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评课稿

听了彭老师的这一课,令我感受特别深。首先她的课堂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1、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彭老师的课,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得知识。

首先,在读课题后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伯父不在,面对伯父的遗像,周晔会想些什么呢?像这样的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读课文,主动地寻找答案。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其次,在梳理完全篇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给后面的两个故事取小标题。这样使学生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研读后面两个故事,对学生施以适当的“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彭老师就是这样引导着孩子,自己去读,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表达。

最后,彭老师还很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彭老师在课的最后几分钟拓展内容,引导孩子读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谈自己读到和悟到的;结合课件图片让学生动笔写一写面对鲁迅故里及鲁迅塑像所想所感,为本课的教学做了适当的延伸。

这堂课告诉我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抓重点字词感悟句子,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情有感而发。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阅读教学注重培养语感,学习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如,彭老师在引导学生品研“救助车夫”环节,让学生抓住“半跪”一词,通过“从黄昏到全黑了”休会半跪时间之久,并从“我”的感受烘托半跪之苦,体现伯父倾心救助车夫,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品德。最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彭老师在这个环节里没有过多强调哪儿重读,哪儿换气,哪儿抑扬顿挫等技巧,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谈感悟,带着感悟读出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交流句子感受时,老师追问:那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学生读出相关词语。这样,教师就随机把“抓重点词体会句子涵义”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教给了学生。

4、注重课堂的整体性,层次分明。

整体性首先体现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教师复习导入后梳理了全文,使学生心中初步建构的鲁迅形象再次清晰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最后是拓展阅读,直到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变得更加深刻。

整体性还表现在课堂面向于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习得、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虽然个别学生没有发言,但是他们在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讨论表达,并通过朗读表达了他们的体会。 这一堂课的优点还很多。总之,彭老师的课是一节很值得我学习的课。

 

第二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