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读后感:霖铃雨落

霖铃雨落

汶上一中 郭玉亮

是谁在勾栏瓦肆唱你的晓风残月,凄美了后人的感伤;是谁在翠柳河畔吟你的伊人憔悴,萦绕了前世的眷念。你可曾细数那些留连在画舫红楼的日子,你可曾怀念长亭边泪眼扑簌的离别情。

千年的风月依旧,你的容颜锦衣袖早已随风飞散,你的词曲却仍然在唇齿边细细留香。 当年的你何其才高,一时笑言“换得浅斟低唱”让你接触到那些世间百态,去体会什么才是女儿的娇媚与情愁别绪。“且去填词”让你远离了官场险恶,在市井里谱写一个别样的你,这才是你。朝堂之上,你必不能如此洒脱说出你的所思所想。

凄切的寒蝉是否让你烦躁的心绪更加不宁,夕阳的美,可比得眼前的伊人泪眼漓漓。 纤纤素手,不忍别离的凉,秋风寒雨,也来寒尽伊人的素袂薄衫。

不忍松开不想松开,可小船急急的呼唤你离开,执手相看,眼里早已模糊,可双唇微颤,却怎么也说不出心中的不舍。这一走,该是何时何日才回呢?

人生最苦是别离吧,杨柳依依,杨柳丝丝,是诉不完的情愫,数不尽的情思。这一刻,冷落的何止清秋的圆月佳节。迷蒙的眼惺忪睁开,酒已经在冷月凉风里褪去了烈性。清晨的带来忧愁,凉了谁的玉骨冰肌,一弯残月,可是伊人的蛾眉??

这一走又要多少日夜,多少良辰虚度,多少美景无法看过,舍不得离开,舍不得那纤纤素手,泪盈盈的眸。还是走了,凉风吹起涟漪,渐渐的再也没有了一丝身影。走了??走了?? 霖铃雨落,落下红尘往事忆起多少回忆,落下响起惆怅几多徘徊怅惘,落雨、落泪、落秋风??

 

第二篇:标课《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07外汉一班 陈小芹 0730104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体会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本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1.本词所运用的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2.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对比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离别时的情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经常描写的场面,李白面对离别这样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孟郊笔下的离别则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透过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朋友离别时“禾黍听马斯”中的呆望,可以想象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中包含的至理,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名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解读他的不朽名作《雨霖铃》。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屡试不第,生活穷愁潦倒。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使他成为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同时,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由小令为主到慢词占优势;同时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非常广泛,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词流传之广。

那么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词的写作背景。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

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这首词配乐朗诵,请同学们尽量体会作者所描绘出的情与景。????

请同学们齐读整首词。

通过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自己的朗读,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词中的景、作者笔下的情。老师为大家串讲一下字词,以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似蝉而小,入秋始鸣,深冬方歇。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秋生冬死。这里用生命短暂的蝉开启全篇,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的情感基调。骤雨,指阵雨。)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指在京都城外设帐饯行。无绪,指没有好的情绪。兰舟,指木兰舟,木兰木质坚固,适宜做舟楫。先传鲁班曾刻木兰为舟,古典诗词便借用“兰舟”作为舟楫的美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凝噎,气结生阻,指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沉沉,指黄昏时云气浓重。楚天,指楚地天空。古时楚国占有江南,后来泛指江南的天空为楚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一年又一年,指离别时间之长。)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指美好的情意,也指风流韵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整首词。

(四).鉴赏上片和下片: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上片,其他同学思考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

作者在这里用典型意象来写自己的情。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介绍过意象,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意象。

师明确: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融合。也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柳永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生概括上片作者所描绘的场面(略)

那老师说一下所感受到的景象: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的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词人和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

濛濛雾气一片。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下片,其他同学思考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

生读后回答。

明确: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

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下片的场面。

生分别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

老师谈一下对下片的感受:下片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这是多么凄凉的情景啊。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直为人所传诵。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霸陵伤别。”自从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就似乎有了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古人出远门都在此时动身,所以也在此时送别。“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离别时的悲情。

(五).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词人在短短几句词中写出了寒蝉、长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景物,那么大家请思考这些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生回答后明确:上片这些景物寒蝉,长亭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之景,所以为实写;下片的杨柳、晓风、残月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所以为虚写。

那么大家继续思考:柳永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有何作用?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生回答后明确:可以说词人柳永非常善用白描,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画一般的景象,柳永把眼前之景心内之情写得五一不真切动人。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情又要通过景来体现。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通过虚实相济,达到了情中见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

(六).通过具体的词句深入领会“情景交融”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同学们对本词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词来看一下作者柳永怎样将这情与景写得如此和谐。

我们一起看一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句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和词人的愁绪有何关系呢?

词人与情人四目对视,欲语还休,热泪先流。作者柳永将这离别的悲情非常恰当的寄托于眼前之景。而且这三种景物与作者的愁情又有着相似之处。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

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时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词人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作者选取这三种有代表性的景来表现离别的愁,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非常恰当?那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绵长,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般无边无际。柳永将这绵长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寄情于景。相同的写法还有贺铸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七).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

那么学习了这首婉约派的代表词《雨霖铃》之后,请大家体会一下本词有何鲜明的特点? 生回答后明确:缠绵、含蓄。同时这也是婉约派词的特点。

这节课就上到这,老师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古人说“善待问者”,老师也一样,希望同学们提出问题,学生敲老师的钟,敲的越响,收获越多。

作业:

背诵《雨霖铃》,并完成一段描写离别的语段,注意运用情景交融。

分别以“长亭送别”

“执手相看泪眼”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为题画3幅画,解读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内容讲完若还有时间,我将给学生朗诵以下网络上blog里面一片《雨霖铃》读后感:

深秋的夜,有点寂寞;深秋的风,有点落魄;深秋里的痴心人,让我不知所措。

当你听说我要走,便哭哭啼啼送我至长亭口。

似乎天也为我哀,忽而骤雨自天来,真的不想让你受到伤害,可是我也很无奈。

今天别了你的手,从此便失去了你的温柔,彼此在孤独中行走,究竟何时才是团圆的尽头? 不知不觉雨歇了,天也亮了,我明白我该走了。

渡头的船家在催,而我却无法忘记你的泪。

哭了一夜,心也累了,泣不成声的沙哑,让我无语自责!

我举起离别酒,缓缓的喝几口,静静的看着你无语泪流

转身头也不回的大步向前走。我怕,我怕回头看见你哭,我怕回头回忍不住泪花,我怕没有坚定的步伐再前进!原谅我吧。

静静长亭里,默默无语泣。我缓缓的离开,离开。似乎这就是天下的别离。只有哭泣,无需言语。 望君长亭处,今朝醉酒休。随船南下渡,复醒颜依旧?纵然前途繁华锦绣,独受断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