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我们的祖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她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但是,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她曾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她曾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经是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的赛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无数人民群众惨遭杀戮,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款,商定关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强盗般地冼劫了拥有至多瑰宝的圆明园。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他们还纵火烧了三天三夜,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就此毀于一旦。

八国联军闯入北京城烧杀抢掠,瓜分蚕食我们的土地,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就此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19xx年的"九一八"事变,19xx年的"卢沟桥"事变,从此日本侵略者便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事情,这一幕幕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日本侵略者对城中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草菅人命,手法极其残忍,有枪杀,活埋,破膛,五马分尸。他们甚至用活人当刀靶,把杀人当成比赛。他们这些侵略者丧心病狂屠杀了我们南京35万人民群众。

从八国联军到日本侵略者。从东亚病夫到华人如狗不得入内。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因为忘记历史就

意味着背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这血与泪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明白了落后了就要挨打。只有牢记历史,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用科技的力量保卫祖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第二篇:征文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主题活动

读《青春之歌》有感

七(6)班 周逸凡 青春如火一般热烈,它是人生中的金色年华。在不断挑战、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爱国是诚挚的对祖国的热爱,是最高尚的情感。读了《青春之歌》,我深深地感受到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爱国精神,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她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投入时代洪流,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 小说的主人公林道静出身贫苦,为了寻找出路,不被男人当“玩物”,她逃离自己的家庭,踏上了流亡之路。她先是当了小学教师,却发现对待她很好的校长余敬唐阴谋地打算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19xx年9月24日,一声惊天霹雳振醒了林道静麻木的心——报纸上传来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的消息。她接触到了北大的爱国学生,受到了思想触动,决心投入时代洪流,走上艰辛曲折的革命道路。她曾经入狱,但敌人的威逼利诱打不垮她,她靠着铁一般的决心,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林道静的青春是精彩的,而我们也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在做什么呢?当时正是“九·一八”到“一二·九”的特殊时期,像林道静一样的知识分子掀起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他们热爱祖国,用自己的爱国行为换来了真正值得歌颂的青春。而故事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负面人物,余永泽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他虽然也是一名曾经高喊过爱国的北大学生,他也认真读书,有追求和志向,然而,当真正需要

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需要献出生命、抛弃家庭的时刻来临时,他说“革命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并导致卢嘉川被捕;他选择了胆怯、懦弱、保守;他选择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窗外走来游行示威队伍的时候,他却坐在图书馆内研究古文。这样的人虽不会对革命带来什么危害,但若人人都如此自私、置之不理,抗日战争怎能取得胜利?如今的社会很安定,看似人人过着幸福生活,实际上也危机四伏,日本、美国两大强国虎视眈眈,需要我们时刻盯防,国内还要快速发展,争取早日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既需要像林道静一样的爱国志士,又需要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而现在的我们却在做什么?现在的我们,只顾追星与时髦,只顾时代潮流??青春不是赶时髦,不是追星,而是利用人生中的金色年华,去追求梦想,超越自己,变得懂事、体贴,变得聪明、睿智。也许现在我们的偶像很强大,我们很崇拜他们,但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得强大。青春也需要爱国,正是因为心中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才能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在选择到来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爱国需要我们做什么?很简单。“一屋不扫焉能扫天下”,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就从平凡的小事中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精彩。我们更需要好好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打响新世纪这场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科技战争,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