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单车承载的记忆

我们总是在寻找一步能够打动自己、影响自己的影片,有些寄予情,让我们为之感动流泪:有些青春励志,让我们为之精神振奋;有些则是解悟人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清晰地了解世界……一部好的影片总是能激起我们心中的小小波澜,碰触我们身体最柔软的部位,引起我们诸多瞎想。一部好的影片是有灵魂的,它萦绕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脑中穿梭,勾起我们积极向上的欲望。

初看《十七岁的单车》这部影片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触感,只是被里面的情节吸引着,整个影片的情节氛围就像一个幽默的磁场,深深吸引着观众。时不时爆发出欢乐的笑声。影片情节跌宕起伏,一个又一个悬念,一个又一个看似多余却十分重要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答案……引导我们不停地猜测,直至影片结束。

《十七岁的单车》这部影片以一辆单车为线索,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阿贵,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 年轻人遍寻不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单车,这辆单车被另一个年轻人小坚从二手市场买得,快递小子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自己的单车偷回来;但另一个年轻人不甘心自己买的二手单车被偷走,找了大群朋友去讨回单车,最后的结

局更是令观众意料不到,印象深刻。 情节看似简单却写出了年轻一代人们的追求、坚持、野蛮、内心躁动的一面。 电影的大环境是繁华的都市北京城,但是却把电影的重点中心放到了北京的郊区,那些能衬托出北京更加繁华的小地方,反映了城市进化中的不和谐与矛盾的所在,除此以外,电影还利用了大部分的细节反映了这个问题。首先,影片刚开始,快递公司的老板说,这部山地车是最好的,你们农村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开篇就已经把城里人和乡下人给拉开了距离,好像一定得把城里人和乡下人给区分得一清二楚。单车并不是白给他们快递员的,先二八分直到把单车钱赚回来,再五五分,城里人总是“精明”的。其次,郭连贵的朋友总是不停的刷牙,而且还告诫郭连贵要表现得像城里人。人不能忘本,但又有多少乡下人渴望成为城里人呢,难道牙齿变白了,城里人就会和你拉近距离吗?城里人总是那么的“高贵”。他们喜欢居高临下的看着别人,他们喜欢在你计较那八十块的时候说“至于吗,不就八十块嘛!” 还有红琴,一个刚开始被以为是城里人的漂亮女人,每天不断的狂换衣服、几分钟换一次衣服。多么爱美的一个人啊,多么漂亮的一个人呀!最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保姆,每天偷换主人的衣服,每天偷穿主人的鞋,而且还把主人的衣服偷出去卖掉。最后被发现了,于是辞工消失了。我也是一个城市的边缘人(一个从乡下移民到一个小城市,虽没大城市的繁荣,但却紧连着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在珠江三角的边缘),我想应该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城市边缘人吧。于是在

对比自己的经历的同时,也能理解城市人与乡下人的各种无奈。乡下人郭连贵,为了这部单车而受了几顿打,本来觉得他很傻,但影片结束后,我感到很心酸。郭连贵为的并不仅仅是这部单车,而是为了生存。有单车就有工作,有工作就有钱,有钱就有饭吃,有饭吃就能继续留在城市,留在城市就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而小坚的单车,说白了就是为了耍帅,就是为了潇潇。

《十七岁的单车》不仅仅反映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与尴尬,他还深刻刻画了一代年轻人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和不懈努力,郭连贵在进入快递公司的第一天一定就在心里暗暗下了极大地努力,要好好干活,把这部单车的钱给挣回来,让这部单车永远属于自己。他在自己车上做了记号,那是属于他自己的记号。他每送一件快递就会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下记号,随着一个又一个“正”字累计,他终于快要挣够了自己的单车,却在最后一天单车被偷,那天郭连贵没有去送快递,当被老板指责“是快递重要还是单车重要”时,无疑在老板心中是快递重要,而在十七岁的郭连贵心里,答案就不明而喻了。就算后来郭连贵求着老板要求留下来,也只不过想要找回自己的单车,有一份工作。再后来,郭连贵为了找回自的单车没日没日夜地在大街上游荡,仔仔细细的在一排排令人眼花缭乱的自行车间搜寻自己单车的影子。他不惜被误认为偷车被抓进派出所,他也没有选择放弃。当他终于发现自己的单车的时候,他选择了把它偷回来,被发现后又是一顿毒打,他把这件事告诉小坚的父亲,希望能要回自己的单车,但是

好景不长,小坚的朋友们又以车是小坚花钱从二手车市场买的为由对其进行拦截,在势单力薄的无奈情况下,郭连贵死死地趴在自己的单车上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叫,看似滑稽,却是他最无助、最无奈、最心痛的所有的表达。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双方协定,单车一人一天,郭连贵还是点头了。这种情况却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由于小坚的滋事,导致郭连贵也跟着遭殃,不单单人被打的半死不活,车也被砸的残坏不堪,郭连贵的叫喊声不济于事,他连贯带爬地到自己的单车旁,无助的哭泣,最后扛起自己的单车,离去……

一辆单车,丢失,找回,被抢,找回……情节的曲折反复,其实是郭连贵梦想的曲折反复。每个人追求梦想的路程都是多险的、曲折的,或许我们会遍体鳞伤。《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思想的大餐,梦想追求的曲折史。

 

第二篇:17岁单车观后感

走进(近)城市

17岁,青春懵懂的岁月。本该无忧无虑的岁月,为何我看到的是沉默无奈的目光,闪烁在北京城的胡同深处。倔强瘦弱的身影在汹涌的人潮中跌跌撞撞,寻寻觅觅。

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来测量这距离。当城市化的呼喊传遍这片黄土地,当缩小贫富差距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人们进城淘金,在充满诱惑的城市中,有人拿纯朴交换了圆滑,有人拿诚信交换了金钱,更有人拿良知交换了权利。也有一群人在城市的最底层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王小帅导演的《十七岁的单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城市中生存的点点滴滴。整个故事以一辆单车为线索引出两个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17岁小人物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观和同样在城市底层苦苦挣扎的无奈,并巧妙地用单车将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

《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人物也很平凡,但是正因为真实才更加动人。我们也曾有过17岁这亮丽年华,同样的17岁,我却在那个来自农村的孩子——郭连贵的眼里看到让人心疼的无奈,以及对这个现实社会无声的控诉。苦苦挣扎不过就是想要简单平凡的生活,也许幸运女神不曾眷顾他,一次次地打击让这个17岁的少年迷茫,痛苦,无奈。电影音乐随着主人公的遭遇改变,导演用紧张有序的鼓声预示小贵不能如愿完成工作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单车,鼓声营造紧张的气氛,并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焦躁、懊悔、心痛。 同一辆自行车,对于两个17岁少年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小坚,这只是同学之间相互炫耀的附属品,为了这莫名的虚荣,小坚努力学习,希望父亲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为他买辆自行车,但最终父亲还是没能兑现他的承诺,在虚荣心的指使下他偷了父亲的钱买了辆二手车,在影片中小坚与父亲的争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一点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甚至还把偷父亲钱的事说得理所当然,城市中同龄人之间的攀比,外界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让这个青春萌动的少年渐渐学会了虚荣,他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欣赏。一辆单车承载了他对于这小小虚荣的追求。单车对于来自农村的小贵是而言是他生活的全部,是他在城市中活下去的资本。甚至是他整个生活的支点。在影片中,小贵骑着单车穿梭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此时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努力工作中期待着,憧憬中美好的明天。小贵在本子上记录工作的天数,并在单车上做记号,导演这样安排既能看出小贵对单车的重视,也为接下来小贵找单车瞒下伏笔。随着单车的丢失他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消失,当他向经理说他能找回单车时,也许很多人都会和经理有一样不屑一顾。茫茫人海,偌大的北京城一辆单车是多么渺小,一个农村来的孩子的力量更是微弱。但是对于小贵放弃等于失去一切,这辆单车承载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单车对于他们的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却是同样重要,无论是谁失去单车都是残忍的。所以他们共同拥有这辆车。在争夺以及共同使用单车的过程中,他们从争锋相对到握手言和朴实自然地展现了17岁年轻人的特征:冲动迷茫,在经历挫折与错误中逐渐成长。

小贵从农村来到城市,他穿梭在城市中,现实一再伤害他,出纳员对他的轻视,被误认为是偷车贼,到澡堂的一幕。都一再提醒着我们小贵与这座城市的格格不入。城市给了他允诺给了他希望和幻想,却一点点地剥夺,直到把他逼到绝望的死胡同。当影片最后小贵死死地,绝望地抱着单车哭哭哀求时,谁能不感到心酸。单车是他最后也是最初的梦,而当梦被毁时前方的路又该怎么走,影片最后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小贵进入城市,在城市中的为生存苦苦挣扎,学着走进北京城。而在北京长大的小坚在社会底层品味人生百态,在成长中渐渐了解这座城市,学会在这个城市中如何生存,缩短与这座城市的距离。走近北京城。

《十七岁的单车》围绕单车和17岁的少年展开,普通平凡的故事及人物是影片更加真实,更具说服力,朴实不带雕饰的表情为影片增色,整部影片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真实平

凡的故事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