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钟山记》有感

石钟山上有感

文豪苏东坡的名篇佳作《石钟山记》作为必修课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是每一个高中生必学必背的游记类文章。因此在高中时期,石钟山便第一次印留在我的记忆里,总希望能亲自登临,追寻古人足迹,亲抚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的大石,聆听如钟鼓不绝的噌吰巨响及风水相吞吐而生的窾坎铿鞳之音。切身感受一番石钟山声音的奇妙与魅力。

或许是机缘,大学毕业后到湖口工作。而石钟山就位于这座城市之中,装点着城市,丰富着她的内涵,也随了我的一个心愿,才有机会对石钟山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

带着书本记忆游访石钟山。有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钟山的精致灵秀。石钟山不是一座大山,却总是给人以一种“有看头、有玩头、有品头”之感,让人流连忘返;迂回的走廊和石板路,错落有致的景点,总能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之感;而眺望江湖两色,泾渭分明,总会带给人一种“胸怀坦荡天自宽”之感。如今的石钟山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除大自然馈赠的奇观依然引人入胜,也有后期增设打造的景点让人驻足观赏。在开发管理中更是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和景区配套设施,极大的方便了游人,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体验和乐趣。

走过苏轼来时的路,当一回探险求真者。有感于苏轼的

浩然正气、坚持真理、敢于怀疑、大胆创新的品性。苏轼夜泊小舟于绝壁下,获得石钟山之音的缘来。在文章结尾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深刻批判主观臆断的作风,认为凡事要“耳闻目睹”, 充满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身临其境,才有真切感受。郦道元所说离真相不远,却言之不祥,没有切中要害,是不求真;士大夫一直没付诸行动,只能人云亦云,是不务实;渔人知其所以无法表达,是缺乏能力;而那些以斧击石以求真相的人,又是何等的思想封闭。这四种人为苏轼所笑,笑的其实是人们最不应该有的品质。

现在就是从前,历史总是耐人寻味,总结了过去,也启示着现在影响着未来。醍醐灌顶!有感于当代有些人失去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精神的危险性。尤其是党的事业的建设者,这种作风行不通,要不得。我们提倡实事求是,坚持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后又提出转作风,调查研究要广泛深入,变坐而论道为起而行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中,以“访乡村、访企业、访社区”活动去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全面了解掌握实情,决策才有基础,才更接地气,才更加科学合理,政策才能符合实际,适应形

势,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发展。这是求真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不缺乏真知灼见。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务实。中国梦,每个人的梦,都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而要靠实干。而我党的每一次解放思想活动都会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看得远,才能站得更高。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只有通过思想的解放促进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古人不余欺也”,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唯有此,才能防止“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困境”发生。石钟山上行,有感不止如此,每次游览,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思索,也带来不一样的触动。

 

第二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石钟山记》有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石钟山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