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设计

课 题:《心声》

教材依据: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内容

设计思想:

《心声》这篇小说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语言精美易懂。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联系自身实际理解课文。正确认识一些社会问题,换位思考,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学习主人公天真、淳朴、执着追求的美好思想和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能复述课文。

2、增强快速阅读能力。

3、会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心声”含义。

过程和方法:速读课文,梳理结构。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亲情、友情。

执着追求美好生活。

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弄清“心声”含义;明确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作用。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搜集小说的文学常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从咿呀学语的童年走入风华正茂的少年,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爱,也有成长的迷茫与困惑。此时此刻,你是否有些感慨想对父母或老师说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话说出来呢?

(倾听学生谈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好,相互倾诉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友情更深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二、 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小说,关于小说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小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 本文情节清楚、线索分明,语言精美易懂。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尽量记住主要情节。(多媒体出示问题)

(1)划出生字词。

须注音的字词:

捻( ) 噗( ) 簪( ) 抽噎( ) 窸窸窣窣( )

(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复述其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复述)

学生读完后,互相交流生字词,弄懂字音和意思。

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并作简要复述。

(小说写了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拒绝的故事。)

三、 研读课文

请大家讨论思考几个问题:

1、 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

2、 公开课上,李京京的朗读为什么能打动所有的人?从中你得到

关于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3、 小说在人物描写上最突出的方法是什么?请找出依据。(心理描

写)

4、 《万卡》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讨论结果,各小组代表发言:

(1)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是因为他有和万卡一样的身世,很想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情感。

(2)由于他的身世与作品中的万卡的身世遭遇相似,阅读时自然就联想到自己,从而与作品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所以,他们的嗓子尽管

甜美,却读不出真情实感。而京京与万卡同呼吸、共命运,感同身受,虽然嗓子有点沙哑,但文学欣赏是靠心而不是靠嗓子,所以他的朗读征服了大家。可见,文学欣赏中,要有生活,要有感受,要投入感情。

(3)心理描写。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

“不,不是这样的。······绝不该有这样撒娇的强调。”

“京京气得要命。怎么能这么说呢?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有想到 嫉妒别人。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4)是情节发展的线索。文章就是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的。万卡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以及他的心声紧紧缠绕在一起,借着万卡,小说全面地展现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

四、人物形象

请学生用“我从___________可以看出一个___________的京京。”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学生举手发言)

板书:倔强 执着 认真

沉郁 善良 自强

五、 主旨理解

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

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心声”的含义:京京执着要求读课文、宣泄情感的心声;渴望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六、 阅读延伸

大家都能从文本中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

1、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3、 假如你是李京京班上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像李京京这样的同

学?

七、 总结反思

同学们,读完课文,我们大家都从小说《心声》当中获得了很多体会和感受。像李京京那样执着地去追求美好生活吧!以一颗平等、关爱的心对待周围的人。今后的日子,让我们多一些心与心的沟通,成为彼此尊重、信任的好朋友,好吗?

八、 布置作业

下去向同学、父母或老师倾诉你的心声。口头表达或书面均可。

板书:

12 心声

黄蓓佳

李京京:倔强 认真 执着

自强 善良 沉郁

“心声”含义:

执着朗读、表达情感的愿望

渴望亲情、友情

呼唤教育平等

教学反思:

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上,我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心声》教学设计

赵 天 真

哑柏镇初级中学

二〇一二年六月

 

第二篇:心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心声》教案

岑溪市大业中学 刘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难点】

1、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2、是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是揣摩“心声”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为大家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对老师、对语文课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畅所欲言)

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让老师有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与你们年纪相仿的新朋友,他叫李京京,京京啊,最近可遇到了一些不痛苦的事,但他又无处可说,心里可懊恼了,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听听他的心里话,聆听他的心声吧。 (板书 标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明同学给下列划横线的生字注音

2、全体同学齐读生字词两遍

三、朗读课文、感知心声

1、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明确: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

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2、纵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学生齐答) 明确: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不让读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

四、深入探讨,理解心声

学习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1、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段落找到依据的?

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明确:(1)京京之所以想读课文,是因为京京与作品中万卡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对万卡有 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他想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情感,借此发泄心中积郁的块垒。

(2)从课文19-24自然段能找到依据。

2、同学们来说说,刚才这些段落作者对京京的描写,主要用了描写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也用了这种描写方法?

明确:心理描写。20、21、23、24、32、42、51自然段

3、请同学们将这些段落中的“京京”、“他”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走进京京的内心世界。

谁能和京京一样声情并茂地读出你喜欢的段落。

4、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李京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勇敢、执着、善良宽容、不轻言放弃、铭记并渴望亲情。

5、京京因为他的勇敢和执着最终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而程老师为什么当初不让京京读课文?

提示:老师真的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而拒绝他的要求的吗? 明确:老师内心对李京京这类“问题”学生存在偏见。

6、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

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7、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

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板书:“心声”的含义:①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②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③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④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聆听了一位来自同龄人的心声,我想京京的某些想法也正

是大家心里的想法吧!也许你还有许多不吐不快的心声还没有机会对你想说的人

说,那么就请你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尽情地去表达吧!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训练的相关习题。

2、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七、板书设计

心 声

黄蓓佳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心声”的含义:①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②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③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④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反思】

一、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过程中围绕着主人公的苦涩生活,也就是小说的环境,抓住了小说的三要

素设计主要问题,繁而不乱。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

己的感觉和见解,抓住文本又跳出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反映的主题。

二、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体现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课堂教学围绕着“心

声”,设计了“导入心声”“感知心声”“理解心声”等几个相连环节,将“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

活、表达生活和学会做人。

三、课堂上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

和学生平等等交流对话,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产

生灵动、迸发火花,既创造性地解读了文本,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