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感想二

中国古园林研究实习成果

苏州博物馆感想

姓 名: 丁宏翔 班 级:一二建筑 学 号:指导老师:吉志伟、陶峰 成 绩:

2015/8/25

苏州博物馆感想

在苏州的时间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

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

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

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

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

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

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

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苏州园林感想二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

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

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

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

间效果。同时,由于形体

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

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

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

间的戏剧性。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透射出的依然是室外的绿色景观,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不难发现,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塑造空间的语言,然而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来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中庭的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

连接东西两大展厅的是有着条状木质百叶屋顶的走廊。东面走廊的尽头是提供休息的场所,其中一棵百年紫藤是贝老先生精心挑选的,其蜿蜒曲折的枝蔓与顶部四方大气的花架形成强烈的对比,阳光透过树叶在纯净的墙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苏州园林感想二

顿时给空间增添了活力与激情。

传统与现代两种审美在此相互碰撞,展现出贝先生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见解。

由走廊的尽头转折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庭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贝

老先生一改中国园林

曲径通幽的造园传统,

大胆地利用直线与折

线创造出简洁朴素的

庭院。北侧,几片巨

大的石块、细腻的沙

滩与清澈的池水共同

构成了具有现代意味的园林小品。以墙为纸,以景为墨,像极了著名的“米氏山水”,别有一番趣味。令人感动的是,园中的竹和树都是设计师亲自挑选,每一棵都姿态优美,线条柔和,与建筑形成刚柔相济的美。

在两大展厅的中间,有一处完全以传统设计手法营造的展厅,名为《宋画斋》。整个《宋画斋》被安排在一个半露天的庭院中显得格外抢眼,在与简洁现代的展厅的对比之中彰显出传统空间的独特神韵。因为宋代木结构的古建筑现已存之不多,所以,整个小建筑就可以说是一件巨型展品,以其精到的制做工艺与地道的传统结构向人们展示古典的空间特质。

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

苏州园林感想二

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

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的重要意义。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让参差错落的墙面呈现出有趣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紫藤园,可以说

光线是空间气氛的魔术

师。来过此地的人无不

被投射在白墙上的斑驳

苏州园林感想二

阴影所折服——方形的

花架与蜿蜒曲折的紫藤枝叶犹如一枝无形的画笔,在墙上、地面上尽情挥洒。在不同的时,光线会令物体产生不同的阴影,似乎时间也是空间设计的重要考量依据,空间的灵性就这样产生了。当黄昏的阳光再一次照射进庭院的时候,所有物体都被一层金黄色的光晕所笼罩,这正是自然赋予空间的生命力所在。在博物馆的其他空间的顶部,基本都是由精细的金属百叶和玻璃顶棚所构建。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光影,给白色墙体带来了如音乐旋律般丰富的节奏。同时,还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调节百叶,始终让展厅内部保持最好的光照条件。

在展厅与展厅之间,有许多别有乐趣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都是露天的,既保证了展厅走廊的光照要求而且也作为一种借景装饰让空间更有传统味道。同时,每一处小景都有各自的特点,光影给了它们生命。阳光透过密致的竹林星星点点洒落到地面,这是一种情,静谧安详;照射假山石而投影在墙面上的影子也是一种情,诗情画意。 从楼梯的细部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于传统的理解。同样,细节设计

让简单的材料焕发

出浓浓的人情味。

任何空间,色彩

总是首先进入人们

的视线,而同时,色

彩比形式更能表现

空间的情趣。

苏州园林感想二

在中国

的传统空间美学中,讲求以景叙事,情景交融,色彩在其中当然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与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不同,苏州博物馆采用了一种特别低调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美。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博物馆外墙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雨后,灰色的线条则变成深邃的黑色,如同中国画中浓重的笔墨,描绘着朦胧的江南烟雨。

室内小景的设计概念来源于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远处的风景不经意之间成为了墙上一幅流动的装饰画。

主庭院,依然是灰白两色的主基调,唯有水面是清透的碧绿。在蓝天的衬托下,整个空间犹如一幅宋代文人画,清新淡雅,恬静唯美。北部是贝老特别得意的园林造景。不远万里运来的巨石被一片片“种”

入水中,米黄色与浅

褐色互为衬托,在白

色的背景中非常有精

神,大气且不失精致。

在统一的色调中寻找

细微的色彩变化,营

造出了宋代著名画家

米芾的水墨画的独特意境。

灰白两色的墙面作为环境色彩的高调部分,

苏州园林感想二

着重突出了空间中处于中

间调的其他景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色水面、水中的鱼儿以及在建筑中活动的人们。就像贝先生所说,不要过分在意建筑,其中活动的人们和景色才是真正让空间呈现经久不衰生命力的主角。

把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色彩归纳为简单的几种色彩,是贝老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如同创作一件绘画作品,设计师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于空间心理的把握融会贯通,最终抽象出最合适的色彩。这是一种继承传统的方式,它把握住了原始的韵味和精神内核。

总而言之,苏州博物馆将苏州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了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它包含了一位华裔建筑师对自己家乡的理解与感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杰出的艺术作品。

 

第二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学案设计

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初中 周仲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精美语言;同时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

4.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与习惯的习得与养成,如圈画、点评、比较阅读等方法;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2、3。

【导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让各小组自行选择完成下列任务(可一组多选):

1.“走近叶圣陶”: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 、 ,长篇小说有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可以是自己搜集的不同资料,补充在下面)

2.“苏州园林面面观”:搜集、整理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均可,尤其欢迎游览过苏州园林的学生将自己或家人亲自拍摄的风景照、纪念照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展示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3.“美文美读”:可以为朗读课文寻找合适的配乐(也可不用),并作好课上朗读展示准备。

二、课内探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交流展示课前延伸内容:

1.走近作者增加积累

请“走近叶圣陶”小组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就此机会增进对作者的了解。教师及时点评、强调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教师通过下面的链接出示作者简介。(/view/34089.htm)

2.观赏风景表达感受

请“苏州园林面面观”小组展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资料,然后请大家说说“观后感”。若有学生游览过苏州园林,可请其结合亲身感受来谈。

教师通过下面的链接展示苏州园林美。(/v_show/id_XNTc2MzIzODA=.html) 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一段、用其中哪一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特色?看 1

谁的“火眼金睛”特别厉害,发现得又快又准。找出后在课本上划出。

2.教师及时点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如果提炼这一句的中心词,你们认为是什么?( )如果用一个字表达呢?( )这种美用作者的话说是一种什么美?( )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苏州园林这种“如在画图中”的美是怎样创造表现出来的呢?看看作者在总说之后是怎样分项说明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从第3到第9段中每一段的中心句;若无中心句的用简要文字概括之。个人完成后请以小组为单位,将下列各段中心句或中心意思讨论交流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各组完成后派代表展示,并作简要说明。

(教师要及时评价、相机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以及段落或语句之间或并列、或主次、或因果等逻辑关系,并进行适当的方法技能指导,同时强化语言与思维训练。)

2.修饰标题述说理由

题,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苏州园林,并结合课文陈述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即时点评,目的是考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课文词句能学以致用、表述出色者应及时予以表扬。

如采用课文中选用的修饰语:“如在画图中”、“充满画意”、“别具匠心”、“自出心裁”、富有“自然之趣”、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入画”、“使游览者感到无限欢悦”、“着眼在画意”等等。

3.争做导游巧作解说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先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发言:假如你是一名苏州园林导游,我们在座的乃是慕名而来游览苏州园林的游客,大家请你把最能表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一个方面作个介绍,你想对游客说些什么呢?请选取课文的某一段或段中某部分内容,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请大家都来过把“导游瘾”吧!(简要的写在下面)

鼓励学生大胆创设、表达,尤其肯定其中有创意的回答。教师特需“慧眼”与“聪耳”去感受、发现“导游”中既立足文本、又富有个性风采的精彩解说。

4.美文美读 对话赏析

①.还未到苏州实地游览,苏州园林就让我们感到如此美不胜收,除了感谢刚才各位“导游”妙语解说之外,当然更要感谢叶圣陶这位大家为我们写就的这篇美文。下面请“美文美读”小组为我们进行朗诵,请同学们用心听读课文,认真品味语言的妙处所在,并随手圈画出感觉特别精妙之处。

②.读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处来,并说说欣赏的理由,师生对话、赏析。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语体风格等方面来赏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而又生动等特点。

这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个性化特点,重点处或疑难、障碍处,教师须巧作点拨。最后可小结: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典范说明之作,将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与准确、严密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

(五)主题阅读,提升能力。

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2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不无道理。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

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是很细腻的,她宛如一个蒙着许多层面纱的清秀女子。当你层层深入,并慢慢地撩起她那薄如蝉翼的面纱时,秀丽清纯的美便自然地呈现在你面前。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真的好美。

苏州园林只是结腻吗?当然不,你就看那网师园中的形状千奇百怪的假山,虽是那般的小巧精致,可它毕竟是山啊!那层峦叠峰、峰回路转的情趣,难道不让人有一种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吗?山顶那小小的一块平地,给人一种细致而又不乏狙犷的感觉,极目远眺,又何尝不让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呢?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画,一幅景致隽永的山水画。

苏州园林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苏州园林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的,她总能让人从中感悟那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底蕴。

那靠水的水榭,临池的亭子,妩媚又不乏端庄。俯身,便可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活泼的鲤鱼……那“ ”的灵动,早已悄然跃入我的心头。

那宁静的池沼,活脱脱一个文静的女子,依傍于青山翠柳,是那样的优雅。一涓细流注入池中,水面漾起小小的晕圈,灵气活现。

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10、结合上下文,用《苏州园林》中的一个短语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

11、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是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语段中选出与“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相照应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末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与课文《苏州园林》相比,两文有什么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困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