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甲申史鉴馆有感

参观甲申史鉴馆有感 山海关甲申史鉴馆,以1644年甲申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物、图片和现实范例,从要塞烽烟、石河鏖战、甲申史鉴、居安思危、任重道远五个主题展厅为宣传渠道,采取电子挂图和实物陈列相结合,辅以影视设备、复原沙盘等现代手段展示了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因胜而骄、因骄而奢、因奢而腐、因腐而亡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共 产 党几代领导人汲取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要以史为鉴、警钟常鸣,吸取他人教训,防患于未然。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戒骄戒奢戒腐,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自律行为,构筑廉洁从政地警示防线,不断提高廉洁执政能力。1644年山海关甲申大战被史学家们认为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成为毛泽东告诫共 产 党人最严厉的史训,是我党反腐倡廉工作中要永远牢牢铭记的鲜活案例。

通过参观,我深受触动,深刻体会到了“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重大意义。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并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八个方面良好作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作为党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廉洁自律,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

夏传杰

 

第二篇:参观中国馆有感

参观中国馆有感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经过两个小时的排队,我进入了馆内,高速电梯在十秒钟里把我们带到了离地面四十九米高的十二层核心展区,我认为中国馆展的中心思想是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而以科学进步的探索,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听着讲解,看着实物,我心潮澎湃,浮想万千,谁说中华民族不是世界优秀民族;谁敢否认中华五千年来的文明科学史;有谁能藐视中国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在十八到十九世纪这一百多

年里由于当权者的腐败无能,使国家人民受尽凌辱,但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自不易的大好局面。虽然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开元盛世”与“康乾盛事”,但无论在国力规模和经济总量都无法与目前相比。此时激动使我热泪盈眶。

中国馆是最美的!

中国馆介绍

展馆外观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展馆外观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49米——奇观体验与“国宝”亮相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xx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41米——10分钟“骑乘”感受智慧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33米——互动展项 畅想未来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xx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与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