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歌》读后感
在房间整理书籍,手指轻轻滑过每一本书,突然一个淡雅的封面紧紧地把我的目光抓住了,原来是饶雪漫的《离歌》,我若有所思地笑了笑,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思绪不知不觉回到了那年的夏天、那年只属于我们的青春??
《离歌》是饶雪漫的又一部青春疼痛系列的大作。之前看过她的《沙漏》一二三部,《左耳》,基本上对她的文风与叙述语言的风格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青春真是很奇妙的,有爱有恨,也可以很任性。我觉得饶雪漫的小说很好看,把青春的含义很深刻的写出来了。青春疼痛小说之所以受欢迎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吧,把我们这种叛逆,张扬,和不为大人所了解的精神集结。
在人物的性格刻画上,离歌比起左耳、沙漏都要显得充实。在故事的情节上,离歌比起左耳、沙漏都要显得曲折。在感情的基调上离歌比起左耳、沙漏都要显得低 沉,读完离歌留下的或许只有忿恨、悲伤和遗憾。对我而言,什么叫做好书?不是大家和我说是好书就是好书,不是排行榜排第一的书就是好书,不是作者拍一堆写真夹在书页里的书就是好书,不是那位貌似很厉害其实我压根儿没听过的名人大家写篇序的书就是好书。真正的好书对我来说很简单,能让我读完,能让我想再读一 遍,能让我看完盗版再去书店买本正版珍藏。 这次,这本书全都是在以一个人的口吻在讲述,那就是主人公“马卓”。马卓,其实我挺喜欢这两个字组建成的名字,读起来很干练,
也很动听。这本书也就是在讲述马卓从记事前一直到大学毕业在这期间发生的事。
马卓有着悲惨的命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难以接受。在她一岁时,她的爸爸就被人杀害,至今都没有找到杀人凶手,随后,她的母亲也弃她而去;她只好和她的奶奶相依为命,她的叔叔只会喝酒、赌钱,别的男孩子也欺负她,甚至放狗咬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卓一天天长大;在她九岁时,她的母亲又突然出现,把她带到成都来生活,这让马卓有了一丝幸福的感觉,可好景不长,她的母亲在给她买早餐时,遭人惨杀;马卓,无家可归,只好再次回到雅安雨城,奶奶的家里,不料,她的奶奶也离开了她,还遭到了她叔叔的毒打;还好,一直喜欢她母亲的一名男子阿南,领养了她,把对她母亲的爱全灌注在她的身上,对她如亲生女儿一般细呵护??
马卓也不负阿南的期望,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天中,在高中的那三年时间,她偶遇“毒药”,并被他身上的桀骜不驯、帅气所吸引,展开了一段揪心的爱情故事,谱成了一曲悲伤的《离歌》??
上天是不公平的,剥夺了马卓所有至亲至爱的家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尽了欺辱、折磨,这是非人所能承受的,何况当时她还只是个孩子,可是上天又是很公平的,她如钢铁般的坚强,就是赐予她最好的礼物,也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慢慢磨练出来的。比起她的坚强,我的坚强根本不值得一提。被烟头烫在胳膊上的滋味虽然从未尝过,
但想想也知道那种痛苦,她,竟然一滴泪都没有滴下,也没有挣扎,只是无言地承受着。
看到九岁的马卓冷静地面对她叔叔狰狞的表情,残酷的毒打,又是踢,又是踹,又是扇,又是拿烟头烫,又是揪着头发,她的嘴角都流出了鲜血,她却一声没 吭,甚至反抗!真的,那场景,很残忍,我看着这段时,眼泪就已经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心里好像很疼,何况,那是真实的疼??她的坚强,我们是无法学到的,只有她拥有;她的坚强,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只有她懂得??她的勇气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不知道这股勇气是从哪里来的,与坏人勇敢搏斗,对方拿出白晃晃的刀子,对着人质和自己,她也毫不慌乱,镇定自若地跟他们讲道理。
《离歌》里的爱情是复杂的,但是也是很美妙的,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干净,却也依然让人憧憬,让人期待。有些人看重的是《离歌》里的爱情,卑微却又期待的爱情,有些人看重的是亲情的部分,阿南对林果果,对马卓的照顾与关怀,阿南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男人!有些人看重的是马卓自身的品质,坚强,隐忍,鼓励着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悲伤的,马卓和“毒药”并没有在一起,我也深深为马卓遗憾,看到结局,我流泪了,不过哭完之后,也明白,总有一个人,会默默站在你身后,呵护你,爱你,不管你怎样改变,这就是爱。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
《小说的艺术》作者是米兰·昆德拉,是捷克裔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还有就是这本《小说的艺术》。这本书共有七章,每一章都独立成篇,展现的都是作者对小说的想法。
从朋友手里借这本书,是因为他说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他一直在强调我们不应该画个圈把自己框起来,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哪怕只是触碰到冰山一角,都会带给我们很大的触动。我很赞成,我的感触是从反面的,圈起自己,生活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容易堕落沉沦。不过坦白来说,读这本书挺费劲的,有点读红楼的感觉,读读停停,往往会出现读了却忘了前面读的是什么,需要返回去重读的现象。反反复复多次,我始终不得其精髓,不过在读本书的时候,会边读边找文章中涉及的一些书,没有去读原文,只是百科了那些书的大概,希望对自己理解文章有益处。
这七章,我最喜欢第五章--《那后面的某个地方》。开篇讲了作者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布拉格工程师应邀参加伦敦举行的一个科学研讨会,结束之后回到布拉格,却意外发现一篇文章指责他面对西方新闻界做了一个污蔑他社会主义祖国的宣言,还说他决定留在西方。非法移民,加上那样一个宣言那可不是小事,这可是要蹲二十年监狱的,以至于他的女秘书发现他在自己的办公室的时候是那样的错愕和惊恐。工程师能做什么呢,去找杂志主编澄清,去找内政部人员澄清,可是没有人给他辟谣,但是他们对工程师承诺,工程师绝对不会有什么事,他尽可高枕无忧。可工程师没能高枕无忧,
相反,他意识到自己被严密监视了,有人监听他的讲话,有人在大街上跟踪他。他无法入眠,带着紧张、惊恐度日,终于有一天,他冒了很大的、真正的危险,非法离开了国家。
这是一个荒诞可笑的故事,不是因为错误被惩罚,却是因为惩罚而去犯错。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一个叫法“卡夫卡式”。我特意去查了“卡夫卡”,他是奥地利德语小说家,与作者一样生于捷克,他的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有人把他比作小说界的毕加索,记录尚未进入意识中的畸形。文章之后的篇幅试着讲述了卡夫卡式的几个方面,首先是工程师那样的因为惩罚而去犯错的荒诞可笑;然后是《城堡》中的土地测量员K因为被惩罚,所以开启了“自我负罪”的机器,回顾自己的一生,连最小的细节都不放过,就为了寻找自己的过错。尽管惩罚是荒诞的。
这是小说的另外一种模式,不同于“莎士比亚式”的,与悲剧相对的喜剧,这是一种并不伴随悲剧的喜剧。工程师被困在自己生活的玩笑之中,自己不觉得可笑,所有的听众都笑了。米兰举了个例子,一条鱼被困在鱼缸中,鱼自己并不觉得好笑,对浴缸之外的人来说,这是可笑的。卡夫卡式,将我们带到鱼缸内,带到一个玩笑的内脏深处,带到喜剧的恐怖之处。
米兰由“卡夫卡式”这种模式讲到“卡夫卡”这个人,讲作品,讲作者经历。卡夫卡将自己家庭的极权主义在《判决》中用极权社会展现,真实与虚幻,两个控诉,两中负罪,一样的“极权”。卡夫卡将作者最个人,最隐私的内心冲突与社会机器包容在一起,反映着又
折射着。
《小说的艺术》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也有着独到、敏锐的见解,细细读下来,会有一种被触动,带着压抑的喜剧的感觉。
《月薪3000的你》读后感招采中心董建磊读了《月薪3000的你》这篇文章,感触彼多,在这个物价上涨的时代,月薪3000元当然不能满…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这段时间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的提示与建议又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
《货币战争》读后感借用毛主席的话,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这是最大的读后感。意思就是:不要相…
要先思考后行动——《捣蛋鬼日记》读后感侯镇岔河小学四年级周子栋辅导教师:李建香要先思考后行动——《捣蛋鬼日记》读后感寒假期间,我读…
《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斯坦》读后感《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斯坦》里,讲述了爱因斯坦小时的出生状况;坚持不懈地向局长呈上他的工作申请书;爱因斯…
青云小学20xx年远程教育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现代远程教育深入开展,广泛普及教学光盘的应用,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
个人工作总结转眼来到塘边镇参加基层工作快两年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这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很深的感触。过去的一年里在上级各部门、乡镇…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总结老窑小学根据《纳雍县教育局关于20xx年“‘十二五’(20xx—20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
班级:四一、四二、六四、六五郭艳艳20xx.6.17郭艳艳眨眼之间,一个学年过去了,总的来说,我由刚来之初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的确…
长荣车间统计xx年工作总结20xx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对我而言也是一个重要契机和转折点,刚从学校毕业就迈进了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娃哈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