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管是不是具体是不是遥不可及,都为之孜孜不倦的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可惜有些梦想随着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现实而烟消云散,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当理想的丰满碰上现实的骨干,我们也无可奈何。仔细想想有些梦想的丢失是因为什么,我们并不情愿,或许正如书中所说,我们都或深或浅的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为了保持既得的安全感,迫于现实的压力,我们不敢去尝试去冒险,而选择不比较安稳的生活方式,放弃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第一部分巴菲特的房子中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并举了小强和小明的例子作对比加以论证。从决定买不买房开始,两人变的人生轨迹变得不同并越来越远,我们不能说小强决定买房是不正确的,而小明决定投资自己是正确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只是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做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生活方式。从两人最终的人生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更符合自己的梦想,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小强因决定买房而成了所谓安全感的奴隶,每月不得不用一大笔开销来支付房贷,从而失去了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活动的机会,而小明则没有支付房贷的压力,他可以用这些钱来上个各类培训班,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自身的品质,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同时,没有了房子的束缚,他可以更加自由的发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房价日益高涨的今天,虽然身

为大学生,仍是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毕业之后即将面临这一重大生活问题,小明的例子无疑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大一的时候由于成绩还不错,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就我自己来说,相比较管理学,我更喜欢经济学之类的,而且转专业也没有太大的限制,但我却没有转,原因何在。一是我对自己能不能学好经济学持怀疑态度,而且还要重新学习新专业大一的课程,我怕时间会不够用。二是学习行政管理一年,虽然不算深入,多多少少有点了解,已经习惯了,而且和很多同学已经较为熟悉了。可见我也是安全感的奴隶,且不说这次决定会对我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竟然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安全感来自哪里,就我自己来说是不是不转专业就保持了能学好本专业的安全感呢,很显然我依旧会担心学不好这个专业,既然都担心学不好,为什不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呢,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了,不敢去尝试,害怕失败。我总以为保持现状,就能获得所谓的安全感,但恰恰是这些安全感束缚着我,使自己不敢去尝试,失去很多难得的机会,徒留遗憾和后悔。但对于此我们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书上提出的一些技巧能帮助我们提高安全感和自信。一是小范围的冒一冒险,既然大范围不敢冒险,就小范围的尝试一下,尝试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尝试一定不会成功。二是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太容易获得的往往是容易消失的不真实的安全感。三是做一个恐惧保险箱,把自己担心的事情写下来,然后去做自己的事,事后看看这些

担心的事是否发生了,通过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因为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四是给自己做一个成功日志,把自己的成功经历写在里面,经常看看,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优点,提高自己的信心。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见我们所苦苦追寻的安全感并不一定就能让我们幸福,真正的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是内心深处被需要的感觉,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得以体现,所以我们要记住书中的这句话,才能使自己从内心深处感到安全。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感到痛苦,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心智模式中,作者提出了没兴趣一族与有兴趣一族两个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没兴趣与感兴趣是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前者总是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不敢尝试,害怕投入没有结果,做事打不起精神,一味患得患失,后者则对一切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始终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敢于尝试,勇于付出,享受其中的乐趣。前者的生活毫无激情波澜不惊,后者则富有乐趣引人入胜。生活中我们要始终怀有积极的心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尝试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成功能收获成果,失败能收获智慧,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每当我看到别人精彩的表演,或唱歌或跳舞或玩弄乐器,总是艳羡不已,一刹那间想去学习,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是不是我们就真的不感兴趣,也不是,只是不敢尝试,害怕投入之后没有结果,对自

己不自信,但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和宿舍的一个同学对街舞都颇感兴趣,曾结伴去学了一段时间,却发现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前把街舞想得太简单了,就放弃了,他则虽感到有难度但始终在坚持,现在已跳得像模像样了。我自己好像就是没兴趣一族,前几天跟同学一块去钓鱼,去的时候兴致勃勃,到那了又精神萎靡,只是坐在那儿看着他们钓,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完全没有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也不知是为什么,每天都浑浑噩噩,不知道干些什么,是缺乏明确的目标还是固有的心智模式导致。很多人都在说着要满怀激情热爱生活,做得到的又有几个,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发现生活的美,享受生活的乐趣。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想就要死那样活着。书中的这句话给我不好启发,不要总是期待什么,多些关爱投入生活,才会发现能力与兴趣接踵而来。

现在我们都已成年,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书中说每一个望自己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关于智慧的智慧,对我们极为重要。已经形成的心智模式并不一定正确,就像有钱并不一定幸福。可能现实中的某些困惑正是由固有的心智模式导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方式打破这种心智模式,才能使自己更为成熟,得到更好的发展。心智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许我们在混混沌沌不知不觉中因突然的一件事就改变了想法而后知后觉,从而向更高层次的当时当觉和先知先觉迈进。 在书中的最后一部分成功过学不能学中我想作者主要是想告诉我

们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但成功不可模仿。他们的成功虽有着共同的地方,坚持不懈顽强奋斗,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自身的特殊情况,所处社会背景的不同与人际关系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有些特殊的机会也再难遇见,正如书中所说,与其研究他们如何成功变动性这么大的因素,不如研究他们为什么失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篇:《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是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倾情打造?人生开窍手册?: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入?……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从?IMPOSSIBLE?到?I’MPOSSIBLE?,只须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适用于:被就业、被规划的大学生,对新东方感兴趣的庞大人群,80后,20-35岁普通白领,青少年。

徐小平这样称赞古典:古典的名字,有点像?小平同志?我老人家的名字,听了他的大号,大家都会过耳不忘。

古典是一个具有古典气质的美男子,外表好不算什么,但外表好,又能够表现得文静优雅、慈眉善目,他是古典。

1

他曾经是北京新东方国外部托福、雅思、GRE词汇速记首席讲师。 听他的课,词汇与故事并进,激情与严谨共飞。一整天下来,学生形容是?累并快乐着?。

他是新东方优秀老师,他是我一直关注、期待、鼓励、并希望看到其事业腾飞的朋友。拆掉思维的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

多少寻梦者在一道看不见的陈旧观念、僵化思维的?鬼打墙?面前,踏破铁鞋,无功而返……假如你疑似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你需要阅读本书,拆掉思维的墙,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

俞敏洪说,新东方老师能够写出思想性和趣味性并存的著作的人凤毛麟角,古典算一个。

毕淑敏这样说,有的书好玩,但看过之后你会忘记。有的书对你有帮助,但阅读之时饱含艰辛。这本书,你读的时候会充满兴趣,合卷之后会引发思考。

特别对年轻人来说,本书中所阐释的观点和丰富的事例,我相信会在某一个点上触动心灵,甚至会改变你生命的轨迹。身心灵作家张德芬也非常喜欢这本书:

难得有一位故事说得好听、用浅显易懂的叙述来教导我们正确生活心态的本土作家。

2

全球教练机构三强、埃里克森国际学院院长 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 (DR Marilyn Atkinson)这样评价这本书:古典理解人们是如何自我领导,如何建立强大的自我,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与能力,以及如何把他们转化为智慧与积极的行动。在书中,他将带给你那些让你真正拥有力量的文字,这力量让你走上梦想之途。

1

?安全感?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并且真如书中所说得那样:是真的爱那个人还是只是依赖?还是因内心恐惧失去而误以为那就是爱对方?

什么是爱?问了自己很多年。还是懵懵懂懂的样子。

最近我正在经历着一件事情,也在犹豫着并伴随着内心恐惧。虽然不强烈但也会造成内心中的一些困扰。

很想给予对方坚定的支持、信任和爱,却又怕受到不公待遇而使自己最终受到伤害,身边的人也在提醒此类事情的发生。因此我迟迟不敢用心去投入。对于书中的例子我正好相反,我不是死死抓住不放,而是根本不敢去抓住,恐惧的是背后的一些事情。不敢付出、不敢前行,只是呆立在原地。

内心深处曾无数次的想象自己能从容优雅的处理这些不安全感,自己也曾经尝试过一个人的KTV、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独处……做这些就是想锻炼自己能在不依赖于别人的时候自己不至于很失落很无助很恐慌。即使这样,在遇到自己很在意的人和事的时候还是不能轻松面对还是会泛起不安全感和恐惧。

3

我很惭愧,如果早一天看到古典老师的书,我将克制自己不发出那样一则带有索取意味的短信,去要求对方。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的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我决定抛开一直以来都会存在于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及恐惧,抛弃一直以来自己固步自封不安全感的想法,抛弃旧的心智模式运用新的心智模式来面对生活。学会从容优雅的战胜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尝试真正的无条件的支持。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自己有能力给予自己安全感。

2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反思自己,到底我是一个?有趣?之人?还是一个?无趣?之人? 好似两个都有些像。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对什么事物都想投入。又好像对什么事物都没那么精通,对什么事物又都不能全情投入。一旦真的需要投入了却往往不敢。总会想东想西的找出一些理由无法投入。牵绊太多。有的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无胆之人。自身的很多事情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可话又说回来,很多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一定要掌握一个度。不 4

要一窝蜂地对身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那样也不知道会从哪一项开始做起。有趣也要有主次之分。就如我一直都是爱好很多,好奇很多,真正的投入进去的很少总是浮在表面上没能深层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最近这一年来我也渐渐的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慢慢地意识到这种表面化。而且不断的在反省自己之前的和现在的所作所为。 就如这次要写书评,还没有投入先想到的却是自己能写得好吗?自己有这样的水平吗?自己写的内容会不会让人觉得很幼稚?等等诸如此类的意识在脑海中闪现。

可当我看了古典老师书的内容后我内心充满了激情、冲动想要写成文字和大家分享。这个时候真的不再会想那些种种负面的无胆的事情,只是觉得喜欢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那种快乐和喜悦无法比拟。那就足够了。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这段文字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现在的我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并且每次只做一件事,全情投入的去做。即使不那么完美也会让其他人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热爱我的投入。做个投入的?有趣?之人。

5

他着实令我惊艳,他具有令小女生倾倒的所有特质:刚留学回来,手握两个硕士文凭,工作数月就被五百强挖走。不仅如此,他还身型完美,仪表堂堂。彬彬有礼,谦恭文雅。

但是,这样一个集上天宠爱于一身的男子,却经常忧郁,眼睛里面没有原本属于他的自信阳光。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知道原因之后我真的流泪了:他已经早早地买了房子。不是他所愿,却是老妈一再要求。至于老妈为什么要求买房,是为了能在北京享受天伦之乐,还是为了在经济实力方面不比女友逊色,我不得而知。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从买了房子一直忧郁,每天关注的只是房子,而不是梦想,事业和内心;不敢和大家聚餐,不敢和同事旅游,更不用说投资自己的未来。我看到一个本应精力充沛,蓄势待发的有为青年,被束缚在一隅房屋带来的压力和结婚生子的平淡生活,爱莫能助,相见恨晚。

我立刻想到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的,他就像书中的小强,由于房贷,他的闲钱已所剩无几,无法发挥金钱原本能带来的价值;由于即将有房子,他已经渐渐地生活化,平平淡淡,柴米油盐,不去结识新的圈子,不去体验新的精彩。在我们最年轻的时候,不去多拓宽一下生命的宽度,不去做点不同寻常的事,岂不太可惜了? 他说,其实还好,熬过这几年就好了。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从这以后,我们将是不同的状态:我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他为自己的现在还债;我会走遍北京抓住机会体验各种精彩和广博,他在100平米范围生活,将新鲜空气和不羁思绪关在门外;我每天精力充沛,任 6

鲜活的思想跳跃,恨不得用上所有时间所有精力来为梦想耕耘,他紧锁眉头,时常疲倦,只希望时间赶快过去,赶快翻过这忧郁的一页。如果现在不敢不能改变,将来会有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决心吗? 我说,我真想拉着你跑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那里没有过高的贷款没有还不完的人情债,没有别人的想法没有企盼的眼神;只有你的梦想,每天如晨钟般轻轻唤醒你;只有愉悦的淙流,流淌在各种崎岖与平坦;你时时刻刻与你的内心生活在一起。

而其实,这样的Neverland,就在这里,只要你坚定地向你的内心迈开第一步。

我仍然记得我收到电子版《拆墙》的部分章节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记得在那繁忙的几天把所有时间都用来阅读的那种迫不及待;记得阅读时那种如遇知音,酣畅淋漓的感觉;到现在,仍然隔几天会一读再读,就像见到老朋友又回忆起美好的时光,就像温故知新激起阵阵愉悦。我希望我珍重的每一个人都不要错过这本书。 我相信我的直觉,我也相信他,我们都可以有太美好的未来。

)

这本书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关注生涯规划已经长达6年之久,所以有机会在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的学习过程中结识古典老师。无论从课堂上还是从这本书中,我都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强烈感觉!

7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我拍案叫好过:选择购房作为剖析的切入点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完全没有说教的指责,消融了质疑和防卫心理;当剖析深入到安全感的层面,

古典老师对于生活的洞察和体悟解开了我的心结,让我深刻的理解到周围种种现象背后的动因。

我感动过:心灵不断地被书中古今中外的故事主角所触动,甚至在读Maggie的故事时泪水润湿了双眼,因为从Maggie身上我照出了自己曾经奋斗的影子。

我冲动过:想马上尝试恐惧保险箱,想马上分享对于?有兴趣?和?没兴趣?的剖析。我兴奋过:我的兴趣就是帮助周围的人,这会让我幸福一辈子!

我反思过: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是不是不敢投入,没有进入?当下?。我实践过:即使出差在外,通过给太太记成功日记,一方面能在她遇到困难时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爱情增加了温暖,她有一次感叹说:?我怎么没觉得我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呢??

读完这本书,把自己个体阅读的体验与6年多来对生涯规划的探索相结合,两个感受从心中油然而生:

一、《拆掉思维里的墙》吹响了普及生涯规划的号角,冲击着传统的生涯观念,不仅仅把深刻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下,而且层层剥开,一面剖析,一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8

二、《拆掉思维里的墙》融汇了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实践,贯通了生涯理论与生涯规划实践,呼应了徐小平老师的人生规划系统理念,是继徐小平老师留学规划系列丛书之后,生涯规划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杰作!

?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为我们的梦想做点什么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每个人都有很多无法实现的梦想。

问其原因,相信很多人会是说,我没有时间,我没有钱,我工作很累,我……

当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的时候,当岁月的痕迹一点点的爬上面颊的时候,

我们又会叹息,我为什么没有去做点什么呢,现在老啦,没有热情啦,没有斗劲啦。

其实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知道老了后会后悔,但是就是不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去做点什么。

你说你喜欢环游世界,哪怕你去一趟日本也算出过国啊,每天把自己圈在家里,难道用思想环游世界吗?

你说你喜欢唱歌,羡慕那些在聚光灯下的人,哪怕你每天早上起来练练声啊,每天耳朵里塞着耳机,嘴巴却堵得严严的,你怎么让别人听见你的声音呢。

9

叹息的时候,时间也是在流逝,去做点事情吧,哪怕没有成功,但是当你老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梦想,就算没有实现,起码也去为之努力过。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帮助其他人发现有价值的评论

这是一本至今为止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虽然只读了三章试读版本,而且还有错别字呵呵,我知道试读版本是没校对完的。但是给我的是非常震撼的感觉,可能震撼这个词用的有点夸张,但是我想不出能和这个书相匹配词来形容,因为这不单单像普通励志书那样,看完热血沸腾,鼓舞人心,但是三分钟热度后,该干啥干啥。

这本书让我的感觉是,书里的精髓一点点的融入我的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我的思维重新冲刷了一遍,就像副标题一样,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我们是否在拿自己的生命换取生活中五彩斑斓的光环,

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其实多数答案是否的,这些光环的追从者有父母,老师,朋友,爱人,孩子,但是这些光环却还无例外的都顶在了自己的头上,我们身边的人羡慕的看着我们,这也许就是他们眼中的成功的象征,但是自己却非常累,想扔掉所有的光环,所有的负重,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的呼喊,我想要我的生活,我要去追随我的梦想而去,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再一吐为快之后就为 10

之行动呢?相信是微乎其微的。

有梦想的朋友们

有梦想但没有实现的朋友们

有梦想但是总被各种借口拖延的朋友们

有梦想但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梦想在别人身上实现的朋友们动起来吧

哪怕是为了梦想做一点点的事情

当我们老去那天

我们也不会后悔

起码我为理想做了些事情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