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观后感

改革才能发展

视频资料:华尔街 第一集 资本无眠

众所周知,如今的华尔街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它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不仅如此,华尔街的人也成为一种精神的归属,资本进入无眠时代。股神巴菲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所谓贪婪就是对金钱的欲望,而恰恰是这种对金钱的欲望驱使才产生了资本市场这样一套创造和分配财富的机制。华尔街一度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它不断的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是一如世上的事情没有绝对,华尔街同样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它也在剥夺着别人的财富,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风暴。正如片中开头所提到的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它的大背景就是08年得金融风暴。20xx年,在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它震动了美国,继而席卷了世界。

3月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低价收购,成为金融危机的第一滴血。虽然这次的危机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就在80年前,正经历战后繁荣的美国,同样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19xx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灾难性的一年。但是对于雷曼公司来说这确实是最后一次了。因为这个创建于1850年被称为‘华尔街不死鸟’的第四大投资银行在20xx年9月15日宣布破产了,结束了它长达158年的生命。在雷曼公司破产后,许多的大公司都面临着破产或被收购的命运。冰岛濒临国家破产,次贷危机迅速扩散到了欧洲并殃及整个世界,世界经济迅速衰退。

另外,经济危机掀起了企业裁员风潮,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裁员风潮开始从美国向全球蔓延,开始从金融向汽车业、建筑业、航空业以及零售业扩散,当然互联网也不例外。金融业率先掀起裁员潮,处于旋涡中心的美国首当其冲。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继续受损,全球金融业裁员幅度将进一步加大;失业率骤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资金链骤然紧张,融资成本急剧上升,企业生产显著放缓,世界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衰退,失业率大幅攀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xx年1月发布新闻表明,全球失业率普遍上升,且速度惊人。

当经济危机严重威胁了人们的金钱利益之后,越来越多人追问此次次贷危机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摆脱危机?人们的情绪在华尔街上交织。人们开始反思,也许现在的金融体系存在问题,逐步从现行的体制中找缺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后将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被归结于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政府监管不力。面对这种情势,我们能做什么?抛弃资本市场?寻找至善的没有任何弊端的金融体制?很显然不是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改革,存利去弊,发挥它的建设性作用,将它对资本市场的破坏降到最低。

从我国经济来看,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央即做出了“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部署。目前中国股市的历史与华尔街两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短、不成熟、不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经历过华尔街的那些大风大浪,对资本市场的某些运行机制、规则也就缺乏切身、深刻、洞彻的体会。我国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发展经济体,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必将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教训,有目的地进行改革,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稳定、规范、高效的资本市场。最后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句话: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二篇:华尔街影评

《华尔街》影评

《华尔街》是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品,也是在金钱挂帅时代毫不掩饰地为人类的贪婪欲望辩护的一部主流电影。本片以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国华尔街为背景,描写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盖柯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结果却败在一位仍然具有良知的年轻营业员手上。身为股票掮客之子的奥利弗.斯通,用他一贯强而有力的戏剧手法拍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内幕,同时借盖柯的行径来质疑现代人面对金钱诱惑而普遍出卖灵魂的道德问题。麦可.道格拉斯的演出气势逼人,获最佳男主角金像奖。马丁.希恩与查利.希恩父子亦有精彩的搭档演出。

在本片中,你能看到资本的邪恶推动力。“贪婪是好东西。”这句台词已经成为经典名言,看过本片,你将会留下深刻印象:贪婪可能是好东西,但如果你不小心,它也可以是致命的。

这是一部经典的商战电影。道格拉斯主演的金融大亨盖葛在股票市场上翻云覆雨,叱咤风云,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言谈举止充满着咄咄逼人、自信飞扬的个性,似乎一切都尽在掌握中。很显然,这种性格的人要么令人讨厌得彻底,要么令人着迷得崇拜。

影片里的巴德(查利希恩饰),一个刚从纽约大学毕业还需要偿还助学贷款的股票经纪人,尽管满腔理想努力工作,却仍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挣扎在华尔街的最底层——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靠机敏接近了股市大亨盖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巴德开始利用自己的父亲、同学、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机会刺探消息,将情报提供给盖葛进行股票内线交易。于是金钱,豪宅和美女,一切都滚滚而来。而在收购巴德父亲工作的蓝星航空公司的过程中,贪婪的盖葛利用了巴德,违背当初的诺言准备解散并卖掉航空公司,这与良知正义尚存的巴德发生了冲突。于是巴德反戈一击,挽救了蓝星航空,但最终也因为从事违法的股票内线交易而入狱。

在我们大众的心目中,华尔街是一个集中着长春藤名校毕业的精英们才能工作的地方,这些人智商奇高,个性鲜明,精力十足,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即使资历最浅的人也拿着6万以上的美金,呼吸的空气都弥漫着金钱和财富的味道。在这种着迷的情绪下,我对所有关于商战、财经、股票的书籍趋之若骛,并自以为看完了所有面世的和在网上流行的商战小说,但显然仅仅看文字的描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电影《华尔街》。顺便说一句,大陆的财经和商战小说仅仅处于启蒙阶段,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到目前为止写得最好的是丁力,有望成为中国的阿瑟黑利。而对那种工作经验比兔子尾巴还短,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的一轮牛市和熊市,却也能编造出基金经理资本剑客之类小说的人感到钦佩无比,也总算了解了图书行业为什么不景气的原因。

影片指出,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是很容易受愚弄的,像戈登这样的大市场杀手们,他们总是像猛禽一样,突然俯冲下来,从股东们的鼻子底下将整个公司然后攫取飞走,毫不留情。戈登们的行为是道德败坏和非法的,但是他们总是喜欢用几句话就让自己的良心宽恕了自己的行为,例如“没有人会受伤”、“人人都这么做”、“这个交易中有一部分是为了每个人的”、“除了我们,谁会知道呢?” 电影《华尔街》中,贪婪,金钱和人性的冲突时刻存在,而实际上,这种冲突也弥漫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你或许像狗一样地努力工作,空有满腔抱负和理想,但却仅仅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居无定所,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

和梦想。而身边存在着不如你的人,却能身居高位,香车豪宅,享受人生。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动摇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则?就像影片中盖葛教导巴德说,“卖命工作?我打赌你熬夜分析那些你要我买的烂股票,对吧?你又得到了什么好处?我父亲推销电子零件,每天工作得死去活来,却在49岁就心脏病发而死,还欠了一屁股的税没缴。”恰好昨晚在有线电视台重温了刘德华主演的《雷洛传》,雷洛刚出道时也想当一个正直有为的好警察,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走向和别人一样的道路,而且比别人更黑更贪。

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控制程度这个问题上,个人的观点是:不管现在政府和市场是什么样的格局,但是政府对市场尤其是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应该呈现出一种放松和减少的趋势。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市场经济,但如果另一方面政府又把市场的权利握在手中,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在资本日益国际化得今天,一个国家对资本的控制会对整个世界资本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许,国家与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关系,我们可以不称它为监管或者控制,我们可以认为是督促或是促进,通过国家手段来督促市场的自律,形成合乎国家法律也合乎市场规律的相关规范,进而形成健康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影片的结尾,仍然是好莱坞主旋律的模式,正义良知战胜了贪婪欲望,巴德戴罪立功录下了与盖葛的谈话,并交给了监管局。而实际上,我很难相信仅仅凭借短暂的录音就能将盖葛定罪,因为导演在之前埋下了伏笔: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律师让巴德签署了文件,授权给巴德处理盖葛的帐户,全权处理每一笔交易,股票的买卖在法律上与盖葛完全无关。巴德与盖葛相比,就是绵羊和豺狼的区别,而用盖葛的话语,“绵羊就是要被宰的”。

影片中的台词。道格拉斯饰演的盖葛在影片中经常教导巴德,自信、贪婪、赤裸而直白的语言,令人印象深刻。

“外面的人买股票是猜的,我可不会乱枪打鸟,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没有我想象中聪明,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过史坦普500股价指数,因为他们是绵羊,绵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多数比狗屎还不如。(股票买卖)这一行需要穷苦的聪明人,要够饥渴,还要冷血,有输有嬴,但要一直奋战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养条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场近身战。”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内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万、在华尔街讨生活的老古板,坐坐头等舱、生活舒适就算了。我说的可是大笔的现金,有钱到可以自己买飞机,有钱到不会浪费时间,我说的不是五千万就是一亿。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当无名小卒。”

“美国企业的法则似乎变成了,不适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对,要不就是被消灭。”

“(赚钱)这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场零和游戏,非输即嬴。金钱本身并没有输嬴,只是转手了而已,就像变戏法一样。“

“我不去创造,但我能拥有。规则就是我制订的,朋友!”

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是人性贪婪和正义的斗争,人在利益面前总是那么的容易失去自我,或者本怀揣着高尚的梦想,当踏上梦想道路上,待一丝辉煌时,猛然回头却发现现实与当初的梦想已经偏离甚远。

电影中其实也不能简单的去定位谁好谁坏,在大老板眼中利益高于一切,对于他来说,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他代表着人性的贪婪一面,他做任何事情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取利益,是一个商人

本质的选择。

他也拥有自己的理想,但丧失了自己的道德标准,迷失在人性的无穷尽的贪婪欲望之中。

年轻人所希望的是拥有大老板一样的地位,但并没有看清楚那个地位所需要的品质——贪婪。

他拥有纯正的梦想,走了一条他人铺设好了的道路,走着走着偏离起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人性的正义在一刹那战胜了贪婪。

或许值得庆幸的是他拥有一个“正义”的不是商人的父亲,给他指点迷津,才能在最后时刻“悬崖勒马”。

人类贪婪的欲望与道德法律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我们的灵魂,撕碎我们的心灵和肉体。可我们也必须保持必要的贪婪,对知识,对生活,这也是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的贪婪、欲望和永不满足,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可在两者之间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平衡,什么的尺度,可能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或许我们只能用康德的话聊以自慰: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