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无疑是一部经典的电影。这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法国人那种絮絮叨叨的幽默,但却能让人看得流眼泪。点点滴滴的感动和体悟,会有一种灵魂被渗透的感觉,就好像是隐藏在阴云中的春雷,雷声缓慢地浸透整个云层,然后才发出连绵不断的回响,震撼整个世界。

很早以前就听过有这么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但是却一直以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而且还是一部讲放牛娃的故事。当我真正地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才发现我之前的以为是多么可笑。可是我又很疑惑为什么这么一部电影叫这样的名字,看完之后我就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翻译了。“放牛班”指的是纪律、成绩差的学生,毫无疑问,电影里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一帮问题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原来的学校给劝退,才被迫来到这所学校进行改造,用三个字总结就是脏乱差,这正正符合“放牛班”。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无疑就是这群学生的春天。所以我觉得《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电影名字翻译要比《唱诗班》更贴切。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法国,一所拥有着各种的问题学生的学校,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学监——马修。马修老师用他的爱,他的无私,他的包容和耐心,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帮助这些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最后也是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修的教育方式。面对一群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马修用他的理解、宽容与耐心,来感化这群孩子,最后这群孩子接受了这位他们本来就不喜欢的老师。马修老师的教育方式,让我想到了孔子,孔子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电影里的学校,整体看起来就是脏乱差,没有一点绿花,满地都是灰尘,学校又有点破烂,完全没有一点生机,死气沉沉的样子。从学校的环境就能大概的衬托出这所学校的情况,学生们是各种问题少年,纪律差、成绩差,老师和校长则是没有耐心,就只会“行动——反应”,各种惩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衬托,更能显示阴沉的状况,就如天空中布满阴云一样,为影片的发展作铺垫。但是马修老师的到来,就像是一束阳光从乌云中穿射而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无疑就是寒冬中迎来的春天,尽管一开始学生们是不接受马修老师的。

第一次与学生相见,马修便迎来了学生们的刁难,大吵大闹,骷髅架上放香烟,抛传皮包等等。虽然被校长看到,但是马修却没有把他们说出来,而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这里,马修老师就显示了他与其他学监的不同,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刁难,他没有像其他学监和校长一样用“行动——反应”原则来惩罚学生,而是选择宽容他们。后来发现这群孩子们很喜欢唱歌,而且加上他又是一位音乐老师,所以就悉心地辨别每个孩子的音乐,尽管有一个唱歌跑调的孩子,但是也没有放弃他,而是让他做起了指挥。整个班级,由原来的桀骜不驯,到后来的懂事听话。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马修老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尽管有一个学生唱歌跑调,但是也没有说放弃不教,这正不就是“有教无类”吗?即使是最差的那个,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慧、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何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孩子们有不同的音域,就教他们唱什么音,不会唱歌就做指挥,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育的关键就是去挖掘学生们的优点,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而不是整天去挖孩子们缺点,把优点

放在那不管,正如一句古话“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有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但是在其他方面有着很好的天赋,例如艺术、体育等等。这时候就不能一味地要求他去学习课本知识,放弃他的天赋,有时候课本知识不是唯一重要的。

马修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克莱门马修,失败的音乐家,失败的教师。”可能他自认为做音乐没有做出多么大的成就,做教师,做到一半就被解雇了。所以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失败的教师。但是我却不太认同他说他是一个失败的教师。从开始学生们的各种刁难,叫他秃子,就能显示出学生们根本一点都不喜欢这位老师,而且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后来学生们逐渐和马修变得亲近,不再调皮捣蛋。当马修最后被解雇的时候,其实他的内心是很希望孩子们能够出来送他,哪怕只有一个也好。可是一个也没有出来,不是他们不想出来,而是学校的规矩束缚了他们。但是,最令人感动的一个镜头,学生们把送别的话都写在纸上,折成飞机送下来,一双双小手在那窗口挥动着送别,并且还唱着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对马修的眷恋、感激、尊敬和热爱。这与一开始的冷漠、刁难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因为马修是一位成功的教师,所以学生们才有这么大的变化。

《放牛班的春天》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电影,突出表现了马修身为教师应有的素质,对学生们有耐心,用宽容来对待他们,用爱来感动他们。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马修教师,不是有一个马修就行的,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马修,这样的社会才能变得跟和谐。

 

第二篇: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第一次观看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次观看时,带着老师怎么都很认同这部影片的想法认真的品味着,果然,观看完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感。感谢老师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影片的内容是这样的: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在他的细致观察下,他发现这些孩子虽然都是很调皮,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爱唱歌,爱音乐。马修也是热爱音乐创作的,于是在他的执着下,把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最后在马修老师爱的感染和音乐的陶冶下,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同时他们的人生也有了巨大的转折。

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镜头:

(1)马修来到这个学校,接待他的校工被学生弄伤了眼睛,校长见此情景后,并不是马上把校工送去看医生,而是急着找出肇事者。这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一点都不关心人的生命,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他们在乎的只有制度。作为教育者,不管在什么事情上,学生都是以他们为榜样的,他们这么不懂得互相关怀,那么整个学校的学生之间都是缺乏友爱也是可以理解的。

(2)召集所有学生后,在没有学生主动出来承认弄伤校工的眼睛的情况下,校长采取的方法居然是让马修拿着名单随便点一个名字来作为这件事的承担着,我觉得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尊重学生,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不仅会让无辜的孩子受到惩罚,更会让事件的真正主谋谙中庆幸。所以最终根本达不到教导学生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愤恨。另外,在孩子们犯错时,他们的处罚方式就是禁闭,而不是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导,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孩子的心灵扭曲。

(3)马修在正式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时,并没有急着给孩子们讲课,而是让孩子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梦想。我觉得这是一个新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都希望有一天梦想成真。老师这样做会让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因而无形中孩子们的心会向老师靠近。另外,老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梦想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容易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这部影片也应征了这句话。在大家都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马修老师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的细心观察下,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唱歌,于是马修老师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发现,在他的努力下,把全班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果然,孩子们没有以前那么疯闹了,在音乐的净化下,他们接受了马修老师,也懂得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所以最后在马修老师离开学校时,孩子们用纸飞机表达了他们对马修老师的爱。

看完这部电影后,感动之余,也有了深刻的启示:不要用体罚去惩罚学生的错误,而应该用老师的爱和宽容去感染学生;要做一个好老师,爱和宽容是必须具备的,另外还需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的和学生有共鸣。只有这样,和学生的距离才会更近一些。

10级小学教育 习所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