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读后感

西潮读后感(一)

读这本书完全也是一场误会,起初买书时看到作者的名字是蒋梦麟误以为是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原名就欣欣然的买了下来,因为曾记得蒋百里是何等的了不起,号称现代兵学之父,论持久战最早就是他提出的,是一个不能再奇的奇人。我满怀好奇心的回家翻开此书才发现他俩根本就不是一个人。骂了他一句骂了自己一句就敷衍的看了起来。

很朴实的人生传记,从幼时开始讲述,梦麟的老爸比较迷信,大儿子出生时梦见兰花就叫梦兰,二儿子时梦见了桃子就叫梦桃,梦麟出生时梦见了大狗熊就叫了梦熊,后来觉得不好听就改了叫梦麟,他应该感到庆幸了,要是老爸梦见了遗精,哎,那叫什么,蒋梦遗也可以啊。

这种下流的调侃完全是由于我为自己买错了书而找的不可笑的笑料,当我读到了这段话时:“我们给自己灌输道德观念,使这些观念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民生活是中国社会得以稳定的理由之一。”时,我不得重新翻到前面看了蒋先生的简历,教育家,孙中山的秘书,国民政府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不由感叹拿错的一本书后面藏着的竟然是一个人的一生。

认真读了一遍蒋老师的《西潮》,只有一个感觉:“大历史事件在大人物的一生中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篇章”。孙中山的仙逝,西安事变,抗战这些大事在他们的叙述下就好像我们家长里短的小事,我感觉大人物就是那种把天下大事为己任,把国家当做自己小家的那种拥有使命感的人。

很喜欢蒋先生这种教育家对一些名词的透彻解读,例如在“道德原则”和“行为规律”区别时的分析,道德原则有根有据而行为规律只要求大家遵守,不必追究规律背后的原则问题,也不必追求这些规律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很清晰,就是在中国我们的生活是受行为规律所规范的,追究规律背后的道德原则时,脑子里马上起了汹涌的波澜。还有对“公务员”的解读:公务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二字,真是深入人心,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还有就是在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的分析,也是点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骨子里面去了。

细细的读完了一个大人物的平常话语,感慨许久历史长河流下的朵朵浪花,无意打落在你胸口的泛泛细珠,都是一位大人物非凡的沧海一生,何时才能读完历史,读完每一颗转瞬即逝的昔日星辰。

西潮读后感(二)

蒋梦麟先生的传记《西潮》在大学时就已经翻过一遍,这次旅途赶路时也把它带上,重温了烽火连天中“西潮”的波涛汹涌。这一次读时的背景似乎很应合这一本书,同样的纷扰局势,80多年前的观点此时看来也不枉一番借鉴与品味。全书记述了蒋先生出生、成长、求学中路,以及在担任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北大校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行,以一人视角,展现了20世纪初至抗战时期,中国在“西潮”下艰难前行之路。

作为北京大学任时最长的校长,蒋先生却在北大的历史上几乎要没了踪迹。与蔡元培学者型的领导来说,蒋先生似乎更如行政上的管理者,实干的精神与其师承哥伦比亚大学杜威教授,深受实用主义精神影响不无关系。

与蔡强调以美育代宗教的古希腊学园式的教育观念不同,蒋更多地将教育置于社会剧变的洪流之中,(Inspirational quotes )认为教育最重要是培养有理想之年轻一代,此为教育之根本,而培养兴趣则是教育之枝节。与当前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否一致暂且不论,却足见时代变迁中一个教育者的忧国忧民之思。

在松散的政府、激进的学生、瞬息变化的国际国内局势之间做平衡绝非易事,尤其身处北大校长这一绝非仅是学术意涵的位子之上。对学术负责,对政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时代负责,在剧变的时代中如履薄冰。

作为冷静思考、着力执行的学者,蒋先生以三子作为其人生哲学:以孔子待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做事。在中国传统思想之上,不忘西方思潮中的科学与民主之精神。对于时代的把握,每一个人自有每一个人的立场,在那个纷扰的背景下,蒋先生提供了一个从东方看西潮的视角,也提供了一个改良式知识分子看待中国变化发展的观点。

 

第二篇:从西潮到东风读后感

《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于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读后感

这是一本我期待已久的著书,作者是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的院长,19xx年创建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林毅夫。在2008-20xx年间,他担任了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人。这本书就是根据其工作经验所著的

作者主要从经济危机的原因—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走出危机的办法和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主线,由浅入深的向我们解剖了他的观点。

作者将经济危机的原因总结为两点:失衡的国际外汇储备格局和贸易格局导致资本回流引起经济危机;美国长期的低汇率政策产生的旁地产泡沫和金融监管不利加上过度消费和财政赤字导致了经济危机。林毅夫更加倾向于后者并且举例反驳了第一种观点,典型的就是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他顺差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就需要向美国重新购买储备资产,导致了资本回流的假象。这本身就是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当然,这其中也应该有一定的作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成分。

在之后,林毅夫教授论证了世界经济的当局格局和改变方向。在我读过的另外两本著书《解读中国经济》和《新结构经济学》中,他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改革应该是改变经济的内在结构而非是生产要素的分配的改革,当局应该明白自己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的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由于国家处的阶段不同

而有所差异。在当今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格局下。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科研和经济优势努力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集中资本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这样既可以获得回报,又可以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应该明白自己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利用劳动力的低廉和自然资源的优势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利用自己的后动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对于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林毅夫教授则在本书中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其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因而美国可以利用其特殊的地位,通过货币贬值,进行财政和贸易赤字的减压,从而将国家的债务转嫁给几乎是全世界。这无疑也是经济危机蔓延到多数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为了改进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林教授提出了许多的方案,其一就是以欧元或者人民币作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但是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受限于欧元区国家极其外围国家队高福利政策带来的经济政策失误以及自身结构的缺陷。而中国落后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几乎可以忽略的债券市场则使得人民币也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相较之下,建立多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可以自发的监督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国际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则可能产生国际热钱涌动造成的一共或者多国地汇率和利率的大幅度波动,也会加剧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参照与金本位制和宏观经济学始祖约翰.M.凯恩斯的班柯,林毅夫提出了建立所谓的纸黄金的建议。纸黄金由一家国际性的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发行依照弗里德曼的K比例法则,发行的铸币税为国际发行机构提供运营资金,或者用于全球公用品的生产。各个国家保留本国货币,实行固定汇率政策和纸黄金挂钩。作为交换,各国都在国际货币组织中保留有一定的纸黄金储备用于冲销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林毅夫看来,纸黄金可以减少波动性和交易成本,有利于长期的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