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一 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 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 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 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 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 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

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

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 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社语俗物精艺

四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 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 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 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 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 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

原因:第一,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第二,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 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

中国农耕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的,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它决定了中国的海洋贸易不可能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内敛型经济。海洋贸易仅仅是农耕经济一种补充形式而已。

二 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

1 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

2 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

4 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

5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

6 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简记:官僚体系的剥削对工商业经济剥削保守不前平均主义商者依附)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 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1. 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

2. 封国制度不断;3.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 家国同构。 (家封国构)

二 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2. 经济基础稳固, 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

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 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4. 严密人身控制。(简记:武控长经基固专极端 人控严)

三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1. 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 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阻碍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2. 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 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也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迷信权威和权力,缺乏个人自信心。

3. 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1.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 。

2. 百家争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 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

础,决定其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 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

3. 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占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但是,百家争鸣的思想依然存在,融合进儒家的思想当中。儒家思想随着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不断完善自身的特点。为了符合统治者的治国需要,儒家思想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而这些部分绝大多 是从百家争鸣的精华中取得。可以说,儒家的思想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浓缩。

4. 综上所述,百家争鸣自出现的时代起一直到现在,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2000 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

二 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

1. 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儒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2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士阶层迅速崛起。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生活 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而儒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3 儒学的思想是仁政,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

4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而儒学为统治阶级所用,为其打击其他学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5 宫廷儒学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也进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 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 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一步促进了儒学的 峰起。 儒学诞生于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年代,儒学与其他学说既对立又互补,相反相成,互相激荡,从而从客 观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由于儒学思想的精华,更是促进了后代多家思想的兴起,崛起一股股新的文 学思潮。 试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有何不同,并思考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三 试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有何不同,并思考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1 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 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伟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2. 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3. 原因:唐朝的建立是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后,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而且再加上当时的民族成分复杂,这样这个思想较为没有束缚, 所以多种思想可以百家争鸣,国家的环境较为好。所以当时社会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文化较为有活力。对于变革也看得很开。

宋朝人口已经很多了,而且儒家思想已经基本确立,民族较为单一。随着人口增加,思想的单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趋保守。人口的增加,使得国家必须将重点放在统治人民,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对于变革则始终是否定的态度,因为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任何小变革都不是

小事情。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标榜,儒家思想反而在影响民族文化, 于是就产生宋朝的文化,从而影响中国1000 年。

唐朝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文化较为有活力。对于变革也看得很开。 而宋朝,人口已经很多了,而且儒家 思想已经基本确立,民族较为单一。随着人口的增加,思想的单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趋保守。人口的增加, 使得国家必须将重点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已久的种种危机,以杨炎两税法的财政改革为法律标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崩解,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迅速发展, 直到占据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四 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1 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文字狱的盛行,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2 早期启蒙思潮, 3 古典文化的大总结,开始对中国传统科技进行总结 多名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第二篇:中国文化概论答案全

第一章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A新石器文化晚期

2《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B,承天之序 3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D,陶寺

4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即羲和在中间待着这是一个历法体系叫什么A,五方历法体系

5远古时代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C,宗教 6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B,它自身的文明

7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D,舜

8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给人当儿子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B,收族

9“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B,周人

10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变成了什么C,杀伐征服

11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武王分封

12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B,洛阳

13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D,楚

14古代有一个观念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D,闹崇鬼

15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C,忠

16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A,君民同体关系

17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D,众多的异族

18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B通婚

19本视频说看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C齐恒公尊王攘夷

20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B,统一文化

21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C,商人创制

22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A,开明性

23下面不属于儒家看乡饮酒礼的B,繁文缛节

24《曲礼》里边《少仪》规定对老师怎样D,无隐无犯

25本视频说礼乐文化第二个特点是什么B,物质形态

26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D,各国皆有

27中国古代发兵用什么礼节D,丧礼

28我们现在最早的诗歌的记忆是什么A,《大武》

29“大鬼礼”是什么的一个礼节C,军事训练

30“大鬼礼”一般举行于什么时候A,农闲

31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B,野人举行

32古代的战车坐在左边的是什么D,君子

1红山文化区域位于长江流域。否

2四方的概念在甲骨文里面有非常清楚的这种记载。是

3良渚文化因素被殷商继承了下来。是

4“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后稷是帝*的儿子”是互相矛盾的。否

5当一个族群起来以后其他的那些关系不好的族群跑了你兴我亡这就是族群代兴。

6周文王想到了天地精神之前殷商关注的祖宗概念。否

7文明自身永远战胜一切胜利的只有文明。是

8忠道在分封建国时期只要求大臣即只要求下对上的忠。否

9中国人特别强调姑表亲而且姑表亲重复的姑表亲世世代代联结。是

10中国家庭从婚姻缔结到家庭的和睦成为培养一个人的最初的摇篮。是

11表情是个自然现象长相是个文化现象。否

12《曲礼》规定对家长要无犯无隐。否

13礼乐文明形态不独属于中国。否

14在孔子心里人文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是

15“大鬼礼”中有个“三杀”“杀”念“sha”。否

16射箭技术在军事活动当中守规矩的这种情况就是大鬼礼。是

第二章

1国人跟君主的关系由同体主义变成了舟和水的关系意味着什么A,国人消失

2《周礼》这种重表现重风采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就发展处什么来了B,魏晋风度

3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C,家族

4民众容易被收买下面哪个不是原因D,民众想追求自由平等

5商鞅认为小农穷出现三个特点下面哪个是A,勇敢

6一部《商君书》不外乎哪两个大字D,农战

7关于大同理想说法不正确的是B,兼爱

8儒家的伦理讲究爱是由近及远向外推的这叫什么A,爱有等差

9儒家治国最高理想是什么B,回到大同

10关于天下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C,中央集权专制

11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B,羁縻

12关于天人合一说法不正确的是D,完全没有科学的

13中医的理想是什么层面的天人合一A,科学

14在哲学上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什么上面D,周易

15孔子最关心的是什么B,政民思想

16下面不属于孔子言论的是B,人之初性本善

17君子和小人各有两重含义周代以来小人指的是什么?D,不在位者 

18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C,兼爱

19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A,游说

20孔子认为仁者的最高标准是济众最低标准是什么B,不要贪心

21中庸的原则是什么的原则C,一把手

22关于教化论说法不正确的是B,偏于刑法

23新儒学的开山祖师是谁A,熊十力

24下面不属于孟子四端学说观点的是D,智慧之心

1国人在春秋时期力量很小。否

2用收买国人来夺权这个行为会更助长国人的权利。否

3初税亩也使得税收由劳役地租变成实物地租。是

4大同这个概念主要是出自道家。否

5,儒家推崇家天下。否

6唐代羁縻州为契丹人建辽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

7洛杉矶伦理学会议说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伦理学的黄金律。是 8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孔子坚持的。否

9儒学试图走上层路试图想通过改变行政者的道德状况来改变政治状况。是 10孔子认为天下大乱要君子负责任小民不负责任。是

11儒家思想产生在一个礼乐文明的背景之下。是

12儒家在孟子之前没有丝毫谈论到人性问题。否

第三章

1独尊儒术以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外法內儒

2张君励写书说中国古代是个什么单位B,文化

3教化论下的人性论是什么D,性善性恶论

4关于教化论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家思想

5关于宋代说法不正确的是A,军事精神6我们人性中还有动物性的存在这就是什么B,欲望

7老子的政治核心概念是什么A,无为

8关于老子说法不正确的是C,与皇帝思想一致

9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B,秦汉兴盛

10商鞅的法强调的是什么D,公平的法度

11中国权利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A,小农

12关于中国的封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C,利益关系

13那个不属于中国文化最具有原创性的时代D,汉

14下面哪个不属于汉代诸侯的功劳A,七国之乱

15下面哪个是以道德的角度进行分析封建A刘铁

16谁从一种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封建D,柳宗元

17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A,教化论

18关于文治政府的特征下面不正确的是B,地方分权

19秦汉的制度在中央是什么B,三公九卿制

20汉代时哪位皇帝把宰相分成了三份D,成帝

21下面哪个中央官制不是宋代的C,大司马

22 隋唐代实行了一个新的中央制度是什么D,三省六部制

1教化论最早的发源于小邦国的政治现实。是

2封建社会一定比奴隶制好。否

3率性之谓道率的是你的动物性。否4黄老非常讲究寡欲。是

5墨家的学说是站在小百姓的角度向在位者说话的。是

6欧洲的继位法传嫡子不传长子。否

7明万历以后世界上有一个经济大循环曾经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外国。否

8汉代用推恩制对付异姓诸侯王。否

9,铁了心的要造秦朝的反都是些六国余孽。是

10汉初的宰相制度宰相权力很大。是

11唐太宗时设置的尚书省中最大的长官是尚书令。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