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读书笔记

张居正读书笔记

张居正读书笔记

张居正读书笔记

张居正读书笔记

 

第二篇:读书笔记——我读张居正

我读张居正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历史小说《张居正》,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张居正,亦写了我读后的一些感受。

一. 生平简介

张居正,字叔大,湖广江陵人。5岁入学,7岁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参加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

二. 我读张居正

明王朝在经历了两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而紫荆城内的嘉靖皇帝却终日陶醉在《庆云颂》华丽的辞藻之间,沉浸在雨露仙丹之中;内阁亦是奸臣当政,朝纲败坏。而正是此时,当时并不起眼的张居正出现在历史的前台,以他非凡的魄力和眼光,巩固国防、整饬朝纲,大力推行改革,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张居正的理解。

1. 张居正的为人

正如简介中所介绍的那样,张居正自幼聪颖、才华横溢,科举考试一路顺风顺水,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方落榜。顾璘十分赏识张居正,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希望能够对张居正多加磨练,期待他以后能成大器。或许有人会说顾璘这么做只是出于文人的迂腐和自执,实属画蛇添足。但在我看来,或许正是这次波澜不惊的小小“挫折”,让“神童”张居正少了几分“心高气傲”,多了几分“沉稳执着”;把一个“百年一遇”的神童变成了一个“千年一遇”的治世名臣;也才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韬光养晦,城府极深的张居正。

但后来的张居正大权独占、生活奢靡、刚愎自用,亦是他为人的一大缺陷吧。

2.张居正的改革

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内阁,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仍然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张居正初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夏言、严嵩二人争夺首辅的职位。当时的张居正自然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是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朝廷的政治黑暗、官员腐败、边防松弛有了很深的认识,也为他后来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政治改革

政治上,张居正认为当时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他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开始推行政治改革。他以“课吏治”为考核手段,裁汰庸官;以“信赏罚”确立赏罚准绳,臧否有度,以“一号令”一改当时散漫、拖沓的官僚作风,大大提高了行政执行效率,行考成法以责吏治。

(2).经济改革

张居正掌权时,明朝的经济已破败不堪,他认为“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民穷逃亡,故额顿减”,是“国匮民穷”的根源。在1578年(万历六年),他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税的田产,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所以说:“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在赋税改革方面,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从征税名目、徭役征派等方面对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使国家容易掌握,百姓明白易知,从而防止官吏从中贪污,保障了百姓、国家利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军事改革

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互市使马匹大增,减少了太仆寺需的种马,就叫老百姓折价交银,使太仆寺积蓄金四百余万。互市又使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稳定、正常。

3.张居正的错误

众所周知,张居正在推行改革期间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触动了相当一部分官僚的利益。而他又不够自律,在经济上,他收受贿赂,生活腐化奢靡;在政治上,他任用亲信,凭个人好恶升贬官员。这些都给改革的反对派留下了口实,也可以说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在我看来,万历改革的最终失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张居正夺取大权时主要依靠的政治力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以及两宫太后,皇帝在幼时虽然极信赖张先生,但由于后期张居正的独断专行,使得万历对其非常厌恶。而相当一部分朝中的士

大夫对万历新政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张居正在政治上是十分孤立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群起而攻,从而身败名裂了。

(2).张居正生活腐化是他改革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身为首辅,大力整顿吏治,防止贪污腐化,而自身却无法做到洁身自好、以身作则,无法给群臣做一个表率,这是很难让他人信服的。

(3).张居正的改革眼光是要给予肯定的,但在改革的延续性上,不得不说他的眼光还是很短浅。万历幼年,张居正亲自给皇帝上“经宴”,向皇帝灌输自己的政治思想,以期顺利地推动改革,这一点是他的远见。但当皇帝16岁应该亲政时,张居正却并不放手,从而导致了皇帝的怨恨。如果张居正当时能够放手让万历去做,并恰到好处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万历的政治思想,我想最终改革将会延续,而他也会功成身退。不会出现最终因“夺情事件”而导致的惨痛结局了吧。

最后用明初才子杨慎的一句词来作为全文的收尾吧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