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

对它的第一印象不仅是一部战争片,还是一部爱情片,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竟然还是部喜剧片。我一直认为,战争总是和枪林弹雨、血腥联系在一起的,会让人感到悲伤和绝望,但是《美丽人生》却是一部会给人带去欢乐和希望的影片,这深深的吸引了我。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觉得它诙谐幽默,又带有一丝讽刺,而且我觉得男主角外表很笨拙,行为也很怪异。从一开始男主角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男主角在追求女主角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和骑着涂了绿漆的白马带走女主角的情节更是让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电影的中半部,主要演了婚后,好事接踵而来,男主角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一家人生活的美满。看得出来女主角真的很幸福,那是我们现在也一直很渴望的生活。我不会忘记男主角骑着单车带着妻子和儿子的那场戏,他带着一家人在小巷中穿梭,从斜坡上冲下来,多拉搂着他,儿子叔本华坐在车筐里开心地笑。一切都显得那么快乐、和谐。让人体会到男主角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对家人的爱。也许这太过快乐的日子,总是会招来不幸。

电影的后半部,我觉得整个影片的高潮。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叔本华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男主角、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叔本华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丈夫、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男主角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

这半部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片段是男主角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当我看到他被纳粹发现,被压着经过叔本华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时,我有些哽咽了,好伟大的父爱!

在听到枪响的那一刻,心中会幻想说乐观的男主角英雄一般的夺过纳粹士兵的冲锋枪,然后穿上纳粹的服装出现在多拉的身边......甚至在枪响几秒钟的定格之后,看到五星坦克那一瞬间,我还在想他似乎没那么容易就这样死去了.......

美丽人生,也许是这四个字让我在看到以上这两个场面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期待.但是,没有---如同在导演在前半部展示了生活的美好一样,片刻之间,他又打碎了自己营造的最美好的东西----男主角确实就那么死掉了,就在等待希望的最后一个夜晚!

他既是一位好丈夫,又是一个好爸爸,为了家人的团聚,他甚至可以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在危险重重的监视下穿梭。只因为心中有爱,只因为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要在一起。因为纯粹的喜欢才在一起,因为牵挂才愿意赴汤蹈火,因为保全孩子的天真才不厌其烦、绞尽脑汁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

也许他不够幸运,美好的故事总给我们留下些遗憾,生活毕竟不是童话,不可能有真正的天长地久,但谁会说他不够幸福,谁会鄙视他的举动?

幸福的不是结果,而是享受的过程

 

第二篇:美丽人生 电影影评

电影《美丽人生》声音及音乐分析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由罗贝尔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它以“二战”为背景,用极富喜剧色彩和游戏精神的叙事语言讲述了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温情故事。

片中的音乐色彩富有地域特色且不失感伤浪漫的复古气息,张弛有度的欧陆风格,常常会挑动听者内心的反思与共鸣。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尼科拉.皮奥瓦尼创作出画面与情节所需的大量音乐元素。它们在片中以情节描述、反衬等形态出现,并多次变换节奏与配器。《美丽人生》在音乐处理上以小见大匠心独具。华尔兹、康塔塔等多元风格的音乐与影片剧情严丝合缝的搭配,及表现出颇有品质的生活,又在灵活的交替转换和情节的巧妙设置中对影片诸多元素进行解构。这些音乐段落成就了一部令人笑中带泪的影片,成为构筑影片风格不可或缺的成分。

影视自发明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这一人们表达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基于声音技术在影视中得以运用以后,使影视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丰子恺说:“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比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这种神秘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

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比如影片中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主人公的死我们没有看见,但通过德国士兵的两声枪响就心领神会了。这样的处理避免观众直面悲剧的不忍,又很好地介绍了情节,因为这是一个情理之中的结果。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儿子在空旷的广场上对坦克也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这时的坦克声也是起到了连接镜头、参与情节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的结束,胜利的到来,恰当的渲染了气氛。多么伟大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儿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就在最后将被枪毙之前,他看到儿子的柜子缝隙露出的眼睛,竟然大步前进,孩子一直以为就是一场游戏,他幼小的心灵就是这样被父亲呵护着!最后父亲被枪毙了,所有人都走了,小乔舒亚从铁柜里出来,真的坦克驶来,那一刻,他真的觉得自己是游戏的最终胜利者. 只有音乐才能解读他心头的百般滋味。“宁静”死前面带微笑的高歌,远比慷慨陈词来得壮烈、凄美。画面是具象的,音乐则是精神层面的。音乐则是对画面的升华。

《美丽人生》中,基多的那句“早上好,公主!”成为他对朵拉的爱情宣言,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发展历程。每次基多见到朵拉的第一句话总是“早上好,公主!”配上他夸张的动作和语调,展开了他们美好

的爱情。但在男主角众多幽默语言中人们对他和儿子在初到集中营的那段印象尤为深刻。为了骗儿子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基多自告奋勇当起了德国军官的翻译,他的有板有眼,逗得儿子惊奇不已,观众也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影片中的体检、大屠杀运用声画对立:一面是悲惨的犹太人即将步入死亡,一面是欢快的音乐。这种声画对立给予了影片丰富的象征意味,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本片的音乐也很突出,虽没有令人屏气慑息的感觉,但与故事场景相呼应的古典配乐非常动人,尤其是集中营里深沉悲凉的音乐,深深激荡在人们心头。在影片中,有时音乐担当称职的配角,与影片相得益彰。恰如其分的音乐是对作品主题的最好诠释。在集中营中,基度幸运地遇到了他的旧交,一位德国军医,曾是基度叔叔饭店里的客人,因为痴迷于猜谜,而基度又长于此技,故对他特别赏识。蒙那位德国军医的庇护,基度得以在德军的餐厅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机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乘递送碗碟的闲暇,基督打开了放在墙边的唱片机,并将唱片机的喇叭筒转向窗外。他知道,黛丽一定可以听到。唱片的内容正是他俩都曾听过的一出歌剧。身临险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调,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眷爱,“有过于此乎”?当然,这也透露出基度的机智——音乐也可以用来报讯。听到那段音乐,黛丽得以确定丈夫至少在那时还好端端地活着,终于可以略微舒一口气。正是这些才突出了影片的真正内涵。

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象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

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

《美丽人生》绝不是一场悲剧。它没有《辛得勒名单》那样惨烈的色彩,全剧始终贯穿着荒诞幽默的色彩,似乎想要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祈求。没有一丝血,也没有一滴泪,它选择将纳粹的罪恶隐藏在一出荒诞的喜剧游戏当中,让人们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一种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