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长着耳朵的书》读书笔记

《一棵长着耳朵的书》读书笔记

《一棵长着耳朵的书》是一本童话故事小说,作者是杨红樱。这本故事有好几个,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其中的《小精灵和迷糊豆》这个故事。

它主要讲了迷糊豆跟着老师来到了森林,因为她的纯真,小精灵开始想和他做伴。结果这迷糊豆天真的竟然相信树能说话。老师和同学都嘲笑他,但这一切都没阻止他和小精灵展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我喜欢迷糊豆的天真,可爱和他那纯真般的心。你看:他的同学郝佳、吕晓明,虽然听老师的话,成绩也很好,老师也喜欢,可小精灵觉得迷糊豆才是真正的小孩。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幼儿园每天都很开心,没有现在成绩和功课的负担,可以尽情的玩耍。还有许多小朋友和我在一起度过快乐的童年。可我们还是要长大的,还是要接受命运给我们的挑战。所以我好怀念小时候,但也明白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这本书还有更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也有悲惨或美好的结局。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也来阅读一下!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书中书》

书中书

——读梁实秋读书札记之浅感

每次在南京图书馆(由于种种限制因素,不在学校主校区,所在的校区没有图书馆)找书的时候,一般都很郁闷,自己计划的书正常情况是找不到的。毕竟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小说区大部分摆放的各种网络写手,青春写手等的作品或者商战类书籍。说轻傲点,觉得它们算个高级消遣罢了。优秀小说更是不知混在了哪里。

找得眼睛都疼,不如去旁边的冷清的散文文学区。最后,《梁实秋的读书札记》是被我带回来了。说实话,因为它薄,以为好读。

以为,通常是后来证明,事实不是那样。书籍定位:文学品读类。介绍语:带你感受文学大家的思想精髓。整本书内容并不少,读书札记,大多比较短,不像他写散文。不过内容涉及的书太多,有的甚至此前我还没听过。用语习惯还带着那个年代的印记,和现在并不完全一样,读起来不太习惯,但倒是好懂的。觉得行文偏严肃点,说语言是有性别的,的确如此,女性写这样的文字估计更多情感流露。

下面节选几篇写一下浅见。

《纯文学》篇。

认为中国纯文学其实是很少或者说没有的,提到文艺复兴,流露赞赏。梁先生说:“纯文艺固然很好,载道亦无妨,用做武器也只好听便。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文学的基本任务是描写人性。”相当肯定文学的纯粹性,我觉得最后一句可谓文学使命的正解,说到本质了。又在篇尾讲到“文学不够纯,不是大病,文学不得自由发展,才是致命伤。”

无论何事物,没有自在发展之路,而是限定着,设计着,都是不会进入最闪亮最美的境界的,不止文学,因为在我理解,无自由,便无灵魂。

《绥夫特自挽诗》篇。

绥夫特以《格列佛游记》闻名于世(翻译方式不同,就是初中背的那个斯威夫特,我还想了一会儿才别过弯来)。他的若干讽刺性的散文亦颇脍炙人口。梁先生评述他:“讲到讽刺,绥夫特也有他的分寸。他的讽刺是以认事不认人为原则。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了,讽刺罪恶而能保持温柔敦厚的气度,是很难的。”这的确是很难能可贵的。

绥夫特一生为自由而奋斗,领导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的压迫,其中一次,英国当局要废掉当时的钱币,发行半便士铜币,这对于普通民众是一种伤害。他在报刊匿名发表五篇抗议函,英国和爱尔兰当局同时悬赏600英镑赏金寻找此人,全爱尔兰民间无人不知此函是他写,但无人告密。由此可见得他的人格号召力,不得不佩服。呵呵,爱的人民也是值得敬佩的,在中国,此事不知会是如何。

绥夫特死后把遗产捐给公家用以兴建疯人院,这是他留下的幽默背影。

仅以到此,关于梁先生读书札记的浅感。(后面的很多说实话没有看太懂,关于梵高,关于竹林七贤,关于佛禅。。。)阅读中不时感觉梁先生更有批判家的风采(此语有《莎士比亚的时代错误》篇为证,在此不再叙。)认真与严肃的风格却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也很是有那个年代真正大家的风范,思考性很强,不好读却值得读。

书有万种,轻松还是严肃,婉转还是显豁,简洁还是绵长,有趣还是平淡,只要它是充满思考性的,是能给人启发或者打动心底情愫的,都是值得一看,错过而可惜的。

最后还要说我前几日说过的一句话,君且珍惜。读书,也是珍惜。

杰 于莫愁湖南晓宿舍亲笔 2012.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