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拔去心中的钉子》有感

读《拔去心中的钉子》有感

五1 刘佳怡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读过很多文章和书,我就阅读了《拔去心中的钉子》这篇文章。

有一家人,儿子脾气暴躁,经常发脾气。有一天,父亲给儿子一包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用铁锤在自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如果哪天没发一次脾气,就可以从栅栏上拔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每天往栅栏上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到后来,他从钉钉子变成了拔钉子。一段时间后,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的钉子全都拔掉了,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父亲继续语重心长的教育他:对人发脾气就好向往栅栏上钉钉子,即使钉子最终被拔掉了,但钉孔还在。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后,你的言语就像钉孔一样,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永远都在。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了深深的思考。我懂得了:人要学会控制自己易怒易爆的脾气,尽可能的不去伤害别人,不在别人的心灵上留下伤口,疤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有一颗友爱之心,宽恕之心。想想自己,也没少挨过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我也想过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今天读的这篇短文,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也要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

 

第二篇:读孝在心中有感

读《孝在我心中》有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在习惯了享用了父母的种种关爱时,有用什么去回报父母呢?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让我感到同情和气愤: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当父母上班回来,一身疲惫,我们可以给他捶捶背,揉揉肩;当父母口渴时,我们给他倒上一杯热茶;当父母刚回到家时,我们给他一个拥抱??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可这里面蕴含着我们对父母深深的爱。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