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桑德拉大桥观后感

XXX 大 学 卡桑德拉大桥观后感

作 者: XXX

学 号: XXX

班 级: XXX

学 院: XXX

评阅教师:

20xx年12月2日

《卡桑德拉大桥》——一部扣人心弦的灾难片,拍摄于19xx年。当时,冷战还未结束。其是由北约国中的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的,主要是揭露当时的政治问题。

影片的开始和结尾都在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的办公室里,主要的剧情发展及冲突的高潮都在一辆由日内瓦开出的国际列车上。三名来自中立国瑞典的恐怖分子伪装护送伤员,闯入国际卫生组织,企图在这幢大楼里制造一起爆炸事件,于是与守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发生了冲突。枪击中打碎了实验室内培养肺鼠疫病菌的容器,溶液四溅。一名恐怖分子被当场击毙,两名跳窗而逃,其中一名被捕后因鼠疫病发作立即死于医院,而另一名却逃窜上了国际列车。

麦肯齐上校是美国陆军情报部派驻国际卫生组织的代表,他受命处理这一紧急事件。麦肯齐采取了一种“外松内紧”的措施,一方面和列车上的乘客程医生取得联系,要求协助控制这种传染病,还答应给列车派去医疗队,提供一切药品;一方面严格下令列车沿途不得停靠任何一个站头,这是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可能已受感染的旅客下车到处乱跑”。

当时,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国家按各自的利益结成两种联盟:北约和华约,剩余的一些是中立国。列车本来从中立国瑞士开往中立国瑞典,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联盟顿时瓦解——巴塞尔、巴黎、布鲁塞尔相继拒绝了列车停靠在她们的领地,即使同属于北约的法国与比利时也不例外。列车不能凭空消失,上校想起了遥远的波兰。波兰属于华约组织,与美国正处于敌对的非常时期。但是波兰答应了上校的要求,让列车绕过卡尔巴千山,穿过卡桑德拉大桥,到亚诺的隔离区。

列车的原路线:日内瓦(瑞士)→巴塞尔(瑞士)→巴黎(法国)→布鲁塞尔(比利时)→阿姆斯特丹(荷兰)→哥本哈根(丹麦)→斯德哥尔摩(瑞典);改后路线:日内瓦(瑞士)→纽伦堡(前东德)→卡桑德拉大桥(波兰)

列车到纽伦堡后,立即被宪兵队包围,迅速地封车。为防备列车的漏缝有扩散病菌的可能,灌进了大量的氧气,彻底消毒。直到此时,麦肯齐觉得万无一失了,才将事实真相告诉大家。但仍继续谎称只是“到亚诺夫去隔离一段时期”,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安全。

列车上的程医生以及他的妻子富有正义之感,为了拯救伤患,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程医生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生,同时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的爱心人士的品质。在他接到列车上有感染肺炎的人时,显示出理智的头脑,积极地作出各种努力。

但是,在病情得于控制后,麦肯齐并不命令火车停下。他真正的使命是:不但要防止细菌扩散,还要防止泄漏美国在这幢大楼里培育并储存病菌的秘密。只有彻底毁灭这一辆列车才是最可靠的保证。因此他仍执拗地坚持列车直驰卡桑德拉大桥。

1

幸好,由于程医生等人的机智,由于犹太老商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一部分车厢在千钧一发之际与前面的车身脱了钩,使程医生和一部分旅客得以死里逃生。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片中的人物。上校麦卡其——美国军人,代表政治、军事与国家利益;医生斯切娜——病菌研究者,代表WHO ;程医生——拯救病人的英雄,代表良心与人道主义 ;作家珍妮弗——程医生的聪明前妻,代表爱情与记录 ;犹太老商人——代表集中营屠杀下的一代幸存者;军火商太太——代表依靠战争而发财的权贵阶级;毒贩罗比 ——前登山运动员,军火商太太的情夫,代表洗心革面的投机分子;黑人警察 ——代表正常程序下的公民保护者;生病小女孩——代表希望。

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可以说是将整个现实社会角色都囊括了,封闭的车厢,社会的阴影、现实的写照。上校说:“我知道当军人很不光彩,但当了就要当好!”军人的职责是什么?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列车上的士兵绝对服从上校的命令,上校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军人要做的就是执行命令。列车上的军人何尝不是牺牲者,然而讽刺的是他们的死亡是由自己死死捍卫得来的。而上校和代表WHO的医生最后也被监视了。所有的人对于政治都是渺小的,有的成为了牺牲品,有的是维护者,但也都免不了为政治付出,不管是否出于自愿。

故事的结尾,卡桑德拉大桥果然崩溃了,火车前几节车厢也坠毁爆炸了,河面上飘满了无辜者的尸体。其中镜头还特写河面上飘着那装着被传染导致死亡者的箱子和带着细菌逃离的人群。这里好像也在说明美国的丑闻,天下人迟早会知道的。

本片是我所看过的电影中最精彩的,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引人深思!

2

 

第二篇:影视欣赏期末作业-卡桑德拉大桥影片观后感

影视欣赏结课作业 —影视评论

影视欣赏期末作业卡桑德拉大桥影片观后感

《卡桑德拉大桥》影片观后感 中心词:灾难片,人性,良知,权利,政治 影片内容摘要:19xx年,冷战还未结束。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了一部名为《卡桑德拉大桥》的影片。它主要讲述的是:一名感染美军化学战病毒的恐怖分子逃上了由日内瓦开往

德国的国际列车,美国高级军方为了阻止病毒的扩散,决定将列车驶向已经破烂不堪,随时都可能倒塌的卡桑德拉大桥??

正文:这学期老师给我们放了很多影片,都很有意义,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部灾难片《卡桑德拉大桥》,《卡桑德拉大桥》是部老片了,这部20多年前的老片几乎没有今天好莱坞大片惯用的电脑高科技,却照样把剧情拍得扣人心弦,而从中传递出的那种面对病毒的大无畏和对病人的爱心及人道主义精神更给人以震撼,该片的结构几乎成了灾难片的经典模式,还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影片。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名感染美军化学战病毒的恐怖分子逃上了由日内瓦开往德国的国际列车,由于病毒的超强扩散,使整列火车的乘客都遭受感染,而当局却束手无策,为掩盖真相,军方决定让火车经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大桥开往东欧,以嫁祸敌对国家。为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丑闻的泄漏,当局不惜派出军队封闭了列车,隔绝与外界的一切接触,甚至空气的接触,对逃亡的无辜乘客也格杀勿论。不幸中的万幸是全封闭车厢中供应的纯氧杀死了由空气传播的化学武器病毒,但胆小虚伪的当局仍坚持让列车驶向东欧敌对国家,以毁灭罪证。而此时此刻,呼啸而来的火车前方正是乘客们为之色变的卡桑德拉大桥。这列封闭的火车仿佛颠倒了世间的黑白:维护正义的军队成为了葬送无辜者性命的帮凶,而火车上的死神正是道貌岸然的当局政府,而那一小撮问题人士倒成为了成千旅客的救世主。当这

一小撮人为了全车人的命运在抗争时,大部分不明真相的乘客不是惊慌失措就是无动于衷,使得自救行动困难重重,更何况押送火车的军队早已严阵以待,收到命令随时可以武装镇压。选择活下去的关键时刻来临了,卡桑德拉大桥如预期中那样崩塌了,火车车厢犹如风中的碎片般从几百米高的悬崖上坠落,撞击到悬崖底部的桥墩上发生剧烈的爆炸,升起浓烟烈焰,或是直接坠入水中,激起冲天的水柱,十分壮观,不亚于一部战争大片。耳边尽是惊声尖叫,断裂的震动,撞击声,爆炸声。只有一节车厢得以辛存,保存了几十个劫后余生的乘客,但他们中间却少了逃犯,政治犯,恰似他们灵魂的救赎使上帝宽恕了仅存不多的性命。火车上桥的前一刻,在医生的带领下,大家各尽其力,分离了最后一节车厢,警察与军队开枪驳火掩护逃犯去制动火车,警察身负重伤,而逃犯放弃了自己跳车逃生的机会爬车厢制动火车,不幸被军队击毙,老政治犯为了分离火车车厢,引爆了车厢连接处的煤气储存罐,与自己同归于尽了。其他人得救了。

这部影片的主要人物有失意的医生和他的明星前妻,虚荣的富婆和她的逃犯男友,以及跟踪追捕逃犯的黑人警察,还有一个刚获得自由的老东欧政治犯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

首先说说个性复杂的上校,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麦肯奇上校的决策主宰了整个事态的发展,列车乘客们的生命全靠他一句话说了算。故事最后,列车在上校的“安排”下驶向了宣告死亡的

大桥,上千条无辜的生命一去不回,从这点上来看,正如女医师所评论的,“恶魔”这个词眼,实在不足以形容上校的心狠手辣。但其实上校也曾为救助火车上的人作出自己的努力过,当发现火车上存在病毒传染的危险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通知张伯伦医生,与其探讨解决方法,如果他真的完全不把人命当一回事的话,那时就不会作出此决定了。另一方面,上校也有自己的道德观,作为军政人物,他和许多权力份子一样,信守着“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准则,这与他们个人品质是否高尚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涉及到一个多少年来一直饱受争议的话题:“如果牺牲100人,就能拯救百万人、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你会不会把这100人给牺牲了?”迫使上校做出故事中那些决策的并不是上校本身的道德如何,而是取决于他的身份。未来上校的命运,可以说他也只是权力机构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然后便是男医生与女作家, 张伯伦医生在得知政府机关决定人为制造翻车事故后,积极地组织人员起来反抗自救,与政府派来的军人展开惨烈的战斗??张伯伦医生与前妻女作家还有着纠缠不清的感情,他们是一对离过两次婚的旧情侣,其实各自都还爱着对方,但他们两人的要强与傲慢总会让两人产生矛盾,但当他们首先知道列车上感染病毒的时候,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两颗高傲的心也慢慢熔化交融在一起,这场灾难,也让这对冤家重新审视了彼此了情感。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那个犹太老头,他开头是以一个十分

开朗,乐于助人的可爱老头形象出现的,但当他知道列车将驶向卡桑德拉大桥的时候,他笑容背后所埋藏的往事的痛苦如潮水一般涌上了心头,让他做出了逃车的举动,但未遂。回想到在集中营的痛苦岁月,妻儿的死亡让他对卡桑德拉大桥是如此的害怕与恐惧,老人在最后一刻引爆了车厢,我想,也许是他对那条大桥存在着莫大的恐惧吧。在那里,有着他不幸的过去、让他一辈子再也不想看到的集中营??

还有就是那个登山运动员罗比,当他是毒贩这个秘密被发现后试图威胁别人让自己逃下车,但当男医生临危不惧的对着他和他手中的枪并让他开枪时,人性还是发出了光芒,他放下了枪。最后为了阻止列车驶向大桥而献出了生命。当他被警察开枪打死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不会说他是坏人,是罪犯,而会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

感想:卡桑德拉大桥,死亡的终点站。导演的高明在于他让我们一开始心怀着希望和感激,而后当事情渐渐明朗时才发现,恶魔穿上了天使的外衣,欺骗了所有人。美国军方为了所谓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视列车上千百人的生命如草芥。

影片想要表述的太多了,无论哪一条线索都会引发人们的追问与痛苦。“长官,是一场意外事件,无一幸免。”“干的很好。”原来,政治就是不沾血的断头台。结尾时麦卡其上校对斯切娜医生说:“你要珍惜自己。”这句话出自好意,他沉痛的表情已预料到了他自己与斯切娜此后的命运。果然,军方的电话告诉观众,

上校与医生都已处于军方的监视之中。此前,麦卡其面对斯切娜的责问时,他如此回答:“虽然现在当军人很不光彩,既然当了就得当好。”而我们知道的是,奥斯维辛大屠杀的重要执行者艾希曼在19xx年的耶路撒冷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执行上级的命令,执行命令乃军人的天职。我的双手没有血迹。”与此类似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无能,在美国军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中立国不能保证人民的安全,本应救死扶伤的实验室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帮凶。一切都充满讽刺,又是那么可悲。

距二战结束已经二十年了,是谁给了麦卡其上校毁灭1000名无辜者的权利?计划如此周密,如果不是弱小的人们奋起反抗,亚诺河又要增添更多的冤魂。意大利、英国、西德的制片人与导演们大胆地将列车开往纳粹集中营,不言而喻他们是在暗示美国军方无异于纳粹的本质。只要有国家存在,有种族冲突,有利益较量,任何生命都可以牺牲。这是我们永远要面对的事实,这种事实与战争和平无关,战争与和平从来都是相对的。平静的外表下,恐怖主义与灾难如影形随,而最终的受伤者必定是手无寸铁的民众,越是无辜者越要流尽鲜血。影片最后的灾难已不是肺鼠疫菌,而是政治的阴谋。医生们能控制疾病,却不能治好政治的恶毒。

《卡桑德拉大桥》能够引发人无数的思考,然而这个故事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它本身的精彩,如果这样的故事只类似于007那样,仅仅为剧组丰富的幻想,那倒没什么可怕的,但这样

的事情,在现实中却会发生,只是也许不会这么夸张、露骨,可我们依然会经常见到这类情况,像当年SRAS非典已经在开始传播时,有些国家地区为了保证旅游收入,刻意隐瞒疫情,结果纸包不住火,酿成了全球大祸。这种为了政治利益而玩弄事实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包括疫情传染,而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出现,例如历史问题,日本右翼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争取侵华士兵家属的“民心”而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他们的反对党,为了选举策略的需要又可以高唱反调,“大义凛然”地站出来指责日右“没有深刻地反思历史问题”,日本人真的不懂得反思吗?只不过,在政治利益的面前,任何事物都得让步,这就是邱吉尔的“利益论”。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一旦扯上了政治和军事,就会变得异常残酷——我说的是“残酷”,而不止是“丑恶”,平日百姓脑海里觉得是正确或者错误的道德观,放在军政上却往往是另一回事,正如邱吉尔所说的:“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正确的,哪怕他的面目是多么的令人心寒。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很露骨的话来:“你认为他们是否应该被牺牲掉?觉得他们没有做错什么?是的,他们什么也没做错,但他们‘该死’,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请他们去死吧。”

我不敢对人类自身的秉性抱有太多期待,世界总是被邪恶控制着。东德解体时,解密的几公里长的档案震惊了世界,如果美

国中情局某天把它的秘密公布于天下,可能会让所有人发疯和绝望。在强大的疯狂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人是多么弱小与无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除了仰望上帝没有丝毫的办法。

电影的经典在于它令人们沉思和反省。《卡桑德拉大桥》把深刻的反思留给了我们,很显然,经典的不只仅仅是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