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教师案)

               日   主备人:                 大组负责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续写寓言。

5、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学习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学习方法

1、 分角色朗读法。

2、讨论法

 知识储备——预习案

一、自己动手,查阅下列资料

1、体裁——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1)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二、疏通文字,积累词语,并解释下面词语

 

凡人——指世间的人。

饶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品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饶头”。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二、整体感知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寓意

第一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内容概括

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是商人的庇护神的自己的价格会很高,没想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饶头而已。

2、寓意:(1)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2)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3) … …

二、研读赏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在变化中体会表达的效果。

——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中,点出了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找学生范读课文,其余同学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组织讨论: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的形象。

(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以体会。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和神态。

①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②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三、体验与反思:

1、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2、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五、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寓言大意。

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

(1)主要内容:弱小的蚊子打败了巨大的狮子后,却因为骄傲落入蜘蛛网。

(2)寓意:(1)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被小人物打败。

(2)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

(3)… …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默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默读课文,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

六、拓展延伸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六、课堂小结: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时时在警示着我们。

八、拓展阅读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简直太容易了,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为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蚤(     ) 潜(    )

2、 本文共写了小猫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小猫的什么特点?

捕捉老鼠、河边捉鱼、掉进泥坑、掉进河里;自我吹嘘,文过饰非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做任何事要谦虚好学,不要文过饰非。

七、课后作业

自编寓言。

题目:嘴和眼的对话

要求: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200字左右即可。

学习反馈——组内互评

评价等级人评价等级               小组综合评价等级         

 

第二篇:寓言四则 第二课时 教学案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寓意;从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入手,领悟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难点:

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学法指导: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写在下面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翁失马:                                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之:

何遽不为福乎:                          数月:

其马胡骏马而归:                    堕而折其

丁壮者引弦而战: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

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

(一)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2、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划出解释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或句子。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4、全班释疑

(二)问题探究

1、.这个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请将表述祸福转化的相关内容填入下面空格处。

      祸                                → 福                                  

                                   → 福                               

2、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          

             ”就出自本文。

3、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三、当堂训练巩固(1、检测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研讨的具体情况,配适当检测题。(学生互评,教师巡视点评)2、反复训练巩固通过研讨及检测发现的共性问题。3、生成能力拓展性问题,指导学生交流研讨,师生研讨,教师点拨)

(一)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义项。

1.人皆吊之(   )

A.慰问      B.吊着      C.哀悼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A.将要      B.带领      C.将来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A.十九个人  B.十分之九  C.十有八九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善术者(     ) 亡而入胡(     )  将胡骏马而归(      ) 以跛之故(    )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

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四、课后拓展延伸(含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必做:

译文解词,《导航》

选做: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评语:(教师批改,包含课前预习导学内容和课堂训练巩固内容)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

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

2、教后记(1、提炼交流研讨和课上检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案编写中通过教学发现的问题,为教学案的循环使用做准备。2、尤其要注意反思指导学生预习的措施、方法是否恰当,注重总结预习的效果。)

第四部分家长签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