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 名。在一个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 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 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外祖父家,却 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 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 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朴实、 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 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 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 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 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一个贪婪、残忍、 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 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 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 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 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 家庭一样。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 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 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 的三少爷,等等。

我们现在的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用担心随时会遭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厄运,简直好太多了。在这样没有硝烟的和平社会里,我们难道不是更容易施展拳脚来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努力吗?而且,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而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我们大家几乎都是在父母的手心里长大的,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有父母从小疼着、惯着,所以对于父母们体贴入微的关爱,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不会想到要去珍惜,更不会想到要去感恩这一切,总认为自己拥有着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实非如此,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

才会得到。对于这些,我们应该从《童年》一书中得到启发

 

第二篇:读童年 有感

读《童年》有感

《童年》是高尔基的主要名著之一。作品以高尔基本人的生活经历成素材,并在基础之上进行了艺术的整理、加工。让读者百读不厌。

本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名叫阿廖沙的小朋友幼年丧父,后寄居于外祖父家,母亲病逝后又被迫到“人间”谋生的日子。在这个家庭里,小阿廖沙受尽歧视和羞辱,饱含辛酸。可以说,外祖父一家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缩影。小说中通过外祖父一家给我们呈现两个不同的世界。第一个世界阴暗、蒙昧、丑恶。外祖父的残暴吝啬,舅舅们的野蛮粗俗,俄国底层老百姓由于生活贫苦导致的蒙昧无知、麻木不仁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亲情和关怀,有的是贪婪与冷漠。而在另一个充满慈爱与温馨的世界里,外祖母阿库林娜驯顺忍耐,乐知天命的性格使小主人公受伤的心灵得到一些安慰。而外祖母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民间故事仿佛一滴滴甘露,化解着阿廖沙的愤恨不满。高尔基用细腻的笔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两个世界予以对比,表现出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底层生活知识。书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外祖母阿库林娜塑造得尤为成功,作者把外祖母那颗天使般的心灵淋漓尽致得描绘出来了。此外,作家通过外祖母阿库林娜将希望、温馨带给痛苦的阿廖沙。“独自一人坐在冰雪覆盖的田野一角,在冬日严寒的静谧里倾听小鸟啾啾的鸣叫,还有远处过路的三套车的铃铛......这有多么好啊!”在万籁俱寂的冬日美景中,在冰封雪飘的童话世界里,世间的一切烦恼苦闷似乎已经烟消云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随之融入到阿廖沙的脑海中。

作家运用叙述方式,把一幅俄国社会底层的生活画面勾勒在读者面前,让那些丑恶的现象一览无遗。但是,小说的基调却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正如书中所写:“虽然这些丑恶令人厌恶,虽然它们使我们感到窒息,把无数美好的灵魂压碎,俄罗斯的心灵仍然是那样健康年轻,足以克服而且一定能够克服它们。”

因为过去的俄国与现在的生活实在太悬殊了,以往是地狱,而现在就成了一个人神共往的天堂。因此,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其魅力依然吸引着众多读者。

我也读了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俗话说,冤家易不易结,外祖母就像一位天使消磨着人们的怒气,这令我非常入迷,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项重大原因。

肖相鸿

三(2)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