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最近,我翻阅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开始就被自序部分牢牢吸引住了。当天晚上就看了100余页,爱不释手、深受启发,感想颇多。遗憾的是从教多年没有读过这本书,更多的是被书中的事例感动,被书中的哲理所折服。

李镇西关于班级管理可谓匠心独运,他的理念是“引”而不是“管”,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他的科学管理班集体主要靠品德的引导,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

在班级管理上他主张以治为胜、赏罚分明、客观公正、和谐催人。并提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的道理。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升炉长的自责到自习课管理人的自罚,无不显示出作者的管理智慧。班级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年常规。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制定安排,互相制约,实行网络化管理,更显示管理者的运筹帷幄。

李镇西的快乐惩罚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犯了小错,让他当众表演一个节目、也可以唱一首歌。喜欢讲话的同学,也可以讲一个故事,还让他做改正上自习课讲话的规划,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次难忘的表演来记住自己的错误。也符合现在我们提出的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让他写500字的犯错心理说明书,这样避免了师生间的矛盾对立,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自尊免受伤害,也能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李镇西班级工作的管理思想始终突出“和谐”“高效”“快乐”。他的民文科学的班级管理艺术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是李镇西班级管理的一大特色,他的“和后进生组成互动组”、“上进于反复之间”,是针对后进生而采取的特殊育人方法,也是面向全体、教育公平的体现。对后进生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而学生有反复,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宽容学生反复,最终取得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颗真爱每一个学生的心。面对“后进生”千万不放弃。用各种育人方法,宽容学生的过失、反复,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取得进步。

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是李镇西班级工作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他认为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学生生活在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中,才会健康成长。班主任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从

活动中受到教育。他的班级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人的意志,也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前一支歌、新年联欢会、才能大展示、摸鱼、打雪仗、开荒种地、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习的快乐。

《做最好的班主任》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工作之路,我将进一步领会李镇西的思想精髓,并带领全体教师认真阅读李镇西的著作,把我校的班主任工作做新、做细、做实。

 

第二篇:《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王林赛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王林赛

暑假学校布置的“作业”——读书写读后感。没有读之前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谢学校布置的这项“作业”。虽然我现在还不是班主任,但李老师书中学到的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对待学困生等让我很有感触,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某些表现,感觉很对不起教师这份事业,对不起我的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我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凭着自己对学生的“爱”,布置很多的作业搞“题海战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爱”之名,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实行体罚;以“爱”之名,剥脱学生的课余时间、、、、、,我们在教学中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爱”的出发点,殊不知这使得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反感,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故意和我们作对。读了李老师的书让我懂得了在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热爱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还需要智慧。

李老师在开学前还没和学生见面时给学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拉近了师和尚未见面的学生的距离,让生一进入班级就有主人意识。尤其是李老师提出的三点要求,不是带命令的口吻而是建议性的口吻布置任务。这是我们老师所缺少的,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以命令式的口吻布置学生任务,无形中就拉开了和学生的距离。给生写信,现在似乎执行有难度(我自身的写作能力不佳),但是我想在开学前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写简短的欢迎。

在班级中李老师时时给学生做主人的机会,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生主人身份模糊。老师布置任务,生去完成。初一刚刚进校时,老师安排班干部。对于班级想建立一个怎样的班集体也是老师下达的目标。这些措施,无形中就让学生变成了“奴隶”,听从老师,一旦老师没有下达指令,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事。而李老师则是引导学生进入班级主人的状态。 李老师在教学中的智慧之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班规的制定。让生参与制定班规,民主治班。我们大部分老师在治理班级时是“专治”班主任“一元化”的“人治”,这种方式不仅落后而且低效,绝大部分班主任觉得累、烦大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管得太多了。从早读课到晚自修班主任都亲自到场监督学生。(我个人觉得学校的一些管理也限制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例:午自修老师下班到班级是我校一贯作风,做操要点到班主任,早读和课外活动课要点到下班老师)这种“寸步不离““保姆式”的管理导致学生的创造精神受到束缚,主人翁意识受到制约,自觉性越来越差,而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旦班主任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就像是脱离缰绳的野马,不受其他教师的教导。读了李老师班规 1

的制定,我受到的启发——我们在制定班规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再加师的引导,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制定班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最头疼可能是学生老是违纪,屡次受罚屡次犯。这时老师采用的可能是自己将学生叫过来罚学生,而且罚的力度是越来越强。对于这种现状,我读了李老师的书后,有一个设想:老师在工作中的难题交给全班同学来解决。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改变和学生的沟通观念和方式。我们老师往往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把学生叫过来和学生谈,在谈的过程中老师总是说“你知道你犯什么错了吗”“你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吗”“我希望你以后能改”老师口落悬河滔滔不绝,我们经常开玩笑当老师的“没成妈就成婆”,学生则是低着头“哦”“恩”的应付着。这种沟通,谈话不是在拉近我们和学生的距离,而是把我们的距离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多越来越远了。我们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总是等学生犯错误了在找他谈。有空就可以和学生沟通,要发自内心的和学生沟通。即使学生犯错误,不要总是抱怨,惩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年龄小,自觉性欠佳,有些错事在学生眼中看来是没什么的。多向学生提建议,少训斥。让生发自内心的去改变,而不是应付老师。

沟通的方式也不完全是面对面的,李老师往往是采用写信的方式。不是说就照抄照搬采用写信,我们很多老师不善于书写,也没时间写。我们可以通过周记,生写了之后在周记本上与生简单的交流互动,而不是打日期就完事。生交的作业,我们可以针对生的作业在作业本上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写鼓励性的语言。 也可针对生进来的表现在作业本上进行交流。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也给了了我很大的启示:

老师往往看到好生就喜欢,看到差生就头疼,而且往往一开始就给差的学生定位为差。 在看了李老师对如何培养优生和转化“后进生”的案例凌飞和张超威后,我认为作为老师能教出高成绩的学生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和思想及行为习惯。 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和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往往将矛头对准差生,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当然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 2

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老师在书中处处体现出他的教育智慧,而我的教育智慧是远远不够的。智慧从何而来呢?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读了《做最好班主任》这本书,我喜欢上读书了(我之前不怎么喜欢看书)。已购买了《爱的教育》正在看,准备购买《爱心与教育》继续拜读。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