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信息技术部 袁新波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是一本管理者必读的书,书中各种困境,我是感同身受。因为最近兼顾香港分公司操作部的工作,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忙完一件事情,新的工作任务又不断跳出来,自己焦头烂额却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公司总部经常加班的往往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公司的老总,每个人背上都背着太多的猴子。

一天就24小时,一个人再努力,最多也就十多个小时工作时间,根据工作内容所占的时间可以将时间进行划分四类:

1. 老板占用的时间,用来完成老板所要求的工作。

2. 组织占用的时间这些时间是用来处理管理者寻求支援时,对方所提出的要求。

3. 自己占用的时间,用来完成管理者原本要做或同意去做的事情。这类时间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会遭到部属占用, 因此又称为“部属占用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也称为“可支配时间”。

4. 外界占用的时间,用来面对顾客、投资者、供应商、政府机构与社群团体需求之用。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学会时间管理,除了的工作方式与工作顺序上做好调整之外,必须分析出为什么自己时间不够用,到底是哪类时间出现的问题。作为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就是最大效能的获得可支配时间。所谓猴子只是解决问题、进行项目计划或是投入机会的下一个步骤、下一个措施、下一个行动步骤,每一只猴子都会有两边的人马介入——一方负责解决, 另一方则是监督。重要的争议在于谁要展开下一步?展开下一个步骤的人就有猴子,每只“猴子”都会占用我们的工作时间,如何获得足够的可支配时间?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先给猴子找到合适的主人,作为部门的负责人,经常会感觉部门内的大小事务都跟自己有关,于是在有意跟无意之间,将部门内很多大小的猴子都揽在自己的背上,结果下属感觉责任消失,部门负责人的事情越做越多,更多体现出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一个部门负责人首先应该明确部门人员的所有岗位与职责,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是谁的猴子就应该让谁尽心尽力的喂养。管理者可以指导与帮助下属完成工作,可以去培养下属喂猴子的能力,但千万别把猴子领回家。帮下属做事不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但管理者真正目的,在于提供动力让其他人发挥所长。

作为一个管理者其次划分出关键的猴子, 一个人工作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手里抓太多的猴子,反而会影响所有猴子的生存质量,从公司的发展战略跟部门利益出发,不是所

有的猴子都需要存活。每次你一遇到猴子,第一步你要先决定这只猴子是否值得大家花时间养它,如果不是,则尽快的抛弃,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喂养出关键而优质的猴子。

一个管理者如果经常成为工作上的瓶颈,那就需要经常反思,背上的猴子是否应该属于自己的,如果不是,请把猴子归还给正确的主人,自己监控猴子的喂养是否健康。

 

第二篇:别让猴子跳回背上

二、比諸其它詞人

清代的論詞絕句既然多是在閱讀歷代詞作或編纂詞籍時寫下的感想,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以比對其它詞人的方式作為凸顯被書寫者的特色,由前述「一、同調白石」可知最常與張炎相提並論的就是姜夔,姜、張並提的寫法是一種肯定張炎的論述方式,另一種肯定的寫法是變化自《詞源》,由書中提及的其它詞人來肯定張炎,如章愷(1718-1770,字虞仲,號北亭,浙江嘉善人。)《章北亭集》卷二〈論詞絕句八首〉之六為例:

七寶樓臺耀眼光,半空飛影入雲長。玉田妙境誰能會,萬里冰壺月正涼。1

首二句「七寶樓臺耀眼光,半空飛影入雲長」是取自張炎《詞源》:「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2第以第一句是取自「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第二句是變化自「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因此首二句是稱美姜夔、貶抑吳文英,舉兩位詞家的不同來凸顯張炎「詞要清空,不要質實」的主張。

三句「玉田妙境誰能會」,是順著前述對於張炎「清空」的主張,由於「清」是一般論詞者對張炎的定評,但如此空靈神韻之妙境後世學詞者那能輕易的理解呢?如江順詒輯《詞學集成》所云:「詞以空靈為主……不善學之,則循其聲調,龔其皮毛,筆不能轉,則意淺,淺則薄。筆不能鍊,則意卑,卑則靡。此為學玉田者針砭。」3江順詒也主張詞應以空靈為主,但不善學的人也只能學其皮毛,因此所謂的玉田妙境所指的就是「清空」與「空靈」之意。末句「萬里冰壺月正涼」,本句中的「冰壺」與「涼月」是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尤其「冰壺」、「涼月」中的「冰」與「涼」均是如人飲水的觸覺,若不親自體會難以言傳,有如相隔萬里,這又回應了「玉田妙境誰能會」的問題。

另外從姚錫均(1893-1954,又名鵷雛,字宛若,江蘇松江人。)《南社》第十八集〈示了公論詞絕句〉十二首之二,可以見到張炎與其它詞人相比而有負面筆法的例子: 1 ﹝清﹞章愷:《章北亭集》,卷二,〈論詞絕句八首〉之六,見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頁386。

2 ﹝宋﹞張炎:《詞源》,收入《詞話叢編》第一冊,頁259。

3 ﹝清﹞江順詒:《詞學集成》,收入《詞話叢編》第四冊,頁3265-6。

玉田微削夢窗腴,柳七風神故不虛。若舍浮華論骨概,龍川一集有誰知。4

本首論詞絕句論及的作家,依次有:張炎、吳文英、柳永、陳亮等人,不過顯然著重在陳亮(1143~1194)。首句「玉田微削夢窗腴」,姚錫均認為張炎微削是相對吳文英的腴而來,吳文英的腴是什麼意思呢?從姚錫均〈示了公論詞絕句〉十二首之四「飛行絕迹定誰俱,七寶樓臺密不疏。區別夢窗和白石,一饒穠致一清虛」5,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從張炎《詞源》中評論姜夔與吳文英的句子變化而來的,後兩句說明區別吳文英與姜夔的方法在於一個「穠致」一個「清虛」,因此我們可以借姚錫均此詩寫吳文英「穠致」的概念說明「腴」;而顯然張炎的「微削」就是指姜夔的「清虛」,而事實上「清」原是張炎的定評。

次句「柳七風神故不虛」,柳永在時代上較張、吳為早,但是論述上卻排在張、吳二人之後,以上下文脈觀之,三人在填詞上的共同點,也是同屬格律派,特色在於形式上、審音協律上的注重,但這樣的特色姚錫均却認為是「浮華」。三句「若舍浮華論骨概」,柳永是以畢生精力為樂工歌伎填詞作曲的詞家,同時在口語、俗語有許多創新之處;吳文英則師法周邦彥,造語精工近似李商隱的詩;張炎審音協律下的功夫前已詳述。總之,三人詞風雖然不盡相同,但至少張炎的「清空」、「空靈」難以「浮華」概括的。末句「龍川一集有誰知」?顯然是偏向肯定《龍川詞》的筆法。

《龍川詞》作者陳亮(1143~1194),與辛棄疾同時,後人多歸為辛派詞人。陳亮的好友葉適(1150-1223,永嘉人,南宋「浙東學派」領袖之一),在陳亮死後寫下〈書龍川集後〉:

(亮)有長短句四卷,每一章就,輒自嘆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余所謂『微言』多此類也。6 4 ﹝清﹞姚錫均:《南社》第十八集〈示了公論詞絕句〉十二首之二,見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頁497。

5 註同上。

6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4月),頁1。

夏承燾認為《龍川詞》中的微言是指「詞在南宋時,還有些人把它看成餘技小道,但陳亮竟然說他的詞裏有「平生經濟之懷」,這是當時一般詞人作品裏不會有的內容,葉適聽來自然是不能解的「微言」了。7

《龍川詞》上卷多激昂雄渾反映現實之作,其中有反映儒學觀點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8、〈水調歌頭〉(事業隨人品):「事業隨人品,今古幾麾旌?向來謀國萬事,盡出汝書生。」9、〈賀新郎〉(離亂從頭說):「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10這些詞句的內容都反映了書生報國的急切心態,甚至化用《論語》 中的句子,如〈賀新郎〉(離亂從頭說)將春秋時期齊強魯弱的對峙關係比喻南宋弱金人強的情勢,都說明了陳亮詞裏有「平生經濟之懷」。其中將這種情感表達最強烈的是〈念奴嬌〉(危樓還望):「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彊對!」11詞中說明了南宋的情勢,同時也表達了北征的急切心意。雖然《龍川詞》下卷風格多近婉約,如〈小重山〉(碧幕霞綃一縷紅):「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潤,無處覓征鴻。」12。但從前述可見,陳亮詞之骨概確實較張炎、吳文英、柳永三者為多。

姚錫均對於陳亮「平生經濟之懷」的詞作內容,所代表的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精神,滿腔忠憤託之於《龍川詞》的感慨之情引起姚錫均的共鳴,由於姚氏身為南社社員。曾編輯《太平洋報》、《國民日報》等報刊雜誌。此則論詞絕句,藉由陳亮的骨概詞風反映出近代中國史上,鼎革之際文人對於動盪世局的深刻感受,也因此將張炎劃歸為「浮華」一類偏向負面的書寫方式了。 7

8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頁2。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頁1。

9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頁6。

10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頁18。

11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頁8。

12 ﹝宋﹞陳亮,夏承燾校箋:《龍川詞校箋》,頁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