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感想

在网上看了几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此见》,很有感触。古老的东西经这样一发挥,就一下子活了起来。尤其是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更是显现出了一种现代的生命力。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这是《辞海》上对纳兰性德的介绍。上面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小令,全名为《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作为清代词人,其声名自然不能与宋人相比,但这首词却是深得年轻人喜爱的,许多痴男怨女都能吟上几句。但我以为人们对这首词的理解未必确切。下面就是时下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读法。

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

哪里还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事情。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

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

却难熬栈道雨声铃声声声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这是一首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怨词,我很同意这种说法,但如何来怨,这是理解的关键。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哀婉的怨,一种认命的怨,一种无可奈何的怨。

就上面这段翻译来看,前面两句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三四两句就有些模糊了。从两句的关

系来看,似乎是说:“负心的男子轻易地变了心,痴心的女子还在安慰自己:大概这男人跟其他人一样本是容易变心的吧。”这样,那后二句就好理解了:“你看那唐明皇当年不是在深宫之中缠绵之后曾对杨玉环海誓山盟吗?等到马嵬坡被赐死,苦雨凄铃之中,杨玉环又何曾怨恨过李隆基呢?”最后两句的理解关键在于“何如”二字。这两个字很容易理解成“怎么像”或“哪里比得上”,这样讲,与上文就连不起来了。其实这两个字还有一解,那就是“如何”,“如何”是“何如”的倒装,“如何”也可说“奈何”,“如之何”或“奈之何”相当于说“把什么怎么办”,项羽在乌江边上就曾说过:“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说:“虞姬虞姬啊,我该把你怎么办啊!”如这样讲,这两句就能和上两句连起来了:“明皇那样负了贵妃,贵妃都不敢有怨言,我又能把那个当时信誓旦旦、说要永结连理而今又变心了的薄幸锦衣儿怎么办呢?”这样解释,这怨就不是怨恨了,而是一种幽怨了,从形象上来说,也比较符合传统的女子形象。 无论怎样解读,这首词都有一种凄美,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的。因为生活给每个人的经验都是如此,两个人在一起,无论能否长相厮守,“人生只是若初见”都只能是一种理想,要得有新婚时的感觉,都是需要小别一下的,何况一辈子都在你看我,我看你呢?其实,对于爱情,是还有很多种评价标准的。比如平淡,比如真诚,比如以沫相濡,比如彼此搀扶,若能这样,即便没有了当年初见时的激情,也应该是值得期盼的人生。

 

第二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如果不用花费时间在这上头的话,或许,我倒更愿意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找个女孩约会。

地点可以选择在,伴着优雅音乐的咖啡厅或者可以玩纸牌摆积木的避风塘或者“老爷爷”的快餐店之类的。其实我经常想,肯德基、麦当劳之所以会在中国这么流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成为一种时尚的向往。当然这是后话。

选择好地点之后,约一个离吃饭不远不近的时间点。

占一个靠窗的位子,自主的为她推荐某种口味的冰激凌,自己再点上最爱的原味。表现出活泼又开朗的孩子气,然后面对面坐着。

我们会谈生活,谈业余爱好和兴趣,谈人生,谈工作,谈老板,谈学习,谈朋友,谈可笑的事情,谈某一影视剧,就某个社会或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最要紧的是,我们现在所谈的事情,都是关于我的或者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不是我们的。这一点很关键。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可以圆满的结束可能是漫天飞舞的话题收回思绪,或者是避免没有话说时的尴尬。

就此别过,比较投机,又都有时间的话,我会请美女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再从美食谈到家乡谈到各自去过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我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大概是这样的:活泼,开朗,诙谐,幽默,孩子气,自来熟,思维跳跃,瘦,还有就是帅气(反正是我自认的)??等等。

总之,第一次见面,相互之间总是会努力留下很美好的印象。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因此,我觉得我来解释为什么要感叹“人生若只初相见”的问题,就不会显得很困难,要举例证明啊,说明论点论据啊什么的。答案很简单:初次的相识和相见显得很美好,很值得留恋。

然而,这句话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讲出来,就是“人生要是都只像刚相识的那样该多好啊!”。带了很明显的感叹。这说明,愿望很美好,但是几乎实现不了。

而且,如果,一个人见了你,每次都像刚认识般客气、谦让啊什么的,有时候,反而让你觉得不自然。甚至会觉得陌生,产生了一种距离感。

我有个大学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每次无论帮他个大忙还是小忙,甚至你赞美他一句,他都会很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一出个屁大点儿的事,就是各种无奈的对不起。

这让我感觉,他这个人没法靠近,没法跟他打交道。虽然,他给我的初次印象很好(从大城市来的、有礼貌、有原则、又文质彬彬是个值得交往的人)。而现在四年之后我们还跟陌生人一样。有时候,不经意地脑袋短路,我竟然都想不起这个人的姓名。

我感觉这种“人生只若初相见”是很可怕的。

人总是要改变的。比如,昨天他还好好的,今天他突然game over了。只因为你们相识了,你才能有机会,了解到对方在改变,否则的话,别人的改变跟你没有半毛关系。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样,我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谈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但是细细品味下来,我们相互谈论和介绍的都只是自己。当下次,或者下下次再见面的时候,很有可能我谈论的话题,会从这样一句话提起:上次我们离开之后我去哪里哪里了??我们好久不见了??我们??

我的过去,只是属于我自己的。而我们从认识以后,现在要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关系库,来储存我们的现在和我们的将来。

某个人的改变,对他自己而言,或许没有什么所谓的好坏。但是你却会在主观上开始分辨,他的变化对你,对你们的关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好的,坏的,无关紧要的。

好的影响可能会使友谊得到稳固,然后还可能到更高的高度。

坏的影响可能致使友谊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无关紧要的影响有时候也会有必要去管管。为什么呢,因为带上了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当然希望这种改变不要产生坏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开始不经意的要求他这样或那样改变,甚至,去努力改变对方。

我觉得这是人生为什么不能只若初相见的原因所在。从人性的角度上,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本避免不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层层复杂的关系,抛开尘世间的一切,要么你就圆寂了,要么你就成佛了。除此之外,你基本跳不出这个怪圈:要么你就得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改变,或者要求、希望别人为你去做些改变。

接受这种设定的话,你会发现,做真正的自己挺难的。所以,我不会蓬头垢面,光脚踏个托板鞋,穿个跨栏背心,整个花裤衩子去跟别人约会,尽管这会从某一方面展现出真实的随性的自我风格。

其实大多数时候,能发出这样感叹的,都是男女之间的破事。

于是,末了我就想还唠叨两句。世界上总有一种人是心甘情愿为别人去改变的(往往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和最爱我们的人),这种人不论你喜不喜欢,你都应该尊重他。

曾经有位姐姐送过我的一段话,我把它再转送给各位:一个人,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

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见过你。

所以奉劝各位要珍惜那些努力为你改变的男人或女人,即使没有了当初的相遇时的洒脱和逍遥,没有了当初相遇时的侃侃而谈与开朗幽默,没有了各种惊奇和快乐的旅行经历??不再有太多的时间,陪你逛街,陪你聊电视剧,陪你玩游戏,陪你打情骂俏,听你抱怨和发牢骚,在你身边安慰和照顾你??

生活时刻在改变着。他还会像当初那样对你好,他或许只是在利用这些时间,创造生活,提高自己,目的只是为了将来也能在一起。

要努力将“初相见”时美好与幸福的感觉保持下去,而不是单纯的活在那一段过往的场景里。了解了这些就不再会抱怨“人生若只如初见”,反而会期待“人生若能常相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