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

1、《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的作者是(贝蒂娜 施蒂克尔)

2、《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的作者是英国的吗?( 否 )作者是德国的。

3、为什么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BCD)可多选

A、因为有炸土豆条没有营养。

B、因为油炸土豆条很不新鲜。

C、因为土豆里含的钙元素太少,你的骨质会疏松。

D、土豆条里含盐太多,则会导致高血压。

4、《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这本书里的问题都是德国的小朋友提出的,那都是什么人回答这些问题的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 )

5、“为什么树叶是绿的”的是哪一位科学家回答的?( 罗伯特·胡伯尔 )

 

第二篇: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幼儿园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幼儿园

19xx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当Google(年净利润300多亿元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赛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电视上被访问时,记者问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哪一所学校,他们并没有回答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而回答的是“蒙台梭利小学”自由自在的学习,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方式。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鼓励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

这大概就是俗语:“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的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