音。

4、政治生活使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冲垮了他的美好理想,侍卫生活的枷锁,限制了他追求个性自由的发展。

5、也有人设想纳兰原是南方汉族的幼儿,别有根芽的身世成为埋在其内心深处的痛苦。

在对侍纳兰对作官和隐居的态度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一种认为纳兰一心向往山林生活,做官违反他的本性;一种认为纳兰在官场所感到的郁抑不舒,不是因为做官本身,而是官场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与

他本人的意愿背道而驰,他既无法实现其理想抱负,又无力扭转现状,而致郁郁不欢;或认为纳兰在种种挫折下,思想由崇尚以忠孝为本的儒教到向往空门。

关于纳兰容若与汉民族及汉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研究者的看法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认为纳兰容若在历史上是一位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满汉文化交融的杰出代表,他心胸广阔,毫无民族偏见,结交了许多汉族士子并在政治上、生活上尽其所能给予帮助,尤其是营救吴汉槎一事,对康熙帝改变清初对汉族知识分子镇压政策有积极的影响。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日下词人集团”,有的研究者认为“日下词人集团”的形成和存在是清词所以能“中兴”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清词中兴”最有力的证据。

2、有的研究者认为纳兰容若对《通志堂经解》的辑刻及其中由他所作的《陈氏札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两部书,说明他对汉族文化有极大的兴趣。

二、关于纳兰容若的词作内容

1.纳兰容若的交友及其友情词

纳兰容若一生拥有许多朋友,他对友情十分诚挚与执着,他的朋友不论门第,不论出身,只要是有才气的有志之士,与纳兰志同道合之人,都被其视为知己,学者张仁政也曾在《清纳兰容若先生性德年谱·自序》中说:“(纳兰性德)生平挚友如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辈,初皆不过布衣,而先生固已早登科第,虚已纳交,竭至诚,

倾肺腑。”

在纳兰容若的词作中,也有一批写赠于友人以表达对友人真挚的情谊、怀念友人以表达友谊之情、与友人合作所成以寄托友情和理想的词作,甚或在这些表达友谊之情的作品中兼以抒怀的词作问世,一般将这些词作定义为“友情词”。例如《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首词开篇便一反纳兰词清婉哀丽的风格,一句“德也狂生耳”便似一声惊雷——堂堂宰辅之子竟自称“狂生”!后三句词更是坦率地表达了纳兰对自己显赫身世的不屑之情。纳兰此举是为了表明自己不同于那些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他交友并不看重门第和功名,希望与顾贞观能彼此敞开心扉,结成莫逆之交。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纳兰容若对诚挚友情的渴望。下阕,作者表达了对顾贞观坎坷遭遇的同情与慰勉,情感激动而又豪迈,但也隐隐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最后,作者将笔锋收回,再次表达了作者对顾贞观的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情,并希望与顾贞观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灼热如火的誓言体现了纳兰容若对友谊的真诚。

2.纳兰容若的爱情经历及其爱情词、悼亡词

纳兰容若一生的爱情经历是一部凄苦的悲剧。纳兰容若成婚与康熙十三年(1674年),妻子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纳兰的同年生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这样称道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不幸的是,婚后仅三年,卢氏便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容若造成极大痛苦。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与她们感情平和。传言纳兰在而立十年在顾贞观帮助下与江南才女沈宛有过一段爱情,但因家庭悲剧而告终。

在纳兰容若的词作中,爱情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爱情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很多人在谈及纳兰容若时,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爱情词。例如《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

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十分天与可怜春。

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美若神仙的女子画像,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由衷的赞美和怜爱。如此开怀之作,再结合词的创作时间,不难得知,这是纳兰容若为爱妻卢氏所作。

在卢氏去世后,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写了数十首悼念卢氏的词作,这类词作成为纳兰词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作“悼亡词”。例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

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又如《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3.纳兰容若的仕途及其边塞词

康熙十六年(1677年),纳兰容若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等侍卫。康熙帝一生之中,曾经多次北上与南巡,身为御前侍卫的纳兰容若自然跟着皇帝一路随行,在东奔西走的日子里,他看到了塞北风光,经历了塞外生活,他的作品中因而多出来不少描写塞外寒荒之地的边塞词。

纳兰容若的边塞词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准,历来都被大力赞扬和推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他的边塞词:“‘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纳兰容若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途中作《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的上阕用“山一程,水一程”的复叠表现出在塞外的奔波,一句“夜深千帐灯”雄浑壮观,但却以特殊的方式暗示了行军队伍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词的下阕描写的风雪交加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聒碎乡心梦不成”,其痛苦难寐之情,令读者深深动容。

三、关于纳兰容若的词作风格

对于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和师承,历来诸家评说不一,见仁见智,千人各面,较有影响并得到公认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清新自然的风格。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中国文学史》(第四册)说纳兰词:“直抒胸臆,自然流畅,风格颇近李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二册)说纳兰词:“长于小令,清淡朴素,不尚雕饰。”,《辞源》说纳兰词:“自然有风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纳兰词:“清新秀隽。”,王国玺认为:“自然流丽,深挚清婉是纳兰词在风格上的主要特征。”

2、哀感顽艳的风格。陈其年云:“《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顾梁汾云:“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视其凝思惨淡,终合天巧,真若有自得之趣者。”,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纳

兰容若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其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杰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矣。”

3、格高韵远,缠绵婉约的风格。顾贞观所刻《通志堂词》:“容若天资超逸,土旱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谭献《箧中词》:“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南唐坠绪绝而复读。”

4、既有婉约又有豪放的风格。有研究者认为纳兰容若固然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后主之风,儿女的柔情和哀感顽艳之作也确实占据他诗词的近半,可是,他还有攻读经史,做顶天立地伟业的大丈夫之志。他的另一部分诗词也不乏豪放激昂之作,反映出他的思想抱负和壮志豪情。徐轨指出,纳兰:“词旨山钦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轩。”,严绳孙,秦松龄《祭纳兰容若文》评价其词:“兄善倚声,世称绝唱,周柳香柔,辛苏激亢。”,董讷《进士纳兰君诔词》:“字追米蔡,词抗苏黄,诗则拾遗王孟之间,罔不各臻其妙。”

对纳兰词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研究者多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

1、个人经验的积淀。纳兰容若家史、家世、政治生活、爱情经历及所受教育等铸就其特有的个性气质,是形成纳兰词风的重要原因。

2、历史的积淀。对丰富多彩、风格多样的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使纳兰不期然而然地找到最适合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形式,形成其多样化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2] 王臣《谁念西风独自凉》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年9月

[3] 敏君《许是人间多情恼》石油工业出版社,20xx年6月

[4] 孟斜阳《忆来何事最销魂》新华出版社

[5] 申圣云《人生若只如初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xx年5月

[6] 随园散人《当纳兰容若遇见仓央嘉措(纳兰容若篇)》新星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