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社新浪博客:.cn/pkugxue
北大国学社《论语》读书会
参考材料(宪问第十四篇)
主讲人:孙焘博士
20xx年10月22日
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文子为人,其详不可知,然必廉静之士,故当时以三者称之。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厌者,苦其多而恶之之辞。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能。文子虽贤,疑未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故曰“其然岂其然乎”,盖疑之也。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要,平声。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要,有挟而求也。武仲得罪奔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也。范氏曰:“要君者无上,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己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其好知而不好学也。”杨氏曰:“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实要之。夫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张居正】夫人臣之罪,莫大于要君。武仲之所以敢于为此者,亦以鲁君失政故耳。使鲁之纪纲正,法度举,彼武仲者,其敢蹈不轨之诛乎?图治者,宜慎鉴于斯。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谲,古穴反。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历史背景】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於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子玉使宛春告於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雠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後图之。”公说。乃拘宛春於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於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
北大国学社新浪博客:.cn/pkugxue
“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孟子·告子下》:
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钱穆】谲,诡变义。此言谲正,犹后人言奇正。谲正之比,盖兼两人之用兵与行事言。用兵犹可谲,行事终不可谲。
【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五十七章)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纠,居黝反。召,音邵。按春秋传,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弒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子纠而请管召,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桓公以为相。子路疑管仲忘君事雠,忍心害理,不得为仁也。
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不以兵车,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者,又再言以深许之。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
【历史背景】
《左传·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公子纠。桓公自莒先入。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国语·齐语》:“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
《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桓会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
【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槁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钱穆】
北大国学社新浪博客:.cn/pkugxue
言不以兵,乃不假威力义,非谓每会无兵车。所以必著不以兵车者,乃见齐桓霸业之正。
【老子】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三十一章)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六十七章)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与,平声。相,去声。子贡意不死犹可,相之则已甚矣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被,皮寄反。衽,而审反。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谅,小信也。经,缢也。莫之知,人不知也。后汉书引此文,莫字上有人字。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复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征,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愚谓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历史背景】
《汉书·韦贤传》:
及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自是之后,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
【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钱穆】子路、子贡所疑,徒见其小,而孔子之言,实树万世之大教,非为管仲一人辩白也。盖子贡专以管仲对子纠言,孔子乃以管仲对天下后世言,故不同。
匹夫匹妇守小信,自缢死于沟渎中,谁复知之?当知信义亦为人道而有,苟无补于人道之大,则小信小义不足多。然亦岂忘信负义,贪生畏死,自外于人道者之所得而借口。
本章舍小节,论大功,孔子之意至显。宋儒嫌其偏袒功利,乃强言桓公是兄,子纠是弟,欲以轻减管仲不死之罪。不知孔子之意,尤有超乎君兄弟臣之上者。
社会学读书报告文化与社会书名社会学第四版作者简介安东尼吉登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社会学家曾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
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社会学与生活一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教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视角涵盖了大量的社会学科学研究以及我们身边…
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社会学的想象力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现代人是如此紧密的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联系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还需…
汉堡统治世界读书报告10142320xx3行管班王寒汉堡统治世界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成名作社会的麦当劳…
专选课课程作业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十讲读书报告第8周第一讲学院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年级20xx级上课时间718周指导教师…
第一章20xx年工作总结青岛徐安集团有限公司于20xx年正式成立,20xx年是企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转变的阶段,企业完成了筹建工作,…
高二年级刘卿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12)班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顺利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个任务。工作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
党务公开工作总结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地区、县党务公开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周密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狠…
个人工作总结从我11月份离校来到溪谷晨歌网络公司已将近一个半月了,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员工,角色变了,职责也就变了。虽然工作上的很…
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能严守师德,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