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第八集《创新先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利用闲暇之余,抽选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其中感兴趣的几集进行了观看,其中第八集《创新先锋》让我记忆犹新,感受颇深。从本集中,我们看到了工业革命英国依靠发明创新的迅速强大,看到了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异军突起,看到90年代后了美国凭借技术创新主导全球经济??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创新对于一个公司、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意义不仅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一个公司、企业而言也是同样如此。创新是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是人类创新的先锋。《公司的力量》对于公司发展、竞争、成功的启示,对于机遇和创新的启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通过了解各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本国公司的壮大与发展将提供切实的帮助,更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加完善。

“工业革命最初是由个人创新引导的,但是,为了将它们转化为产品、利润和投资就需要公司、需要雇佣人员,签订合同等等,因此我们就有了公司。”从这句解说词可以看出,创新的存在促使了公司的出现。

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公司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更谈不上竞争优势。处在经济时代的经营者,必须把握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时代要求经营者:一是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公司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公司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公司,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公司,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公司。

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全方面的创新,才能使公司长远发展。

但是,目前来看,我们本土的公司缺少创新和核心技术,我认为是公司的

管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无法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无法促使创新的萌发。发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让公司成为创新的祖逖,让优秀的管理模式为中国创造更多的核心技术,这是让中国经济转型,经济腾飞的重中之重。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其实,创新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创新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

思维创新。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创新。有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

产品(服务)创新。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主要是服务创新。手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从模拟机→数字机→可视数字机→可以上网的手机。手机的更新演变,生动地告诉我们产品的创新是多么迅速而高级。

技术创新。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例如沃尔玛19xx年启用Hughes Network Systems 六

频道人造卫星,老板Sam Walton通过录像带可以同时对所有员工讲话作培训,每一家分店都与阿肯色Bentonville总部相连,分店的温度、销售业绩、顾客的停留时间、购买行为模式等信息统统汇集到总部。沃尔玛还是世界上第一家试用条形码即通用产品码(UPC)技术的折扣零售商。19xx年试用,结果收银员效率提高50%,故所有Wal-mart分店改用条形码系统。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竞争的根本。

组织与制度创新。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系统理论——组织是一个开放、有机和动态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技术系统、管理和行政系统、文化系统。其特点是相互联系,一处改变,其他会跟着改变。典型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是通过员工态度、价值观和信息交流,使他们认识和实现组织的变革与创新。情景理论——在企业中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行为理论——企业中人的行为是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企业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三种:

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等。2.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GE总裁韦尔奇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革GE这部老机器。有一个部门主管工作很得力,所在部门连续几年盈利,但韦尔奇认为可以干的更好。这位主管不理解,韦尔奇建议其休假一个月:放下一切,等你再回来时,变得就像刚接下这个职位,而不是已经做了4年。休假之后,这位主管果然调整了心态,像换了个人似的。3.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管理创新。前面提到,世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环境情况作为自变量,管理作为因变量。例如Intel总裁葛洛夫(Andrew Grove )的管理创新:(1)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厂工人,也适用于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2)在Intel,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Avon

的直销和Amway的传销皆是营销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

通过以上对于创新的认识,外加通过《公司的力量》的观看,我们可以知道,在公司成为研发主体之前,科技发明主要是由少数杰出人士完成的,他们在大学、学院或者工作室工作,大都是由个体做出发明,然后努力将这些发明推入市场。工业革命最初是由个人创新引导的,但是,为了将它们转化为产品、利润和投资就需要公司、需要雇佣人员,签订合同等等,因此我们就有了公司。公司和创新有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公司不仅通过生产创造价值,而且还可以通过改进产品创造附加价值。

由此可见,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

观看本片,不仅让我明白了创新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有关公司的很多知识。通过本篇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经济的成长和发展,相信我们可以不断为中国未来经济壮大注入着力量,汲取营养,取精华去糟粕,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第二篇:《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管理才是创新基石

最近,细细品读了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一书。该纪录片规模宏大,发人深思。特别是20世纪之后,全球基本上进入了和平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其实则是公司企业之间的实力之争。在这个时候,拍这样一部纪录片,出这样一本书,绝对是恰逢其时。

现就谈谈看了《公司的力量》之后的一些感受。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五章《危机时刻》和第八章《创新先锋》、第九章《本土雄心》。该书通过对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九位国际知名商学院教授的采访,帮我们诠释了公司在经济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公司发展的规律。

在《危机时刻》这一章,谈到了19xx年全球经济危机,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应对之策,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从公司和政府相分离到出现混合式经济体制,国家还是规范公司的发展,以及美国公司法的建立。同时,也看到罗斯福总统的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候的救市计划,其中就包括加大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拉动就业,减少失业的措施。而20xx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下,中国所采取的救市计划中也有类似的措施,让我们感叹历史何其相似。

在《创新先锋》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再次依靠创新、软件、互联网、晶体管等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看了该章,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美国之所以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核心技术,源自于美国政府建立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模式,而中国也在推行这种模式。

但是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却并未有美国如此高的技术转化率,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每年国家向大学和研究机构投入的巨资,是否都得到了回报,为何无法得到有效回报的原因还是因为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或许杜邦公司从知名大学聘请教授做科研,最终研发出可用于多种商品的尼龙材料,应该成为中国产学研模式的榜样。

在《本土雄心》一章,讲述了中国公司发展的历史,讲述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公司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再次看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对国家竞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节中,联想柳传志、吉利李书福、金蝶软件徐少春等著名企业家都站出来谈了自己对公司的认识,对公司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关系

的认识。

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访谈这样表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实力。《公司的力量》这个名字就彰显了这样一种特征,它再现了企业在当今国家作用、责任和使命。”徐少春的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这也是《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初衷,因为在和平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全球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不再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企业实力的比拼。

《公司的力量》可以给企业、政府、社会起到警示作用,我们国家的发展不能够偏离公司的发展,要为公司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同时,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创新的好坏。这也告诉企业家们,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否则会毁掉企业的创新。

作为改革开放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公司”的一个代表,徐少春认为《公司的力量》的选材、视野与深度,必将启迪经历过危机的中国群体,开创属于中国的“公司的力量”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金蝶软件要联手中央电视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与历史环境中,打造如此一部公司的思想史、启迪曲、励志片的缘由。

20xx年6月5日,百名企业家共同发布《创新中国管理模式宣言》,肩负国家战略转型时期企业家使命,积极推动

产业转型与升级,创新中国管理模式,推动中国管理变革,以此培育产生更多世界级中国企业、世界级中国品牌,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谈到的一样,我们现在之所以缺少创新和核心技术,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无法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发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让公司成为创新的主体,让优秀的管理模式为中国创造更多的核心技术,这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