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英文电影英文观后感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我们学校教学的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教育制度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的问题,同时也有学生等方面的问题,这不是把国外的教育模式生搬硬套进来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批判地吸收国外高校培育人才的经验,改变学校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 作为一所专科院校,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不可能太少,但可以适当增加选修课数量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且在选修前鼓励学生到课堂内旁听。

(二) 增加实训课的次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三) 逐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时间的安排,减少讲解的时间,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自主思考的机会。

(四) 以案例、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老师在教学设置时,应该把学习的背景从课堂迁移到生活中。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作用,教学方式也更有实践性。

(五) 多一些按小组分配学习任务。伟大的创造往往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 尊重创意,奖励创新。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创意才能延续;只有得到资金的支持,创新才能源源不断。 (七) 鼓励学生参加义务活动。在收获实践经验的同时,义务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人格的过程。 八) 考核方式多样化。人才没有统一的定义,考核也不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总结 社会的激烈竞争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只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课题。而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虽然创新意味着可能会犯错,实践意味着可能会失败,但那又如何?正如我们对于青春的选择:不求无过,但求无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成为20xx年全国“两会”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也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讨与研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要使当代大学生真正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品质和实践能力,就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

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青年就业创业素质训练营注重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一校园网作为一家专注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就业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其使命便是通过专业的服务与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帮助广大学子学习并迅速掌握职场能力,弥补从大学到就业的职业能力空白。第一校园网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领域拥有多项科研成果与专业技术,其独有的“7阶训练法”、“大学生职业发展6大辅导系统”和“大学生专业测评与辅导”等服务,能系统地帮助广大学子快速突破从“新鲜人”到“准职场人”的转变,切实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青年就业创业素质训练营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注重实践“导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第一校园网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专家顾问团队便是训练营的资深导师,它汇集了国内外诸多顶级职场专家和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领域拥有多项科研成果与专业技术,从而让其诸多产品与服务不仅仅停留在求职技巧的表层上,而是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角度出发,帮助广大学子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竞争力。

其次是创新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导师资源为大学生们创新创业实践搭建有效平台。导师们利用“师傅带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在这一系列模拟实战的训练中,使创新创业的理念与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融为一体,其效果也要比单纯的说教培养或是盲目的实践摸索要好上许多。可以说,这一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是值得各高校学习和借鉴的。

3、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青春创业训练营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其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功不可没。在该计划实施之初,为了选拔出类拔萃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活动方不仅以全省各高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为选拔对象,还制定出科学、周密、合理的选拔人才方案,通过严格笔试和专家面试等程序进行初选,并择优推荐给企业家,由企业家本人电话面试确定培养对象。

成功入选的大学生即与其他高校成员组队,以接受企业家指导,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以一年为培养时限。其间,导师针对指导组别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每组学生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实践培养计划。

4.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首先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性强的竞赛活动,对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提高综合能力都大有裨益,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去认真思考创新与创业,同时也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其次创新载体吸引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学校只有不断创新载体,才能使更多学生主动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载体并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尝试,可以有效改善在校大学生实践经验少的现状。在“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加创业实践的各种机会。除了有梦想、有知识、有勇气,还要有载体,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

二、几点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要努力探索大学生培养的新路子,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不断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为青年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具体工作中还应当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1、搭建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提供阵地。

目前,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方面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创业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块阵地,让大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轨。青年就业创业素质训练营正是

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这样一个自我磨练、自我提升、不断创新的坚实阵地。它是学生实现自己商业创意、锻炼管理实践能力的良好实践载体,成为学校扶助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孵化器”。

2、建立一种联系,实现校企共建、“师徒”双赢。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是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的特点,由于经验及管理能力不足,使大学生在创业中屡屡受挫。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普遍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未来也有一些新鲜创意,但实践经验却极其匮乏。比较而言,社会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却往往拥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有时却缺乏创新的活力。所以,把企业与学校有机地集合起来,实现校企共建,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无疑是互利双赢、锦上添花。“青年就业创业训练营”就是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入手,将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第一校园网的资源支持下,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梦想通过企业这一载体最终成为了现实。

3、塑造一个品牌,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做成一个品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不断更新和发展。“青年就业创业训练营”在开展之初便有良好的品牌意识,注重打造“强强联合”的品牌认同。入营成员是经过简历筛选、笔试、企业家亲自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严格挑选,最后的“入围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佼佼者”。“七阶训练法”从大学生活到成功取得理想的工作岗位,中间存在心态、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投入巨资研发的“7阶训练体系”可以帮助广大学子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一步步地缩短从“新鲜人”到“职场人”的空白与差距。独特专有的科学训练技术,只需7步即可使受训过的学生从同等水平的广大学生中迅速脱颖而出。第一校园网在7阶训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独有的“大学生职业发展6大辅导系统”,也就是通过全面先进的信息和强大独特的辅导力量,帮助学子更好地在实践和仿真环境中快速高效地转化培训内容。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创新

2009-10-31 作者:张立新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有7人参与

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沈阳师范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了“卓越人才培训工程”。本文以此为例,对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实施“卓越人才培训工程”的必要性

沈阳师范大学组织开展“卓越人才培训工程”,是以党校系统培训为平台,在本科生中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卓越人才,使他们一方面能够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对在校大学生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这是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创新。

首先,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高校来看,则是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人本关怀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就业、升学等问题,千方百计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通过开展“卓越人才培训工程”,借助主题活动的多样化内容,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进而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规划人生,走可持续发展的人生道路。

其次,它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长期存在的旧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卓越人才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由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构成的大学常规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可以有效弥补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大学生激发活力和建立自信心。

再次,它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使用,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开展“卓越人才培训工程”,以实地考察、校友示范、形势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与发展创业、就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专项培训,能够提高学生对创业、就业的认知程度,促使其自觉分析自身在创业、就业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学会如何结合本人特点找寻合适的发展路径,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的可行性方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动力,形成自我更新、持续学习的意识。

实施“卓越人才培训工程”的基本思路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精心设计工程的基本思路和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管理体制、活动组织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梳理与安排,以保证实现预期目的。

一是明确培训对象。“卓越人才培训工程”,主要面向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学员条件是:担任班长、团支书以上干部;学习成绩优良;综合素质高,现实表现好,有培养发展潜力;原则上为党员,个别表现突出的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也可推荐。 二是确定“五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其一,理论武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员头脑,当前的重点是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掌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自觉学习、实践成才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能力提升。抓住社会实践迫切需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重点进行培训。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提高学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三,素质拓展。采取

多种形式,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学员的教育考察,促进学员养成诚实善良的道德品质;通过联欢会、才艺展示等活动,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养成锻炼习惯、参加野外训练等形式,培养学员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优良作风和心理素质;其四,社会考察。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发展较快的企业或地区,使学员开阔眼界,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五,校友示范。邀请业绩突出的校友回校介绍经验,使学员进一步了解社会需要,汲取校友的成功经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是坚持“四个结合”的培训原则。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提高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实施“卓越人才培训工程”的初步成效

“卓越人才培训工程”,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参加培训的同学普遍感到自己的眼界更开阔了,实践技能更强了,精神状态更好了。

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培训过程的始终,同学们在政治上更加成熟。通过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联系本人实际思考人生规划,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成长成才;通过开展晨读晨练、为特困同学献爱心、集体对抗赛等有益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

坚持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培训的重点,同学们的实践技能明显提高。通过举办“演讲知识与技能”讲座,组织座谈会、小组演讲会、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举办写作知识讲座,撰写学习体会、演讲稿、学习总结等,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到沈北新区进行社会考察和校友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强了社会实践经验;此项工

程的启动仪式和结业典礼,让同学们自己策划、自己筹备、自己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坚持以“追求卓越”为理念的指导培训,促进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党委书记于文明教授参加此项工程的启动仪式和结业典礼,亲自作动员讲话,对同学们如何“追求卓越”提出要求;各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本小组的徽章、旗帜、活动口号,激励学员“追求卓越”;广泛吸收在校生参加此项工程的启动仪式和结业典礼,一方面增强了参加培训学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广泛宣传了“追求卓越”的理念,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养成和校园文化建设。(作者系沈阳师

(一)遵循科学发展观 知识和能力同时加强

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们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实践运用当中,发现原有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时,依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更加适用性的新理论的过程。因此,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重视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切不可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抱着置疑的态度学习,敢于挑战权威,在学习中求创新,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二) 要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作为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还要以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为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重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视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三) 针对大学的不同阶段,创新性学习要有所侧重。在大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

养,较多的以肯定的视角来学习前人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在接纳学习的基础上求创新;而在大学学习的高级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由于有了初级阶段所打下的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在这个阶段,就要侧重于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思维,扩展思维视角,较多的以否定视角来重新审视以前所学的知识,破除“知识——经验定势”,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大胆的对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做出置疑,提出改进观点,并实事求是的对新提出的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现真正的创新。 (四) 加强自身创新意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创新的一大源泉。但我国文化传统之一的中庸思想,不鼓励人们个性发展、独特思维,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内涵,适当挖掘,就是丰富的创新源泉,我们要充分利用之。 培养创新意识要从自身做起。创新来源于身边,因此要想创新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留神身边的事物。遇事要积极的思考才能发现创新的元素。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精英,更应该有创新意识。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首先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五) 充分利用周边条件 大学不可虚度,要尽可能早地参加一些创新活动。有名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要从生活细节着手,富有创造力,从小培养动手兴趣,长大以后,除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对动手实践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当机会来临时牢牢把握住它。 一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舞台。在学校会有许许多多的活动等待我的参与,无论是学校还是各个学院组织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我们拥有最优越的条件,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时就再也不会有保护了,所以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能了,包括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踊跃参加“创新能力大赛”等活动,比如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参加此类活动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创新能力而且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参加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们的大学生,既要有专注实干的精神,又要有团结协作的能力。在今天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的时代,团队协作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努力利用好这个平台,做一个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政府给我们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例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收费;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培训、测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