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充实 有感

独处的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

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

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

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舞厅啦,录像厅啦,电子娱乐厅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打开电视机,没完没了的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

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起码的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也会有此种美好的经历

读《独处的充实》有感

推开岁月的窗,静静观赏逝去的流年,让温暖阳光从指缝间缓缓滑落,是生活让我们更加懂得爱,是岁月让我们的心情如此平静。让我们在这时光里,静静品味岁月的真,岁月的纯,岁月的美。放飞心情,放飞所有的苦乐悲喜,坎坷困顿,让心拥有生命中一方永恒的纯净的天空。

一个人静静的泡上一壶茶,一台,一窗,一桌,一椅,静静遥望远处的北京,静静远望一处处大厦,心里暗暗去思索历练与北京的种种,默默相望于北京,静静相守于北京的点滴,北京的点击因等待而美好,因充实而不放弃,因经历而动的,因相遇于北京而相知与生命中的你我他,而相惜在北京成长的经历。音乐抒述怅然,遥望中远处的北京色彩依旧晚霞升起,散发在远望一处处大厦,勾起了深思回忆,独处让我选择回忆过去,让我回首往昔。用这分永不放弃的心和那拼搏的勇气勾画那美好的未来。用心思量,辗转反侧,因我感动,因爱宽容。一种感怀,一份真爱,春夏秋冬,就这样淡淡守候那份独外中的宁静。

一个人悄悄的倒上一杯茶,一手,一口,一鼻,一胃,茶香悄悄飘散出杯而又偷偷的洒落到阳台小小的空间中,一台弥漫那偷偷而来的茶香,一手静静的让茶香充满小小空间每一个角落 ,一口细细品尝茶香源于的方位 ,一胃去感受那香的纯,那手精心为它陶冶的香,那口专门为它而饮的浓,那鼻专门为它而选的源。茶的香 浓 静 洗亮了身心,充实了独处,换来了思,揉碎了心事,把曾经的故事,沉浮,梦想默默镌刻;茶,充实了心境,把诸多的浪漫,眷恋,情怀深深纯澈。 茶的香 茶的纯,如同孪生,同属于你的心,常常游离在你的心房之间,不慌乱,不沉迷,不堕落。

一个人享受独处的乐趣,一个人享受独处中可以想到的方方面面与独处中的沉思,再与独处中的忧与乐与烦与悲 。

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包括你最爱的人,养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财富,你的身体,最后也会回归尘土。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非拥有权。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所以,凡事都有缘起缘灭,强求不得。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独处的充实-----后与大家一起分享我那自由的时间那卑微的奢望

 

第二篇:论独处

作家随笔:论独处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10-10 4版)作者:周国平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人们常常把交往看做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简直就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种缺陷,而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世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

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待一会儿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待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

我们经常与别人谈话,内容大抵是事务的处理、利益的分配、是非的争执、恩怨的倾诉,等等。独处的时候,我们有时也在心中说话,细察其内容,却仍不外上述这些,因此实际上也是在对别人说话,是对别人说话的预演或延续。我们真正与自己谈话的时候是十分稀少的。

要能够与自己谈话,必须把心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回到自己。这是发生在灵魂中的谈话,是一种内在生活。哲学教人立足于根本审视世界,反省人生,带给人的就是过内在生活的能力。

与自己谈话是一种罕见的能力。有许多人,你不让他说凡事俗务,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关心外界的事情,结果也就只拥有仅仅适合于与别人交谈的语言了。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当然无话可说。可是,一个与自己无话可说的人,难道会对别人说出什么有意思的话吗?哪怕他谈论的是天下大事,你仍感到是在听市井琐闻,因为在里面找不到那个把一切联结为整体的核心,那个照亮一切的精神。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我会无聊;过得冷冷清清,我会寂寞。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过一种沉思的生活。我必须休养我的这颗自足的心灵,唯有带着这颗心灵去活动,我才心安理得并且确有收获。

我需要一种内在的沉静,可以以逸待劳地接收和整理一切外来印象。这样,我才觉得自己具有一种连续性和完整性。当我被过于纷繁的外部生活搅得不复安宁时,我就断裂了,破碎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吸收消化外来印象的能力。

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

如果没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么快乐?如果没有好的感受力,频频周游世界有什么乐趣?反之,天天吃宴席的人怎么会有好胃口,频频周游世界的人又怎么会有好的感受力?

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便是心灵的休养方式。当心灵因充分休息而饱满,又因久不活动而饥渴时,它最能敏锐地品味新的印象。

高质量的活动和高质量的宁静都需要,而后者实为前者的前提。

直接面对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所以人们往往设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务,二是消遣。我们忙于职业上和生活上的种种事务,一旦闲下来,又用聊天、娱乐和其他种种消遣打发时光。

对于文人来说,许多时候,读书和写作也只是一种消遣或一种事务,比起斗鸡走狗之辈,诚然有雅俗之别,但逃避自我的实质则为一。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

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我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守着寂寞。当岁月的闸门打开时,我要独自坐在坝上,看我的生命的河水汹涌流过。这河水流向永恒,我不能想象我缺席,使它不带着我的虔诚;也不能想象有宾客,使它带着酒宴的污秽。

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

有的人只有在沸腾的交往中才能辨认自我。有的人却只有在宁静的独处中才能辨认自我。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