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景晓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景晓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我校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教育新理念》、《影响学生的101个经典成长案例》、《魏书生文集》等几本教育著作。从这些教育名著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寒假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我受益匪浅。

“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爱” 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 一蔟缤纷。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爱是雨露,

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 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 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 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陶先生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 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读完这本教育名著,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用我们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只要教师都献出一份爱,我们一定能奏响一曲教育的新乐章。而这本教育名著的引领──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心得

寒假里,我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文集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及“行知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今天我们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文集中的“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我之学校观”等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教学理念观点必须有所转变。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学生一些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些理想、道德、情操。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学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像一个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当今,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社会职能必须体现出“引导”这个特点来。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思索,经过不断反复推敲寻求最佳结果。对照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和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觉得自己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不能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四、以“生活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型人才

“生活即教育”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陶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正是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做事能力,教人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研究。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学习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