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霞村的时候》读书笔记

作为左翼作家的一员,丁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出了很多激励人心的作品。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19xx年被捕,被软禁在南京,19xx年脱离禁锢,离开南京到陕北。

在延安时期她创作出《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许多思想深刻的作品。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中国共 产 党及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出现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以及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更赞美了广大人民群众与侵略者斗争的高贵品质。

贞贞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子,她与村里一个叫夏大宝的青年自由恋爱,决不服从家庭的包办婚姻。为此她进了修道院。但正遭日本人扫荡,贞贞不幸被掳走,做了慰安妇,也因此成了我方的情报员。她受尽折磨,得了严重的妇科病。后被我方解救出来。当她回乡探亲时,受到乡亲的蔑视和冷眼。在乡亲眼里,贞贞是一个不知廉耻的破鞋。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到边区开展工作的知识女性(丁玲的代言人),她对贞贞的处境,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贞贞周围那些冷漠的群众、愚昧的言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批判。

1、 写作风格

丁玲用一大部分的环境描写来烘托当时社会的萧条,为小说

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路上遇不到人,甚至连狗也没有,只看见几片枯叶随风飘落。烘托及渲染在小说中多次使用,如 “就看见一片灰色的天,(已经不是昨天 来时的天气了)和一片扫得很干净的土地,从那地的尽头上,伸出几株枯枝的树,疏疏朗朗 的划在那死寂的铅色的天上”,寥寥几句,却把当时凝重的气氛给勾勒出来了,整篇小说都在悲凉的氛围中铺开,直到最后才给人一丝希望。

2、赞扬了广大老百姓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高贵品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中国共 产 党为核心的抗日力量开辟了敌后抗日战场,中国共 产 党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霞村正是一个这样的小村庄,虽然人口不多,但是霞村人民抗日的积极性很高,当“我”和阿桂到村里的时候,街上基本没人,而“我”看到的是民救国会办事处,妇女救国会霞村分 会,民众武装自卫会等抗日组织,可见人们的抗日情绪是那么的高涨。夏大宝作为小说里重要的男角色,他一方面给与了贞贞巨大的帮助,而他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与日本人的斗争上。国难当头,人人都得出力,正如电视剧《雪豹》里周继先的台词“个人得失荣辱与国家利益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一样,人民群众都牺牲笑我,成就大我。而贞贞的牺牲最大。

3、对封建习俗的批判

贞贞的父母为了为了有个依靠,私下给贞贞介绍了一门婚事。想把她嫁给西柳村一个米老板,那老板虽厚道,但年纪偏大,为此遭到了贞贞的拒绝,可她父亲坚持要她嫁,旧社会父母包办婚

姻的事情层出不穷,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政权领导下,在提倡鼓励一夫一妻打倒地主的环境下,贞贞依旧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文中没有明确提及为什么贞贞和夏大宝没有相爱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宝家贫。大宝贫困的家境贞贞的父母怎可能同意?父母的不如意反而成了人们指责贞贞的理由,如果他们两心里没有彼此,相互的结合也不会有好结果。贞贞追求开放的恋爱,自由的恋爱,想让自己的感情跟着自己的心走,然而残酷的现实社会却不允许她做出一些开放的举动,她被骂成了水性杨花,甚至是不知廉耻。在传统的社会中,女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命运抗争的贞贞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为了安慰自己,为了与封建礼仪作斗争,为了自己想要的婚姻爱情的自由,她去了天主堂,因为她知道只有神父才能明白她的苦衷,然而时运不济,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得面对更大的压力。

4、对女性的关怀 19xx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请客吃饭,只是默默地为自己的婚姻祝福。而《我在霞村的时候》或许是她婚姻的前奏,她想唤起人们对女性的关怀,以及对婚恋自由的理解。

小说塑造了一个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又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而做着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形象。特殊题材

的择选以及作者对于主人公寄予的深切同情和敬意,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胆识和艺术创新方面的追求, 贞贞是不幸的,被日本人抓走后被迫当了慰安妇,不守妇道的女性历来都受到歧视,而为日本人做慰安妇更为人不齿。为了完成组织交给她的重任,她忍辱偷生,背负骂名,而且更没有人能理解,她是痛苦的,但她是坚强的,所以她想找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安安静静的生活,这或许包含着丁玲她自身的理想吧。大家从道德上否定贞贞,使她在精神上饱受折磨,而贞贞的经历恰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陈明与丁玲年岁的相差也为人所不理解,因此丁玲想通过小说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此来呼吁人们对女性的尊重,追求女性自由。

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真真的表情的变化,但没有正面描写贞贞的痛苦经历,贞贞的内心是复杂的,她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她能释怀过去的一切,因为她本身就是受害者,她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好像也预示着过去的中国没有尊严,被人蹂躏,现在的中国虽然处于低潮期,虽然仍处在被人宰割的时代,但中国人民已经学会反抗,中国的未来依旧光明。

总之,延安时期的丁玲依旧延续她传统的写作风格,但她开始注重民族精神的培养及抗战情绪的激发,更加重视对封建落后思想的批判和对女性的关怀。

 

第二篇:我在霞村的时候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的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 尤其表现在对主人公贞贞的评价上。 贞贞这一形象体现了女性的伟大,更展示了女性的悲哀与尴尬处境。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真挚情感的结晶与升华 通过 我去霞村休养这件事,引出霞村里一个叫贞贞的女孩,在遭受日寇的凌辱后,忍受着精神和 身体双重摧残,利用自己慰安妇的特殊身份,帮助八路军取得日军情报的故事 但是,贞贞回到村子里后,却不被人理解,遭到众人的歧视和误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