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依据学校的安排,我们于一月六日参观了在杨浦区的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

上海最大的对日软件出口平台——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是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软件信息产业的主干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和软件在国内外业界已颇具声望,闯出了一条软件企业发展的新路。

虽然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主要是做软件方面的开发,与我们的专业并不相符,在听取工作人员讲解时,有很多专业上的困惑,但在公司管理上,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 首先,在人员招聘上,他们与一般公司相同,有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但笔试还包括了逻辑测试和上机能力测试。这样不但测试了应聘者的专业基础能力,同时测试了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智商测试,这能显示出应聘者在工作岗位上的后续潜力。而公司对于人才的招聘也很重视,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表示甚至可以为我们单独进行一场招聘,而且只要有人上门应聘,就会有专人负责。

其次是公司的保密系统方面。公司员工进入各个办公室都需要刷卡,且只有一个办公室是提供上网的,以此防备信息的泄露,且所有职工的手提电脑在离开公司前都要统一所在公司的柜子里。这些举措都很好地防止了信息的外露,信息保密对一个软件公司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事。

另外,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也很值得借鉴。新进的职员都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日语脱产培训,因为公司主要合作对象是日本的公司,所以学好日语是至关重要的。公司直接培训要比员工自学更有效率。由于员工间很多专业用语可能会掺杂日语,所以如果没有学好日语会造成工作效率低或者导致严重失误。而在工作前就进行日语培训则很好地提高了以后的工作效率。 此外,工作人员还向我们展示了工作合作的一些安排。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分成很多块,由不同的人分别完成,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个人能力,节假日,休息日等,制定计划后需要每天跟进,当发现不足时立刻改正,比如发现有职员不能完成任务时,加派人手等,确保最后能按时完成任务。很好地避免了项目运作的失败,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

此次参观学到了很多课本里所不能学到的知识。真正看到了一个公司的运作是多么严谨,和自己知识的漏洞。

决策报告

这次大型作业虽然有第一次的辅导教学,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此类操作,所以在一开始就犯了很多错误,在第三四轮的时候就导致了资金的严重不足,甚至面临破产边缘,但由于多次的银行紧急贷款,终于撑到最后一轮。

我们在开始时没有确定目标,要在什么市场,销售什么产品,只是一味地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就尽量开拓市场和多研发商品,使得后面几轮可以有大量订单和生产更多地产品,使得资金的利用率最大化。但当我们在这两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后,才发现我们的资金已经严重短缺了,甚至没有资金可以买原材料。这就导致我们之前花了大量资金研究出来的各种产品和开拓出来的市场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而庞大的订单甚至成为了我们公司的一个负担,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货物可以交付,而变卖订单也不能全部卖完,最后只能付违约金。

而资金的缺口使我们在购买原材料时一度只能买经济型和实惠型的,这也导致我们花在品质型等高端产品上的资金只是一个资源的浪费。而最后虽然靠着银行的紧急贷款支撑了下来,但紧急贷款的利率却又20%,对我们的资金缺口来说无疑是望梅止渴,雪上加霜的事,但当时我们已经无法从银行贷款,只能等待紧急贷款。

资金的不足也导致我们没有对质量进行认证,后面几轮都是把资金投入到生产中,甚至于有一轮导致了商品库存,本想靠买订单度过,但由于估算不足,没有足量的订单导致了库存。而这一轮后,我们所开拓的市场基本都需要ISO的认证,才能卖货,虽然我们进行了认证,但仍需等一轮才能够出货,导致了更大量的库存,而此轮后我们还完贷款,已没有多少现金,却发现出售品质型商品需要双认证,而我们已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另一个认证,于是这些商品就成为了废品,我们只能生产了一些实惠型的商品进行出售,以尽量减少损失。 我认为我们这次决策的失败只要在于没有全局规划,对资金的预算不够准确,而且把目标定得过高,导致一开始就基本花完了所有的资金,使得后面每一次决策都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前面使用资金时有太多的浪费,使后面出现了很多买不起原材料,没有资金进行认证等问题。 如果再重新来一次决策,我想我会把目标集中在某个商品上,只卖经济型,实惠型,或者品质型,实惠型,把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两个,不足的购买订单,在开始时就进行两个认证。这样就能避免资金的不足,减少银行发紧急贷款的可能,减少花在利息上的资金,最大效率地利用资金进行生产,获取更大地资金,碰到特殊情况时,也有足够的资金应急,不会出现有货物成为废品的情况。公司做决策时其实一开始就应该通观全局,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留有一定的应急资金,不能不且实际地对公司定太高的目标,导致公司还没有进入生产,便遇到了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或是碰到紧急问题时连应急的资金都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上是我在本次决策中所学到的经验和对本次决策的反思。

 

第二篇:参观校史馆感想

从延安走来,走向辉煌

——参观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感想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第一次踏入了敬爱母校的校史馆。庄严的党旗让人肃然起敬,头顶的红五星闪耀着动人的光环。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静静的看着墙上的宣传展板,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清晰认识。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共 产 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在战火中诞生,经历风雨征程,辗转华北,定址北京。经历风雨,一路坎坷。

校史馆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上下相成连到一起,仿佛以为慈祥的老人,像我们诉说着她那段沧桑而又充满浪漫情怀的历史。

抗战中诞生,烽火中成长。19xx年9月1日开学的那天起,共和国时尚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诞生了,自然科学院的主要领导都是由党中央集体决定的,林伯渠亲自带领筹备组选定了杜甫传为校址。窑洞、平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母校开始了她前进的脚步。在延安时期的四位院长中,徐特立老师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他曾经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德隆望尊,博古通今。自然科学院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但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还以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华北辗转,迎来母校曙光。19xx年,因为战争形式极为紧迫,自然科学院转移到张家口后无法向东北转移,请示中央后得到批示:留在张家口继续办学,一再易名合并。19xx年,学校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址北京,从为革命战争服务转变成为国家工业建设服务,学校归工业部领导,开始创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重工业大学。后由中法大学并入,增强了学校办学的实力,为学校正规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肩负光荣使命,服务国防事业。19xx年元旦,学校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根据党中央加强国防建设的战略部署,3月份工业部决定将学校逐步发展成国防工业高级技术骨干的基地,开始大规模基本建设。新中国第一批常规兵器专业,尖端国防专业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众多红色国防工程师。航天运载火箭专家崔国良院士、航天发射工程专家张泽民,坦克设计专家苏哲子等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学冬等也是毕业后到国防科技基层单位工作后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改革开放步伐,谱写绚丽乐章。19xx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春天到来了,从19xx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学校工作也展现出全新面貌。19xx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生了徐更光、毛二可、周立伟三维中国工程院院士。19xx年,学校被评为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激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辉煌。20xx年60周年校庆之际,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政府联合签署的建设协议标志着我校进入了“985工程”院校行列。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科研工作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有多项军品民品科技产品获得国家奖。近年来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任务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30个方阵中,参与的数量和深度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党委继承和发扬学校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校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两次被评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我们这一届同学正好经历了母校的70周年校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作为北京理工大学一员的我们为延安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党和前辈们所奋斗过的历史感到敬仰和崇拜。如今,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刻不容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一定更加灿烂辉煌!

某某

20xx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