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观home有感,home

观《home》有感

《home》是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由法国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用了较为新颖的拍摄技巧。以第三者的口吻形象生动的阐述了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在记录片的片头15分钟的片段展示了生命的起源是于火山温泉边缘的单cell藻类通过展示藻类在光合作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探讨了今天的所有植物都来自这种单细胞生命形式。家园在接下了的1个小时里展示了农业革命及其影响,进而讲到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由此引出工业革命及由此所造成的整个地球人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而正当我们享受着这些近似掠夺的战利品,危机随即而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被打破,饲养场、森林砍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非再生的“化石燃料”的使用,资源的过度开采等。并列举出纽约市、拉斯维加斯、孟买、东京和迪拜等当今的超级城市作为管理不善和能源、水及食物被大量消耗的例子。通过对南北极冰川消融和格陵兰岛冰冠融化速度展示出温室效应对整个生态气候平横的破坏并且预测其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最后,影片呼吁全人类应该立即行动,共同牵手来保护我们这个面临重重危机的家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脑海里留下的除了那一幕幕唯美生动的画面,还有内心的震撼和深深的沉思,当然,这是正常的我认为但凡有些许良心的人观看后都会这样。当看到印度等缺水地区,因缺水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人民生活不能过得以保障时,我反思多年来在我手上浪费掉的水;当看到森林被过度砍伐是,我反思这么多年来在我手上浪费掉的纸;当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难民营出现,我反思这么多年来在我手上浪费掉的钱和东西。是的,只有当这些以难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会将目光聚集,重视他们。带来灾难的主体者是自然,他们有压倒性的优势,用残酷的手段来控诉人类对其造成的伤害。

我想说的是,在若干年前时间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天空是蔚蓝的,空气是清新的,土地是肥沃的,河流是清澈的,所有的动植物在接受着自然的馈赠同时也在回报着,它们安于舒适的生活,敬畏着给它们生命的大自然,这时候世界是和谐的,没有谁来破坏,直到自称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出现。人类可以说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最为“聪明”的生物。起初人类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火能够带来

温暖、炙烤食物、驱赶野兽,于是有了钻木取火;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在肥沃的土壤播下种子长出粮食,于是有了农业;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石油、煤矿等能够带来动力,于是有了工业。看吧,人类是极其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总是能够将大自然的馈赠物尽其用,这时候人类与大自然仍然是和谐的,可是别忘了人类还是一种有极强控制欲望的物种,在尝到甜头后,贪婪和自私心驱使着他们过度砍伐、过度开采、过度的利用资源,打破了大自然的自稳状态,这时候的人类只顾着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而从未想到过回报大自然。甚至为了缩减成本,提高收益,忽视工厂排污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从而导致了今天生存环境的严重污染。温室效应的出现,冰冠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证明人类终将为自己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付出理所应当的沉重的代价,并且是人类所不能承受的。例如: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造成的人工酸雨;滥用耕地,过度伐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从而形成的泥石流滑坡甚至是沙尘暴;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导致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严重匮乏;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环境,所破坏的生态平衡及物种灭绝。试问,这样的灾难,我们能经历几次?经历几种?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加,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矛盾,使我们明白了,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的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护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最基本,最正确态度。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太重,而现在,我们是时候收起自己的贪婪自私,真真切切的为大自然考虑,实际上长远的看,也是在为自己考虑。立即停止那些害人不利己的行为,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全人类携起手来,采取科学的手段,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延缓那些重要冰冠的消融时间。消减那些已被破坏的森林和湿地面积。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推开窗,看见的是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呼吸着的是清新的空气,吃的是健康的食物,饮的是无污染的水。现在我的脑海里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景。

 

第二篇:《Home》观后感

《Home》观后感

看到这部影片是在一次海洋生态的课堂上,开头还真的没好好看,不过后来用心看的时候还真的被震撼到了。这部影片的画面拍的非常壮观,听说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也因此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在这些看似熟悉的景象上,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的确是非常不一样的纪录片呢。

所以课后回来的时候我还特地去百度了一下,了解了下这部影片的信息。

《Home》是一部法国制作的非盈利影片,于20xx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播,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影、电视、DVD和互联网同步公映发行。这部影片的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

壁沙漠;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

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如诗如画的美景

唤醒世人,乐观地珍视我们仍然保有的

50%雨林,而非只着眼那失去的一半;更

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

的责任所在??卢贝松首度监制,国际名

摄影师杨亚祖贝特杭执导的纪录片。以客

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

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

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

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国际摄影大

师杨亚祖贝特为我们带来他走访超过五

十个国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摄的独特画

面,分享他的惊奇与忧心,他的作品,立

下一个我们必将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

石。

这个电影从我们的美丽家园的生命

起源开始介绍,并不是像其他纪录片那样

直接控诉人类对地球的毁灭,但在平淡旁

白之间,你会感觉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逐渐要消失了。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维持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可是,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记得以前看过这样的话,动物猎杀猎物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人类不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这个电影与其他不同的是,没有过分的悲观,而是告诉我们:“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已经有很多人很多机构在以自己的行动在努力挽救着这一切:减少消耗,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改变能源使用方式(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等)??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若我们深思这部电影,还是比较悲剧的。为什么呢?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

Home观后感

惨象和悲剧就摆在眼前。和谐结束在人类出现之后,野蛮出现在文明璀璨之后。我们

批判法西斯主义的灭绝人性,却在对大自然剥削屠杀斩尽杀绝的时候毫无愧疚羞耻。 我们自导自演倾情奉献了这出悲剧,那么是不是也要手牵手肩并肩悲壮地写一篇感天动地的墓志铭然后慷慨赴死呢?上帝又要发笑了。没有人可以逃脱罪责,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这是我们的家园,以大自然为宏观的视角,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观念利益冲突都将失去意义。生态的毁灭必然造成饥荒、贫穷、土地与人口的冲突,以及战争,人道主义危机,复活岛的寓言将会在更大的舞台上重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像影片最后说的那样,既然悲观已经失去意义,让我们一起,承担责任,珍惜手中的财富,运用知识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们的智慧与努力,大胆尝试,积极应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奇迹,扭转现状。

不论结果,至少可以在努力之后,写一篇坦坦荡荡的墓志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